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圖學文」怎麼教?

「看圖學文」怎麼教?

我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直到自己工作了仍在使用。這大概是發行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堪稱經典的教材了,許多教過這套教材和像我這樣讀過這套教材的老師應該記憶猶新。那時候物質條件還相對貧乏,課本中主要內容都是黑白印刷,紙張也是比較普通,偶爾在文中配上一兩幅簡圖。倒是課文前印有幾頁彩色圖畫,配用到兩三篇課文。那時候這類課文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看圖學文。

記得每次拿到新書,周圍的小夥伴總是興緻盎然地仔細觀察這些圖畫,然後特別虔誠地去讀這幾篇課文,還要再把圖畫反反覆復看上好幾遍。印象中,老師對這樣的課文也是特別重視,教起來格外細緻:指導我們認真看圖,學習觀察方法;再去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圖文對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幾個回合下來,課文中精美的語言竟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像《八角樓上》《鸕鶿》《燕子》《長城》《伏爾加河上的縴夫》等等這些課文仍然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在如今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再提起什麼「看圖學文」簡直有些寒酸。的確,相對於今天教材中各式各樣的插圖、大篇幅的彩色圖片、背景圖片,還有通版的精美配圖,以及大量的課外資料、音頻視頻材料,甚至海量的網路資源等等,那幾幅彩圖簡直不值一提。然而我們在物質豐富的同時,是否也丟掉了「艱苦歲月」里的那份虔誠與認真,而變得浮躁和漠然起來。反觀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是懷著敬畏一般的心情去翻開新書的?有幾個曾被新書的油墨清香陶醉過的?莫要說對教材中那些匠心獨運、美輪美奐的圖畫無動於衷、視而不見,就是課堂上集聲、光、電於一身的多媒體課件,也只能讓他們片刻駐足,就更不用說黑白世界裡的文字與圖片?

孩子對無聲的圖畫失去了興趣,可怕的是,有的老師似乎也將「看圖學文」的學法視為「低等生物」。課堂上,經常是剛剛讓孩子去讀會兒書,馬上就連聲吩咐「請看大屏幕」;剛剛才讀兩遍課文,馬上就配上優美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剛剛要讓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詞語、句段,馬上就是一組繪聲繪色、動感十足的課件,展示出學生要找的內容。有時候,整堂課上學生都不用看書,就更談不上對書中許多恰到好處的圖畫的利用。似乎一旦在課堂上讓學生拿起書來讀(而不是對著投影),一旦讓學生結合插圖讀課文,教學就沒有檔次了,就變得低級起來了。一學期下來,孩子的書本常常嶄新如初,乾乾淨淨,真讓人擔心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還會讀書,還有耐得下心來去讀書嗎?

課本是學習之本,讓我們充分利用教材,讓孩子靜下心來去讀讀書吧,給他們一份平實和厚重。

讓語文課像動畫片一樣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課 的精彩文章:

六下19《夾竹桃》教學設計與課件

TAG:威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