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妨試穿「我的新衣」

中國文化走出去,不妨試穿「我的新衣」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前幾天,第11屆「漢語橋」 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法國預選賽,在巴黎路易大帝中學舉行,來自全法各地的近50名中學生參加了比賽。為了參賽,有的法國學生坐了6個小時的火車。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應邀參加了活動,向獲獎選手表示了祝賀。

參賽學生學習漢語的時間從1年到5年不等,分別用中文講述對漢語的興趣、與漢語的情緣,並通過個人或團體形式,以舞蹈、山水畫、鋼琴演奏、太極拳、舞劍等表達其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在這些法國孩子的表演環節,我被震了一下。太極拳、舞劍、京劇等中國傳統文化的表演,在漢語比賽上已經成了「規定」動作。但是,在今年的比賽中,很多法國學生開始唱中國的流行音樂,或者伴隨中國年輕人最愛的音樂起舞。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法國女孩在中國歌手VAVA的《我的新衣》伴奏下,跳起了街舞。咋一看,以為是中國最火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的現場呢。

《我的新衣》把中國風融入流行音樂,運用在了HIPHOP中。《我的新衣》編曲採樣了經典京劇選段「賣水」,並且賦予了更為時尚,明晰的節奏。那也難怪法國年輕人喜歡啊。「穿我的穿我的新衣,希望每一天有不同的驚喜;穿我的穿我的新衣,從來不敷衍打扮的精心。」現場的觀眾都跟著一起搖擺。

法國中學生街舞表演「我的新衣」

看著法國年輕人邊唱邊舞,我卻在想,我們一直在呼籲的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不是也要穿上《我的新衣》呢?

肯定有人不同意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流行文化是「舶來品」,怎麼能代表我們的厚重呢?

問題是,想讓文化「走出去」,你得讓所在地的受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接受啊。舉個例子,去年,法國的一個日本文化機構,在巴黎郊區的一個展館,舉辦動漫展。我也去了,票價不菲,入口的隊伍排了一公里;同一天晚上,我們的一個文化機構,在巴黎最大的劇院上演「絲路」舞劇,票是送的,觀眾席稀稀拉拉。

這當然不是說我們的歌舞劇不好,說實話,舞台、燈光、布景、編排都是一流的。當然了,上座率與前期宣傳等因素也有很大關係。但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節目除了歌舞,就是戲劇,觀眾未免有些審美疲勞了。這時候,如果來一波年輕人,用中國的流行樂,展現活力,也許效果就很好。

再舉個例子,由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慰僑演出,每年春節都會在世界各地上演。在法國,演出雖然很受老一輩華人喜歡,但是很難引起年輕一代的興趣。就是因為缺少了中國當下的流行元素。

歌手李琦在四海同春獻唱。孔帆攝。

2016年,《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全國總冠軍李琦加盟「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法國站的演出可以說是嗨翻了全場,法國華界的年輕人激動不已,還吸引了周邊很多國家的年輕人。現場的熱烈氣氛連法國朋友都感染了:原來中國人也可以這麼放鬆啊?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的流行文化是什麼樣,中國年輕人的狀態就是什麼樣。而國外受眾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想了解當下的中國。

有時候,我們總說,有的外國人認為中國還是停留在騎自行車的年代呢。那沒辦法,我們在海外的文化展,大部分形式還是展現中國的過去而不是當下。

法國學生表演中國風節目。

我們國家一直鼓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華人華僑華商推廣更富時代意義的中華新文化、新模式,以及塑造中國新形象。

但是,不少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書法、京劇、茶道、中餐、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上百年來一成不變的印象,不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當地民眾如此覺得,就連眾多的第二代、第三代的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文化的印象也大多如此。

但事實上,任何走在中國街頭的人都會發現,中華古老文化已經與中國新時代發展新結合,出現了不少能夠體現當前中國強大實力的新文化、新的發展模式和新的潮流,這些新文化、發展模式和潮流,實質值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借鑒和參考。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向「漢語橋」獲獎選手頒獎。

有專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認為無論港澳,還是深圳,灣區內的很多城市的發展經驗,都可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借鑒。譬如:深圳的高科技發展、創新文化、高端製造業文化,以及如何匯聚起全世界高學歷、有雄心的人才和資源的模式,都值得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城市。

除了「深圳模式」之外,「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在引進外資方面還可以參考的範本和發展模式還有:如「南海模式」(民間資本),「東莞模式」(加工貿易),「佛山模式」(製造業名城)等。

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以當代中國都會生活為主的電視劇和流行音樂,也有利於促進中國年輕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輕人之間的文化對話。粵港澳大灣區內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不同制度並存和發展,大灣區內部如何成功推動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的互聯互通,對如何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五通」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後,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中國新文化、新發展模式和新潮流,或許能對原有的中華文化作為一個有益的補充,可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民重新認識中國、認可中國,對中國的形象更趨於正面。

而且,上述的中華的新文化、模式和潮流,對提升中國的文化外交頗有助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無需再透過不具文化氣息的產品,像是高鐵、工廠、汽車和日用品等去了解中國,而是通過中國的新發展模式,使堅毅不拔、勇於創新、力求發展等的中國新形象深入沿線國家的民心,並讓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建立一種「非西方」的共通感覺。

因此,談到「中國文化走出去」時,我們既要讓海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價值觀念,也要讓海外民眾了解當代中國的文化,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所以,我們的文化在走出去時,不妨穿上「我的新衣」試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江蘇:不得以領導批示、輿論炒作、維護穩定等追責民警
張藝謀新片海報被贊「高級」,原來背後站著一位大神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