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融資本:聚焦產業升級中的中國新名片!

萬融資本:聚焦產業升級中的中國新名片!

專業的研究體系

覆蓋宏觀海外、PE、RE、二級市場策略全方位服務

關注

作者:王映雪、辛辰

編輯:楊美晨

核心觀點

在需求與政策的雙輪驅動下,智能製造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政策扶持下,我國智能設備普及度快速提高,但智能製造產業尚處於發展早期,價值仍待深度挖掘。

智能製造進程中,工業機器人是聯繫自動化和信息化重要的載體,工業信息化也有待進一步普及,萬融資本在相關領域布局值得期待。

正如我們在另一篇《萬融資本:把握經濟新趨勢,助力升級雙引擎》中所述,在美國政府不斷挑釁、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將會相輔相成,良性互動,共同刺激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專註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投資、布局中長期發展趨勢的萬融資本也將大有可為。

本文中,我們將首先聚焦產業升級這一中國未來五年的重要發展趨勢,而智能製造是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後,促進傳統製造業向智能製造發展,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支撐點。

智能製造引領產業升級

製造業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是產業發展的自身規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技術的發展。高端製造包括兩方面的概念:高端產品的製造,以及先進位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生產過程。所謂智能製造主要指的是後者。

智能製造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擴大。從2009年《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台疑慮,智能裝備製造業開始受到國家重視。尤其是2015年以來,《製造業2025》、「互聯網+」、「人工智慧+」等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密集出台,為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提供了規劃與指引,智能製造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企業從2000年左右開始發展智能製造業,起步晚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力的發達國家,當前中國智能製造產業尚處於發展早期,但發展速度很快。根據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對部分製造業企業的調查,智能設備普及度提高速度較快,2015年中國企業智能設備的生產相較2013年有所提高,有23%的企業表示其智能設備生產已進入廣泛應用階段,相較2013年11%的比重上升明顯。然而,2015年47%的受訪企業對智能製造的布局處於引入和開發階段,建立智慧生產系統的企業僅20%,進一步發展至價值鏈整合乃至商業模式優化階段的企業則更少,後續發展潛力巨大。

智能製造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需要實現自動化,然後實現信息化,再次實現互聯網化,最後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化。當前我國製造業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發展不平衡,整體正處於自動化的後期階段。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智能製造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聯繫自動化和信息化重要的載體;而幫助企業實現設備管理、安全認證、數據分析等工作的工業信息化仍然有待進一步普及。萬融資本當前看好工業機器人和工業信息化領域的投資機會。

工業機器人:智能製造的代表性產品

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是未來製造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趨勢。雖然我國人口總數仍在上升,但是15~64歲的主要勞動力人口佔比自2010年達到74.5%的頂點後就不斷下降,2017年已經下降至71.8%,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與此同時,製造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正逐年上漲,2016年已經上漲至近6萬/年。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過去依賴低廉勞動力成本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發展面臨挑戰,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製造業較為理想的選擇。可以說,工業機器人「智造」時代的核心介面,這也是萬融資本看好工業機器人市場未來前景的重要原因。

長期來看,工業機器人不但具有成本優勢,還具有質量穩定、精確度高、工作強度高、生產效率高、用工安全度高等優點,既能夠替代人工,還可以完成人工無法實現的認為。故而,工業機器人在現代化製造業中應用更加廣泛。

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的銷量約8.7萬台,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0%。鑒於因為工業機器人替代空間巨大,預計未來幾年,其銷量將繼續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將超過21萬台,佔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份額將達到40%。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行業廣泛,正在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快速延伸。當前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汽車和電子行業。隨著技術和工藝的日趨成熟,工業機器人正在新能源電池、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行業快速布局,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一領域,萬融資本已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開始投資布局。

工業信息化:智能製造必經之路

工業信息化,即通過各類感知技術收集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數據,並利用工業軟體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生產方案。其中,工業軟體在工業信息化進程中居於核心地位。它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並覆蓋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必不可少的「黏合劑」。

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中國工業軟體行業市場規模為1412.4億元,年增長率13.2%。在「兩化深度融合」的國家戰略背景下,近幾年多項支持工業軟體發展的政策出台,我國工業軟體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預計2018年仍將保持14.9%的增速,規模將達到1622.8億元,未來也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當前,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不均衡。因為中國工業信息化的起步晚於歐美髮達國家,基礎也較為薄弱,故而國內軟體企業主要服務於中低端市場,技術複雜的高端領域幾乎被國際廠商所壟斷。但是,當前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已經開始向高端領域發力,憑藉能更深入細緻地了解市場需求產品和服務本地化等獨特的優勢,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將會繼續從產業轉型升級中受益,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比如,萬融資本2017年10月投資的國能日新是新能源軟體產品及服務的提供商。最初從事功率預測軟體開發,現在已經發展成覆蓋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綜合型科技服務企業,為用戶提供諮詢服務與發電服務。

新能源發電高速發展背景下,國能日新通過科技創新,結合「互聯網+」,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運用創新的力量助力清潔能源發展,提出「智能化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既能監測也能分析,並且通過智能化的解決手段進行電站優化,提高光伏發電效益。憑藉其在能源智能化領域豐富的經驗與實踐,未來,國能日新將基於大數據積累,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在未來國家能源互聯網及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得到體現。

除了新能源發電領域,工業軟體在其他行業的價值也有待釋放,工業信息化將為整個工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注入活力。

掘金工業應用新經濟!

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前所未遇的挑戰,同樣面臨前所未見的機遇。萬融資本關注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體兩翼」 中的兩翼,即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技術和創新工具,而智能製造則是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在需求與政策的雙輪驅動下,中國的智能製造產業開始邁入「萬億時代」,工業機器人、工業信息化等方向,萬融資本正在發力,憑藉深厚的產業背景和豐富的行業資源,其對未來的投資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件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觀點、結論、建議等)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您仍應根據您的獨立判斷做出您的投資決策,投資涉及風險,諾亞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不對因使用本文件而產生的任何後果承擔法律責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預測,任何非對過往歷史事實的陳述均為前瞻性的預測,本公司並不保證完全準確或未來不發生變化。本報告的信息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及建議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

本報告相關知識產權歸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許可,任何個人或組織,均不得將本報告內容以轉載、複製、編輯、上傳或發布等任何形式使用於任何場合。如引用或刊發需註明出處為「諾亞研究工作坊」,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諾亞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之權利。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本文件均視為同意以上聲明。

您看此文用了

謝謝閱讀

Thank Yo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亞研究工作坊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戰進入第二回合,短期擾動還是長期風險?
大波動時代,這樣投資更合理

TAG:諾亞研究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