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視基礎性人才號准了區域發展之脈

重視基礎性人才號准了區域發展之脈

據媒體報道,愈演愈烈的人才搶奪戰正在悄悄起變化。上月,浙江蕭山發布招才的「金梧桐」計劃,補貼惠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甚至只要在校大學生來蕭山實習,都能拿到補貼。在更早之前,南京為了吸引高校畢業生,提出外地高校畢業生去南京面試,可一次申領1000元補貼。買房送房票,實習和面試都有補貼……人才之爭不再只是高精尖、領軍型,眾多的基礎性人才也成為各地極力爭取的香餑餑。

從現實來看,蕭山、南京等地紛紛推出優惠措施吸引大學生前來就業,是令人欣喜的好現象,可謂號准了區域發展之脈搏,反映了當地人才觀、發展觀的悄然轉變。傳統的社會觀念往往認為,一個城市或區域要想實現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更多學位高、成果多、經驗豐富尤其是具有海外求學背景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越多,越能發揮槓桿效應。於是,城市管理者經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此類人才的引進和集聚上。對於數量眾多的學歷沒那麼高、沒什麼科研成果的基礎性人纔則意興闌珊,更不用說為高校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或實習環境等「軟體」支持了。

高端人才如果人盡其用,的確會對區域經濟帶來強勁的推動作用,但社會學研究證明,基礎性人才的作用同樣不能小覷。一個城市或地區的高校數量、大學生的多寡、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動能。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基礎性人才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能否更平穩、更有後勁。現實也表明,僅有高端人才的引領是不夠的。由於缺乏基礎性人才的有力支撐,引進的高端人才所發揮的作用往往得不到最大化,後續發展乏力,對於區域帶動效果不明顯,這一點在我國西部一些地區表現得較為明顯。實際上,區域的經濟發展與人的成長類似,既要發揮優長,也要彌補短板。制約自身發展的最大短板,多是擁有的人才數量及文化軟環境。很難想像,如果美國矽谷只有幾個哪怕創造力非凡的精英,而沒有集聚那麼多充滿活力的基礎性人才及由此帶來的咖啡文化,還能數十年不斷地創造出一個個科技神話?

重視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其實是彌補區域發展的人才短板,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托底,更好地發揮人才的集聚效應,而後者對於區域的產業定位、未來發展作用顯然更直接。因此,區域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基礎性人才的重要力量和潛在作用,應該通過構建科學的人才制度、出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措施,促進高端人才與基礎性人才的相互支撐,為其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工作條件。

而給普通大學生更多的關心支持,為其搭建更多實踐實訓基地,就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一個很現實、很有效也是很明智的做法。當前,我國一些地方經濟活力不足,甚至出現經濟倒退現象,與基礎性人才儲備不足或大面積流失有很大關係。而重視基礎性人才,為大學生搭建平台,改進區域文化軟環境,不僅是理性引才的表現,也能真正形成區域與人才的互哺,實現人才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說到底,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一場綜合較量,任何區域都是一個有機系統,既需要高精尖人才,需要普通勞動者,更離不開基礎性人才的中堅力量。隨著未來社會經濟不斷互聯網化、城市發展逐漸智能化,能否吸引和留得住基礎性人才,發揮人才的集聚效應,才是決定一個區域是否有魅力、有活力的關鍵。

(作者系渤海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6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徐悲鴻發起的兩次論戰
這5年,「幼有所育」邁新步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