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今年將「趕英超法」?法國專家說真相是這樣的
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近日發表該研究所研究主管埃馬紐埃爾·阿什的文章《印度,2018年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然後呢?》。文章稱,印度經濟今年增長強勁,但最好能相對客觀看待其成就,生產體系效率低下等問題是印度發展的重大挑戰。
亞洲,未來全球經濟中心
文章稱,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了印度經濟短期內的進步:它將於2018年趕超法英,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資料圖片:2015年5月,中國-印度經貿論壇在上海召開,印度總理莫迪發表主旨演講。(印度one india網站)
印度這些年來經濟增長強勁,自2012年以來年均增長率將近6.9%。同時,印度的中期經濟前景也很好,它將與中國一道,在未來幾年為全球經濟增長活力做出貢獻。印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的經濟自由化政策帶來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約5%的增長,不到10年時間,將近1.4億人口擺脫貧困(經合組織2017年發表的數據)。
另外,莫迪自2014年實施的政策,特別是「印度製造」工業政策,其目的是創造百萬個就業崗位,提升該國技術水平。
不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是以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來衡量的:它是技術因素和創新能力、人力資本、對國際大機構決策的影響力以及國內企業國際化程度等多種指標的綜合成果。如果僅僅按照國內生產總值這一個標準,並且假設七國集團各經濟體保持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實際就會發現印度與法英在2018年完成「交接」,從而證實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預測。
資料圖片:工人在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個自動化工廠里進行作業。(Alamy Stock)
文章稱,假設2030年之前保持同樣的增長率,印度大概會在2029年趕超日本,同一年中國將會超越美國。這些粗略的預測非常接近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估計,後者認為印度超過日本、中國超過美國將分別發生在2027年和2032年。
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更加詳細的分析甚至指出,更廣泛來說,亞洲成為全球經濟中心的趨勢在21世紀前10年就已經顯現,在未來幾十年將進一步確定,伴隨著三個國家(中國、印度和日本)佔據全球經濟四強、五個國家佔據全球經濟十強(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報告甚至預測印度經濟會在本世紀下半葉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強國。
印度,仍然脆弱的經濟大國
文章稱,印度經濟有很多獨特之處:其國內生產總值大部分由服務業(2016年佔比53.8%)支撐,工業和農業分別佔比28.8%和17.4%,但一大半勞動力卻集中在初級行業。
資料圖片:印度民眾在首都新德里一家超市內購物。
儘管自從1991年經濟自由化以來充滿活力,印度目前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卻很低,僅有3%;在全球資產貿易中佔比也很低,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僅佔1.6%的出口。
作為全球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將因其人口年輕化(平均年齡不足30歲)而從中獲益。工業將能夠吸收一大部分勞動力,但對於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每年有近1200萬人進入就業市場,而目前的培訓能力不足450萬人。不過在未來幾年,這種人口活力仍是印度的一個重要王牌。
文章認為,最好能相對看待印度經濟的成就,因為它在未來幾年也將遇到許多結構性挑戰。僅在就業這個問題上,印度政府就將面臨非正式行業僱員占勞動力人口近90%的挑戰。
印度有很多人極端貧困,而且這種情況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改變。
同時,印度還需要致力於降低基礎設施總體赤字。這種相對弱點屬於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印度生產體系效率低下。這個現象包括三個方面:公共資金的糟糕分配或者使用、國家收入回收不力,以及各種腐敗。
文章稱,印度目前還伴隨著其他挑戰:城市化與城市管理問題、教育問題以及衛生和醫療問題。另外,印度還需致力於管理本國的不平等現象。事實上,2016年印度10%的最富有人群掌握著全國將近61%的總收入,是全球這個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印度,重男輕女的風俗仍根深蒂固。(法新社)
總而言之,在全球經濟舞台上,印度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它還需要更加內含且平衡的經濟增長。
熱文推薦


※西媒:中國首條「超級高速公路」2022年面世 支持自動充電
※民粹主義「攻陷」義大利將成華人「噩夢」?真相是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