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寫形」到「寫神」——評庄培芳近期的文化人肖像攝影作品

從「寫形」到「寫神」——評庄培芳近期的文化人肖像攝影作品

文/金曉明

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庄培芳,一位文靜內秀的職業攝影師,最近幾年在商業攝影以外,致力於當代文化人的肖像攝影,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中國傳統文論早在魏晉時期就強調形神關係的辯證,寫形、傳神成為文藝創作的重要批評標準。從 「寫形」到「傳神」,不僅體現了中國藝術觀念發展的遞進,更強化了藝術家主體在藝術作品創作中對於對象本質特點的認知和表現。近日見「庄培芳眼中的文化人」肖像系列攝影作品,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這與他早期的肖像作品已有所不同。

諾貝爾獎獲得者 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

作為源於西方的一種影像記錄手段,相對於繪畫而言,攝影與技術設備的關係顯得更為密切。然而,在庄培芳的這些肖像作品中,攝影技術設備的作用被隱藏了起來,「鏡頭即我眼」,作品影像已經成為他眼中所見形象的選擇性表達。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肖峰

面對文化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如何抓取他們形象特徵中的某些對應點,有效地通過攝影語言對形象的選擇性描寫來傳遞他們的神采,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庄培芳對於這些拍攝對象大多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他的拍攝很多是在與被攝對象的交流過程中完成,從中抓取到那些他認為最值得表達的瞬間,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有獨特的視角。他有意弱化那些與人物思想關聯不大的特徵,甚至採用非常簡約的方式抓取被攝對象內心情感表現的一些元素並予以發揮。如他拍攝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的肖像,以簡單的畫面表現了弗蘭克談吐間微笑的瞬間,試圖傳達一位著名科學家平實的一面。中國美術學院前院長肖鋒,是一位著名的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這幅肖像抓取了講話中揚起手勢的瞬間,虛化的動態讓人把關注焦點集中到他的臉部,剛毅的表情似乎讓讀者看到他在課堂上給學生授課的風采。俄羅斯聯邦大學美術學院OlegTretyak教授的肖像,則表現了他低頭沉思、手撫面頰的姿態,凝神專註的神情或是暗示著又一件精彩作品即將在他的手上誕生。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教授的肖像,則採用了極為簡約的剪影手法,眼鏡鏡片的反光似乎在敘述這位學者型藝術家的睿智和魅力,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 陳振濂

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美術學院 OlegTretyak教授

國際藝術大師 蔡國強

作為職業攝影師,庄培芳有自己的攝影設計工作室,同時,他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潛心於中國書法和中國畫的學習創作,這無疑是有效地拓展和豐富了他的攝影語言,使他的作品一定程度地打上了中國傳統藝術思維的烙印。

願庄培芳的文化人肖像攝影創作做得更好。

金曉明,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長期從事藝術理論教學和學科研究,兼及書法創作。近十年來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文化建設重點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相關斷代集成的整理編纂工作,為《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副主編。

庄培芳,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華僑大學青年聯合會常委、庄培芳攝影設計有限公司創作總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先後畢業於華僑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報名家學院。作品獲2016年斯里蘭卡&中國國家友誼藝術展藍寶石獎,2014年上海國際攝影節暨上海第十二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入選獎、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獎、2013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獎金獎、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最高藝術獎百花文藝獎,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藝術設計大展銀獎等50多項國內外大獎。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斯里蘭卡班德拉.奈克國際會中心、台灣科學工藝博物館、浙江美術館、杭州恆廬美術館、福建省美術館等展出,被UniversityofColombo科倫坡大學、泰國農業大學、台灣中原大學等收藏,並受邀到斯里蘭卡、南非、俄羅斯等國家參展。

(圖文由庄培芳老師提供並授權發布,原創不易,僅供學習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陰陽眼的影像罈子 的精彩文章:

原創首發《梅》2018 洛陽女攝影家 春之雪 老師鏡頭中的梅
原創:千載盛況今更好 誰將絕色寫風神——索彪先生牡丹攝影作品欣賞

TAG:陰陽眼的影像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