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部印度神片出現,上映4天,票房已破億!

又一部印度神片出現,上映4天,票房已破億!

印度神片又開始搞事了。

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小蘿莉的神猴大叔》,印度電影全在不遺餘力的講著本國的人與事,掙扎和信仰,階級和碰撞……。

觀看這些電影時,我們始終是旁觀者。

雖能震懾心魄,卻始終與電影中的一切隔著銀河。

但一部電影的上映,讓中國的父母和未來父母們徹底坐不住了,從影院出來,通通捂住胸口。

恩?看個電影還能看出內傷?

是的,就有這麼扎心。

豆瓣評分8.1,Imbd評分7.9分,上映4天,票房突破1.24億。

它還有一個翻譯滿分的片名——《起跑線》。

這條線是給孩子設定的,起點是入學。

與其說是在看電影,不如說是在中國父母在經歷一次洗劫回顧……電影中所呈現的一幕幕父母為孩子上名校的種種事迹,簡直就是昨日重現……不忍回想。

更有網友評論:

「戲謔諷刺,題材敏感,用一種幽默的呈現方式去讓人們易於思考不公的等級制度。」

電影講述中產階級夫婦拉吉·巴特拉(伊爾凡·可汗 飾)與妻子米塔·巴塔拉(薩巴·卡瑪爾 飾)在面對為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飾)擇校而做出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舉措。

為了能上優秀師資優良、硬體優秀、名聲在外的私立學校,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一早就為皮婭做好了打算。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外加一個「妻管嚴」的丈夫。

先是從舊街區搬到了富人區,俗稱學區房。

換了地兒還不算,還得開派對結識社會名流,打進上流社會,為皮婭將來的社交圈打好基礎。

給老公換上名貴西裝,逼迫他改掉舊街習氣,不許他喝勾兌的酒,要讓他叫自己時尚的名字……

很不可理喻,但為了女兒能上名校,忍了!

在新富人群這條路上,他們走得很不順。

丈夫被眾人當猴耍,女兒因為說印地語不說英語被小夥伴嫌棄,整個社區的人兩面三刀,將階級意識刻在臉上……

但除了孩子優秀之外,父母也得經過面試。

夫妻兩不惜惡補各項面試知識,從書寫介紹信到面試語言,面面俱到。

眼看即將成功,卻因為他們是服裝店老闆,被質疑教育背景,失敗告終。

入學查三代,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網上流傳的「家長委員會名額競爭」的聊天記錄,精英中的精英,精英中的戰鬥機……

為了孩子的前途,兩人改變方針,迂迴作戰。

為了爭搶名校每年為窮困孩子開設的25%的入學名額,富這條路走不通,窮總沒問題了吧!

從新富到新貧,也並不容易,當他們搬到貧困地居住,沒有供水,吃食靠政府發放配給,蛇蟲鼠蟻滿屋跑,一出門就是臭水溝,不小心還會踩到糞便。

在熱心貧困鄰居希亞姆的全方位培訓之下,為了讓名校考核的人相信自己是窮人,他們開始真正學習做窮人。

米塔開始會為一桶水潑婦罵街,更政府人員爭論米沒稱足……

拉吉則是進了食品加工廠,天天凌晨擠公交,日日勞作,累到崩潰……

他們苦不堪言,面目全非。

學會做窮人的他們,卻因此更輕鬆,在和善良單純的鄰居的相處之下,他們漸漸放下防備,活的盡情盡興。而女兒皮婭,在這樣的環境下,也似乎更加活潑和勇敢。

好消息很快到來,他們通過了貧困測試,而女兒也成功入學。

但希亞姆的兒子,因為有著像拉吉這樣的裝窮一族的名額掠奪,喪失了這次入讀名校的機會。

事情,開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進行著……。

電影看下來,以小見大,從教育作為入口,揭露印度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和極大的貧富差異。

在兒子落選後希亞姆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我認知之下,整部喜劇片的悲劇意識被放到最大。

當人人都在講電影中父母的所作所為照搬到自己生活中時,往往卻忽視了那個無法選擇的小女孩皮婭身上。

前面提到,她的母親,是個控制力和執行力極強的女人。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處處可看到米塔為皮婭製作了一個多麼精美的「牢籠」。

要噴上蚊蟲水,穿上厚衣服才能出去玩,滑滑梯要用消毒濕巾擦過才能玩,和富人小孩玩智能說英語,要上各種補習班趕上同齡小孩,每日作息安排精確到每分每秒……

甚至搬到貧困區也是哄騙女兒是去旅行。

誠然,皮婭在那個人心純凈的地方更開心,但回想一下,在電影中,什麼時候皮婭對父母說過自己的一些想要,哪怕是一句簡單的「我要……。」

她的「乖巧懂事」,其實也助長父母「胡作非為」的火焰。一個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疑惑和想法的孩子,理所應當的接受著父母所有的饋贈和安排,那麼皮婭,真的僅僅是念了名校,前途就一帆風順了嗎?

電影視角從孩子教育出發,卻將目光放在了焦慮不堪的父母身上,在叫嚷著電影接地氣,貼近本土生活的同時,是不是也順勢忽略了對孩子坦誠呢?

這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一場父母間自我高潮的戲碼?

不免要畫三個個問號。

例如,電影中皮婭在富人區失去朋友,僅僅是因為小男孩的母親告誡他,不許跟說印地語的孩子做朋友。

孩子本無對錯,只是家長太過激憤。

這些被告誡管制太多的孩子,長大也會是一類的家長。

跟教育程度無關,與孩子本身有關。

印度版「虎媽貓爸」的故事正在重演,背後的深意值得所有人細品。

父母與孩子的話題,迄今為止,永遠都可剖析。

面對比自己國家落後了十幾年的印度,卻能拍出國人糾結幾十年的教育問題。中國人的痛,卻被一部印度電影所展現的淋漓盡致。

痛心疾首。

在經濟和生活水平飛速發展的中國,這樣擊中人心的電影,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在大熒幕之上看到,為自己的《起跑線》歡呼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蝶谷幽蘭 的精彩文章:

《閃靈》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至今無人能敵

TAG:蝶谷幽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