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大《九成宮》,你為什麼寫不出純正「歐味」?

放大《九成宮》,你為什麼寫不出純正「歐味」?

總第1092期;歡迎關注。

唐代大書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後人稱為「正書第一」,用筆方整,又見險絕,間架闊健,正氣凜然。

作為入門者的選帖,毋庸置疑,當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世之習歐者眾,具歐風者寡。何以哉?法理不明,筆法不彰,讀帖不精,用功不到。

「透過刀鋒見筆鋒」,這是臨習碑帖的一項重要功課。我們將具有代表性的碑字放大,力圖從細節上展現歐體險峻秀屹之美,同時略述歐字的注意事項。

《九成宮醴泉銘》屬於初唐時期楷書傑作,這也是文字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因而其風格,既有篆隸筆意,又有魏晉遺風。因此,要特別注意許多字中的篆隸筆法。初學者不明此理,從現代印刷字的審美中轉移過來,尚未置換完成審美意趣,落實到筆下,也就沒有「味道」了。

《九成宮醴泉銘》書丹之時,歐陽詢已經是七十五歲高齡,書藝已臻爐火純青之境,況且此碑又是奉詔而作,因此,全碑筆筆不苟,剛勁精密。同時要注意,點畫的特點是方圓兼備,穩健含蓄,人書俱老,自然渾厚醇和,而非一味的剛勁森嚴。初學者要麼豐腴有餘,要麼內斂不足,自然徒具外形而乏內蘊。

《九成宮醴泉銘》的筆畫特徵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橫畫布排嚴整,扛肩微翹,豎筆挺拔勁健;尤其豎彎鉤這一筆具有很強的隸書筆意。整體豎畫伸展,結構長方;左右對應豎畫往往呈「背式」內凹之勢,更顯得字形聳立挺拔修長。在平穩端正的結構中,蘊含著險峻欹斜之筆。這正是歐書穩中寓險,險中求穩的鮮明特徵。

《九成宮醴泉銘》的用筆之法介於方圓之間,而非一味的方,田蘊章老師也講到過要「方圓兼施」:時而以方筆出之,時而以圓筆出之,時而是方中有圓,時而又圓中有方。用方筆時寫得筆力雄厚、乾脆利落,用圓筆時寫得凝重多姿、醇厚而恰到好處。有的初學者不知圓筆之妙用,處處見方,走向了一個極端,差之遠矣。

《九成宮醴泉銘》的味道,還體現在動與靜的矛盾有機地統一結合,產生出高層次意義上的平正效果,這正是體現出歐陽詢楷書獨到及崇高的藝術境界之處。碑是死的,但字是活的,初學者看不出筆畫之間、字字之間的書寫節奏,一味的筆筆求穩,把一筆一划寫得太慢太准,導致整體失去生機。

作為書法大家,歐陽詢在此碑中表現出了他大膽而且成功的嘗試,務求平正,兼備險絕。所謂熟處求生,平中見奇,這是歐書探索出的理想境界。

歐楷看似易學,實則難精。

然歐書體正,學好了,又會是今後學習其他書體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尖鋒線的本質——如何才能力透紙背?
如何用墨?林散之有幾點獨到見解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