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翻譯中最容易流失的是什麼?

翻譯中最容易流失的是什麼?

我悲觀地認為,翻譯只能大致地保留一些結構上的、觀點上的東西,屬於語言中最活躍而有生氣的部分,都不容易保留,什麼最容易流失,要看翻譯什麼作品、誰來翻譯。

語言之間,有或大或小的鴻溝。語言是一個民族特性、歷史、文化的集中呈現,這個縫隙不容易彌合,要用力、以及運氣,有時候主要靠運氣。

舉個最著名的例子: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好的小說之一叫《沒人給他寫信的上校》——這個標題大概是對應原標題。不變動結構、在中文裡聽著順耳,幾乎沒有好辦法,比如改成《沒人給上校寫信》和《上校沒有信》,但是都不對。勉強說成《沒有信的少校》也不是很順。有一套我印象不是很好的小叢書叫「大師印象」,膽子比較大,把這篇譯成《沒人為之寫信的上校》,不如不改,還把通常翻譯為《愛之後必然死亡》的另一篇,譯成《超越愛情的永恆之死》,馬爾克斯有了村上春樹的氣象。

這還只是標題而已。

語言的這種鴻溝,讓詩歌和以語音、調動感官、直接經驗的意相來造境的文字,一直最難翻譯。中文津津樂道的對偶形式和思維,沒法讓別的語言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襄搞笑匯 的精彩文章:

哪裡的玻璃索道最好玩?
如何看待余華的作品?

TAG:安襄搞笑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