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一泓:經濟理論和地產觀的更新

袁一泓:經濟理論和地產觀的更新

??中國是否出現過長期的貨幣超發現象,經濟學界是有爭論的。但貨幣供給過去(至少是2016年以前)長期保持在高額平台及較快增幅,則基本是共識。

??早在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將中國出現的「在財政收入下降的同時保持價格穩定與高金融增長」,即大量超額貨幣供給與低物價水平並存的現象稱為「中國之謎」。

??與1993年前不同的是,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後,財政收入出現了較快增長。麥金農當然不會想到,此後20多年,高額貨幣供給與較低物價的「中國之謎」一直都在,這想必至今仍讓國際大牌經濟學家們困惑不已。

??我們這種體量的新興經濟體,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自然需要非比平常的貨幣供給。至於為何沒有引發通脹,我個人有個觀點是,2004年以後,貨幣供給增幅本應減緩,但房地產的全面崛起,釋放出強烈的貨幣需求信號,接棒「吸走」了大量貨幣,並沉澱在了龐大的不動產里,這是中國特有的貨幣資產化現象。

??「中國之謎」無法用經典的市場經濟學理論解釋,正如同我國貿易的增長,製造業的發展,產業鏈的分層等一系列現象,西方主流經濟學界也難以達成一致觀點。

??多年來,我國經濟領域的改革,是朝著市場經濟方向的自我深化和完善。複雜之處在於,這個經濟體,既保有前工業社會的留存,更呈現了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幾乎所有表徵。

??我們有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總量,但人均GDP卻是發達經濟體的幾分之一。我國一方面在鋼鐵、能源、家電等傳統領域保持絕對優勢,在移動支付、高鐵、5G等先進技術領域保持國際領先,但另一方面,仍有3000萬貧困人口。

??只要持客觀、理性的態度,就不難發現,簡單套用西方經濟學理論來觀照中國經濟現象,是絕對要碰壁的。哪怕是在某些經濟體經過檢驗、行之有效的理論,也未必適合我們。遑論懷著挑剔的心態來故意找茬。

??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複雜程度,可能超過任何其他經濟體,因此,我們的市場經濟必然要孕育出新的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和經濟思想。這樣說,並非要將特殊性放大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基本的經濟原理還是相通的、要遵循的。

??我國10多年來持續高速增長的房地產市場,至少在主要經濟體,也找不到第二個相同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也無法用所謂經典的房地產理論、經濟理論來解釋。

??我之前寫過,中國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以物業銷售為主導的商業模式,規模和增速無可比敵。商品房銷售額哪怕是已經抵達13萬億這個平台,還是有一大批房企在追求規模。因為,600多個城市的縱深,一段時間內仍有相當大的拓展空間。

??這種商業模式,是建立在國人改善居住條件以購買產權房為主要方式的基礎上,再疊加投資性購買的行為,放大了它可能的盈利乘數。這種雜糅了消費和投資的經濟現象,再結合前面講到的貨幣供給量,無論是我們自己傳統的房地產理論,還是西方的經濟學教科書,在它面前都只有暈菜的份兒。

??人們總是以過往的經驗來評判未來。2015年以來,在追求規模的路上,碧桂園幾乎做到了極致,於是,也成為部分後起之秀的標杆,模仿者眾。碧桂園經驗能否複製?未來5年的市場是否會再給後者的房企提供相似的行走路徑?

??如你所見,最近一年來,我不厭其煩地跟大家強調,宏觀環境和行業環境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宏觀方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行業方面,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方向已不可逆轉。

??就住房而言,整體上我國已走出了住房短缺時代,城鎮家庭戶均超過1套住房。這意味著,住房消費高增長階段已接近尾聲。而作為投資手段的購房行為,隨著房地產稅立法的推進,空間已被大幅壓縮,甚至很快會出現擠出的效應。

??借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說法,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後,將出現兩個重大的趨勢性變化:一是住有所居,購房不再是唯一選擇,租房越來越成為可選項;二是居住的品質需求更加多元和廣泛,不再是「有」就滿足了、滿意了。它們共同指向,居住可以更美好。

??我個人理解,即使是在居住這個範疇,美好生活也應有更豐富的內涵。而將人們從住房的焦慮下解放出來,美好生活一定會呈現更加絢麗的色彩。跳出來返身觀望,房地產企業和從業人員也將刷新自己的地產觀。而此中的理論應該也在逢勃生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居房產 的精彩文章:

許家印:要做中國「馬斯克」
央行行長易綱:下一步金融業開放將和匯率機制改革進行相互配合

TAG:樂居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