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混跡茶葉江湖7年,仍然難在芳村討杯茶喝

混跡茶葉江湖7年,仍然難在芳村討杯茶喝

寫在前面

「做人,臉皮要厚一點。」

入學本科的時候,老師如是說。

芳村,中國數一數二的茶葉集散地,向來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對於想入門茶葉的人,芳村是一定要去的,而且去了總是會受到一些「衝擊」的。

雖然自己也算是混跡茶行業的,但是憑一張不成熟的臉龐去芳村還是吃些虧,不受人待見。

回來的路上憤憤地說,要把芳村買茶的內心戲給寫一寫。

這一切,源自對一杯好茶的渴望。

在入門以前,茶行業,總是覺得「水很深」。那個時候,喝不懂「50塊錢的茶跟5000塊錢的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入門的時候,儘管有老師的帶領,有課本的系統知識,但是,對於茶葉的資訊來源、接觸渠道卻是片斷的。

茶行業的門檻說高不高,但是真正去學會「喝茶」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無論是去茶店買茶、到茶山上找茶、翻閱茶類書籍、瀏覽網路資料,其實都會是真假難辨。

各家有各說,在沒有一套自己的茶類系統時,彷彿就是鑽進了百花筒。

鼓起勇氣,踏進茶店的門檻。

其實,自己真的是膽小+臉皮薄。在上大學之前,幾乎沒有踏進茶葉店檔口的印象。

第一次要踏進茶店的門檻的時候,真真是鼓起勇氣,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在腦海里預演了幾百次進門就要裝做自己是老茶客想要買很多茶的模樣。

讀大學的時候,平時玩玩怎樣都好,真正走到茶店裡頭的時候真的懵了。

因為,人家根本不在意自己,也不招呼喝個茶。縱然自己內心戲非常多,但是不受待見,只好悻悻地離開。

硬著頭皮,尬聊幾句。

既然第一次嘗試失敗,那就應該好好檢討,為了下一次做改進。

與好朋友們又一次次預演下次進到茶店應該怎麼」演戲「,腦補了各種能夠蹭好茶的場景。

在街上來回徘徊好久,終於選定一家沒什麼人,而且老闆看起來「面善」的茶店,假裝自信地走進去。

坐下來就像被釘子釘在椅子上一樣,心裡是一萬個「怎麼樣,我要說什麼才不露怯」,臉上還要佯裝很傲慢,硬著頭皮跟老闆尬聊。

然而,尬聊,沒幾個來回就自覺無趣,又悻悻離開。

現在想想都好笑,根本就不知道在尬聊什麼,但還是努力在「表演」。估計人家茶店老闆在心裡暗暗打標籤:莫名其妙的人類。

厚著臉皮,試幾款茶後,不買。

每一次的嘗試,都是為了下次更好。

下了決心要成為「社會人」,還是要練練厚臉皮。老師在課上都說,去芳村蹭茶,做人需要厚一點臉皮。

學著編一些」謊話「,說自己要買些茶孝敬爸爸啦,說自己是開茶葉店要進不少貨啦,說自己喝著好會介紹很多朋友過來啦……

狐假虎威,又開始去茶店裡厚臉皮蹭茶了。

照例要物色看起來比較好聊的人物,再走進去跟人家搭訕尬聊,把這些編的」謊話「都給抖出來,哄著人家拿出好茶來品嘗。

演戲的套路,早已經想好退路,彼此約好說差不多就互打電話,假裝」很忙「,然後立刻脫身!

茶過三巡,其實還沒有太喝明白是什麼味道,架不住老闆的營銷手段,就趕緊」齣戲「。

厚著臉皮,試了幾個茶,沒有買就」落荒而逃「。雖然不光彩,但是對於自己來說,厚臉皮蹭茶的技能彷彿是升了好幾級。

說服自己,it』s ok。

既然已經足夠大膽,敢坐下去跟別人尬聊,敢撒一些畫大餅的謊話,還會」機智地逃脫「,那麼蹭茶的技能就此止步了嗎?

並沒有,這些套路並不是每次嘗試都靈的。

畢竟,在芳村開店的人也都是」社會人「,對於我們這種」小水魚「也是見怪不怪,見招拆招的。

年紀寫在臉上,閱歷一開口就露餡。往往一坐下來剛剛開口,人家就已經估出自己的來路,往往還是沒什麼好臉色,更沒什麼好茶相待了。

每次碰灰,自己都還是要鼓勵自己,說服自己,」it』s ok.」

臉皮,還是不夠厚。

混跡茶葉江湖7年,其實,自以為喝茶的量已經比普通人多很多很多,對於茶葉的認知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但是去茶店蹭茶,臉皮還是有些薄。

出於「不好意思」的心理,每每在茶店試了三兩款茶後,還是會「禮貌性」地買一點。於情於理,總是很自動地認為別人對自己付出了介紹與推銷,自己需要回應,哪怕根本就不想買什麼,還是要意思意思消費下。

其實,自己也明白,試過之後不買的話也沒什麼。甚至,茶店裡試過之後不買還比買要常見。

但是,自己就不是那樣的人,還總是會意思意思消費的。

白眼,買個茶都有這麼多戲……

儘管自己每次還是要意思意思去消費的,但精明的茶店老闆還是要翻白眼。

大概這個社會還是「利」字當頭,當人家茶店老闆覺得做這單生意賺不到錢時,還是難免要」給臉色「。

以前太年輕,會為」受到白眼「而憤憤不平,如今覺得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如若遇到太過客氣的茶店老闆,反倒要覺得人家是否笑意里藏著刀?

呵呵,這個世界,討杯茶喝都要演出這麼多的戲。

買茶,鬥智斗勇!

自己是學茶的,對於茶葉總有一些「過分的」研究,買茶的時候要究根問底。關於產地啦,核心不核心,山高不高;關於品種,拼不拼配,品種特點是什麼;關於工藝,傳不傳統,關鍵工藝是什麼……

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時候在普通的茶葉檔口都問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在快速營銷客戶的指導思想之下,茶店老闆往往都比較心急告訴你,那個茶便宜點就是滋味淡些,這個茶貴點就會香一點啦、回甘更快啦、喉韻更好啦……

更多時候,茶店老闆也會忽悠,一方面含糊其詞,另一方面也吹噓自己的產品,很可能把很普通的東西吹上了天。

講真,每次在芳村的檔口買茶葉,都感覺需要使出渾身解數跟茶店老闆鬥智斗勇才行。

累覺不愛,混跡茶葉江湖7年,仍然難在芳村討杯茶喝!

且把厚著臉皮去芳村蹭茶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畢竟只是源自對一杯好茶的渴望嘛。

終究,這一切,還不是為了自己喜歡去折騰這杯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新手入門——茶葉品質特徵
品茶、擼貓、看星星?你竟是這樣的大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