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燒了,副本被八國聯軍搶走大部分

《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燒了,副本被八國聯軍搶走大部分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及全國精英文化人之力(姚廣孝、解縉等先後率領三千人整整用了五年,1403年開始搜集修訂,1408年完工),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一次大總結。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對於中國文化的保存價值非常巨大。然而,這部皇皇巨作竟然沒有流傳下來。為什麼?

(1)《永樂大典》分正本和副本

《永樂大典》分正本和副本,都是先手抄。全書僅目錄就有60卷,正文22877卷,被裝訂成11095冊,約3.7億字。叢書內共有圖書七八千種。

正本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藏於文淵閣內(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閣制仿自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後面會談及去南京一說。),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的奉天門、午門、三大殿失火。

嘉靖皇帝被嚇得三魂出竅。經此大難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命徐階和高拱率人謄抄副本,為保證謄抄質量和速度,用的是當時最好的紙——白棉紙。謄抄者共180人(或190人),每人每天三頁。經過六年,隆慶元年(1567年)謄寫完畢。每冊高一尺五寸六、寬九寸三,厚二到三寸,全套書共計40立方米。

自此,正本藏在文樓,副本藏在了皇史宬(又稱表章庫,位於北京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於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於明嘉靖15年7月。佔地846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檔案庫。)

正本在明朝就神秘消失了,有人認為被嘉靖燒了作為陪伴自己在陰間查閱所用。下文我們談這個。

2)副本大多被八國聯軍搶走

《永樂大典》副本留在了世間,但幾經波折殘損不少,主要經歷了晚明戰火、火燒圓明園時期、八國聯軍三次大劫掠。

目前已經確定的《永樂大典》副本收藏地我國有:中國國家圖書館(222冊);上海圖書館(1冊);四川大學圖書館(1冊);台灣省中央圖書館和台灣省歷史語言研究所不詳。

其他皆是列強掠奪之處,終有一天必須要回歸祖國。它們是:日本55冊以上、美國45冊以上、英國38冊以上、德國9冊以上。

除以上之外,還有5冊不知何因流落他國,如越南河內法國遠東學院(4冊);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1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空印案」時明朝有多少個省?死幾萬人根本不可能
1878年出賣領土最多的人死了,兩年後左公兵權被削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