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5歲胰腺癌患者自述:「我是不幸中的萬幸」

65歲胰腺癌患者自述:「我是不幸中的萬幸」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醫學名詞,對於醫護人員而言自會明白風險所在。對於患者而言,這是重返康復的最佳捷徑。

今年65歲的李先生,在經歷過查出癌症的絕望,重獲治療機會的欣喜,術後康復後,與記者講述起了自己的就醫經歷。

不幸中的萬幸

「親戚朋友都說我明顯瘦了,說得文雅一點兒就是日漸消瘦,這個我心裡很清楚,我有多年的十二指腸潰瘍。」李先生今年65歲,近幾年,他一直認為自己飽受消化不良的折磨。「十二指腸潰瘍的癥狀表現,就是消化不良,再好的東西吃到我肚子里,也難營養到身體,所以我比較瘦」。沒想到這一回住院,查出來就是胰腺癌。

2017年春天,李先生曾因複發性胰腺炎住進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這一次,因為最近三個月總感覺腹部隱約疼痛、日漸消瘦。在家人的勸說下,於3月初住院治療。經過全面檢查,胸腹CT顯示:胰頭低密度灶較前增大,胰管擴張,考慮胰頭佔位。結合臨床癥狀,最終李先生被診斷為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醫生認為,雖然憑醫學影像檢查的結果,基本可斷定為胰腺腫瘤,但是,尚屬於早期階段,建議轉診到肝膽胰外一科,謀求手術機會。

與所有胰腺癌患者一樣,李先生陷入了兩難境地:「像我這種胰頭腫瘤,不幸中的萬幸就是還有手術機會,但這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據說是除了器官移植之外,難度最大的手術,還是所有外科手術中,最後一個實現腹腔鏡下操作的手術。」對此,濟南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宋釗副主任醫師介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可以說是普外科手術中,難度比較大的手術,但它又是胰腺癌患者的標準手術方案,雖然全世界的肝膽外科醫生都在努力改進手術流程,目前仍需要6~8小時才能完成手術。

面對胰腺癌患者李先生的疑問,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主任徐立友教授解釋,胰頭癌一旦診斷,只有20%的人有切除治療的機會。如果已經出現黃疸、腹部疼痛,一般就是中晚期,而中晚期胰頭癌患者已經沒有手術機會。如此一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對於患者的選擇標準非常嚴格,乃至苛刻。令人欣慰的是,李先生經過全面檢查,具備手術條件。

用筷子去剝葡萄皮

腹腔鏡下開展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難度在哪?副主任醫師宋釗這樣比喻:「醫生在腹腔鏡下操作器械進行手術,就跟三個人配合著用筷子去剝葡萄皮一樣,所有動作的感覺都不是直接的,需要長期的嚴格訓練與反覆體會、感悟,肝膽外科醫生至少要有十年時間的腹腔鏡手術歷練,才能上台配合手術。」

李先生的手術如期開始,手術器械通過極小的手術孔進入腹腔後,探查膽脾胃、腹膜、盆底、大網膜,所有動作都輕鬆自如,讓人感覺還真是書上描寫的那種「行雲流水」的感覺。整個過程,外行看來甚是簡單,但其實步步為營,每一步都十分危險。

宋釗通過視頻作了一番解釋:「胰腺的位置,通俗地說,比較靠『里』,這是相對於患者與我們面對面站立的時候而言,手術器械要在肝與胃的合適間隙去靠近,這就需要經驗與技巧。手術過程中要涉及胃、膽囊、胰腺、十二指腸,手術者先處理哪個,後處理哪個,如何避開大血管,怎樣解剖相互之間的韌帶,使之順利分離,這些具體的操作技巧,都是醫學院的教科書上所沒有的。因為,教科書和專業的醫學指南,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並沒有詳細的手術解剖和分離過程。」整整6小時,手術在欣慰與疲憊中結束。

手術過程中,有一道程序,胰腺與腸端吻合。因其常人無法想像的難度,被外科醫生稱為「天下第一吻」。這個部位的吻合,由於面臨著「胰液漏」這一世界性難題,因此導致的死亡率極高。

徐立友解釋,僅有幾毫米的胰管,與腸管實現吻合,其過程已經如同牙籤上刻字,既需要縫合的針線準確,又要求穿針引線的動作特別輕。同時,更大的難度是胰腺組織沒有韌性,胰腺的特質有點像豆腐,經受不住任何的拉扯。

同病不同城別樣經歷

李先生在經歷了此生之中最重大的一次手術後,擁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人一旦有了病,最想交流的人是患有同樣疾病的人,我們叫病友,人們常說同病相憐,也是這層意思。我在中心醫院做過手術之後,得到一個消息,有一個病友,在另一個城市也做了這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不過,他還是那種傳統的開刀手術,我們在恢復過程中的差距,那就太大了。手術後第二天,我能下床活動,那位病友手術後第9天才能下床。」

過去是傳統的開刀方式,手術創傷比較大,完成手術的時間比較長,為什麼仍然有醫院在開展這一傳統的手術方式?其中主要原因,還是手術團隊在腹腔鏡下進行操作,絕對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練成的。徐立友談起手術的具體過程,依然充滿激情,過去傳統的開刀方式,肚子上的刀口至少25厘米,手術過程中要牽拉成圓形,現在只需要打幾個小孔,讓攝像頭和手術器械進去,就可以了。」

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對於肝膽胰外科醫生來說,每一例手術的過程都如同攀登一次珠穆朗瑪峰。而對於眾多胰腺癌患者來說,他並不知道漫長的手術過程中醫生具體要切除什麼,也不清楚在各處的吻合過程中到底有多艱難。不過,他們在手術過後,最在意的就是康復過程中每一點好的變化。

面對採訪,李先生告訴我們:「我手術後第8天出院,而那位病友手術後第14天才勉強出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胰腺癌 的精彩文章:

醫生:這個歲數的男人,容易成為胰腺癌的「接班人」
胰腺癌的發病率為什麼會急速攀升?

TAG:胰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