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再漂亮的CG也救不了《貓與桃花源》,追光動畫何時能走齣劇本泥潭?

再漂亮的CG也救不了《貓與桃花源》,追光動畫何時能走齣劇本泥潭?


作者/李心語 編輯/函數哥




在知乎「王微是一個怎樣的人?」的問題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創立追光動畫之前,王微拜訪了從美國到中國前前後後300多個動畫和電影業內人士,他認真向他們請教該如何創建運營一家動畫電影公司,到最後——那些專業人士的建議他幾乎一個都沒聽,而他們警告不要嘗試的方向,追光卻差不多都做到了。」







上映8天後,追光出品的第三部動畫《貓與桃花源》在4月12日的累計票房為1775萬

,豆瓣評分6.3,這樣的成績顯然並不理想。根據公開信息,《貓與桃花源》的製作投入高達7500萬,這就意味著電影至少需要2億以上的票房收入才能收回成本,而根據目前第三方數據給出的預測,《貓與桃花源》最終票房可能最終超不過2000萬。



相比起之前7849.2萬票房、豆瓣6.8分的《小門神》;以及3039.6萬票房、豆瓣7.2分的《阿唐奇遇》;被追光動畫創始人王微認為「不僅技術過硬了,在情感上也比以前更細膩飽滿了」的《貓與桃花源》,卻反而成為了追光三部作品中票房表現和口碑評價最低的一部。







的確,這部歷經了追光團隊四年打磨的作品在技術上有著自傲的資本:追光動畫運用程序化建模技術構建的城市景觀,和利用龐大素材庫搭建的森林植被系統,構造了一個近乎真實景觀的動畫世界;而在毛髮精度上,《貓與桃花源》甚至與《瘋狂動物城》達到了同一個量級的CG解算,令觀眾能夠在大熒幕看到那種以假亂真的毛絨觸感。






然而,技術上所展現出來的動物形象的真實性,依舊不能掩蓋《貓與桃花源》在劇本上的空洞。




「初甚驚艷,漸次平淡,越來越差,匆匆收尾。」有觀影人如此評說。




成立5年內的接連三部作品,從飽受期待的《小門神》到不見聲響的《阿唐奇遇》,再到如今前景暗淡的《貓與桃花源》,追光動畫為何始終陷入在「製作精良,劇本薄弱」的泥潭裡無法掙脫?






生於製作,亡於劇本的追光三部曲




作為動畫行業不折不扣的「外來人」,頂著「前土豆網的創始人和CEO」這樣閃閃發光招牌,追光動畫的創始人王微從踏入行業之初便一直處於話題中心。






在將土豆網賣給優酷之後,這位身價過億的企業家在好萊塢呆了大半年的時間。從人才技術到投資製作,在聊過大半個動畫圈後,王微感覺已經「找到了迪士尼、皮克斯發展的脈絡」。




於是在2013年3月,王微正式宣布與合伙人於洲、袁野創辦一家動畫公司,立志做中國「皮克斯」。從追光動畫誕生的這個時間節點看,正是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爆發的前夜。




2015年7月,《大聖歸來》真正燃起了國產動畫的火把,9.57億的票房收入和豆瓣8.2份的高口碑,不僅讓觀眾們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創造奇蹟的可能性,更讓資本看到了這一類型片所蘊藏的巨大票房市場——「只要製作過關、口碑夠好,國產動畫電影是有潛力在的。」



當人們還在為《大聖歸來》一次次刷新票房紀錄歡呼時,追光的第一部作品《小門神》推出了第一支預告篇。




這支預告片所刻畫的水滴懸空、竹葉飄落的精緻畫面和生動自然的人物動作,都展示了追光高水準的製作能力。粉絲們揮舞著「國漫復興」的大旗,翹首以盼。







然而這樣的期待在《小門神》正式上映後迅速落空。「劇情硬傷」的評價廣泛出現在影評人和觀眾口中。



作為本該有著完整劇情的動畫,無論在處理劇情的主要矛盾衝突還是敘事節奏的安排上都顯得混亂不清,讓人摸不著頭緒。在首周取得了6000萬高票房的《小門神》最終高開低走,累計票房7849.2萬元。




王微將劇情上的失敗歸咎於「團隊的第一部作品只在於把作品做出來,重點在於攻克技術難題,而忽視了劇情等設計。」




在第二部動畫中,《阿唐奇遇》加大了對於編劇團隊的支持。2016年9月,王微到迪士尼總部進行了一次交流,開始嘗試把迪士尼的前期創作經驗引入追光動畫,包括故事智囊團、劇本篩選機制等等。並在正式上映前針對不同觀影人群進行了五輪試映會,結合觀眾的意見對影片進行了調整,將原本125分鐘的影片剪輯至了93分鐘。






然而這樣的努力依舊並沒有被市場承認。




媒體同樣給出了「中規中矩的開頭,搖擺不定的線索,莫名其妙的高潮以及自圓其說的結尾」的評價。




《阿唐奇遇》7 月 21 日首映當日票房544.4萬,最高排片只有不到 8%,最終停留在了 3039萬元。



這一次,王微將失敗歸咎於市場環境和傳播方式造成的劣勢。在之前的媒體採訪中,他提及了「今年的電影大盤一直低迷」,並認為「《阿唐奇遇》『30幾歲的家長』的主流受眾在傳播力上比年輕觀眾要遜色很多」;




於是,在第三部影片中,追光選擇了受到年輕觀眾所喜愛的貓咪形象作為主角以圖吸引年輕的觀眾群體;並選擇了一個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的故事——一關於父子之間的愛與成長。




不可否認,《貓與桃花源》有一個相當完美的開局。無論是主角的貓兒子「斗篷」從窗台上一躍而下,飛越浩蕩大江,在都市摩天樓宇之間與飛鳥一起滑翔;還是貓爸「毯子」為了尋回兒子,搭乘軌道交通,在人流車流中穿梭,整體鏡頭調度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讓人目不暇接又不至於迷失在鏡頭的旋轉切換間。電影的前六十分鐘觀感極佳。







而當劇情推入到工廠後,故事的主線卻逐漸崩壞。




故事本該有一個標準的敘事架構的展開——「毯子」、「斗篷」兩位主角在「金剛」、「老貓」兩位配角幫助下彼此拯救,並和反派人物鬥智斗勇,最後獲得相互理解和成長。而觀眾也將從這樣的拯救中獲得關於父子間愛與責任的情感共鳴。




然而,單薄無力的情感表達,不合邏輯的人物形象和強行拔高的主旨都成為影片的硬傷。




作為主角的「斗篷」既有勇有謀,又能創造發明,即使在生死關頭依舊能鎮定自如地假死逃脫;這樣的形象完全陷入到了類似革命樣板戲的俗套人設中,似乎完全不需要父親的幫助也不需要成長;







而作為父親的毯子在踏出家門後似乎就完全拋開了那個安逸、懦弱的形象,只剩一腔孤勇向前;







最為不合理的形象在於作為反派人物出現的一直為虎作倀浣熊頭目,最後卻突然「跳反」拯救了斗篷,讓人不禁懷疑之前以濃墨重彩樹立這個反面形象的意義何在?




更為致命的是,導演在展示父子情感的主線尚且蒼白無力時,卻試圖展開更為豐富而深刻的主題——「桃花源是什麼?」




伴隨著這個主題出現的「修道的山羊三兄弟」:







突兀出現感慨漂泊的老貓;







這些看似宏大引人深思實則缺乏主旨內涵的片段不合時宜的出現,不但打斷了原本的敘事節奏,而且削弱了原本的父愛和成長的主線;最終導致了整部影片再度陷入了尷尬的說教和主體不明。




在影片大結局中,老貓看著奔跑的「斗篷」自言自語,




「什麼是桃花源呢?」




「你想去,又留不下來的地方。」




這種勉強以台詞來結尾點明主題的方式,不得不說是整部動畫在劇本上尷尬的一個縮影。






「多面」王微:CEO?導演?編劇?




早在《阿唐奇遇》的票房遇冷的時候就有媒體提出,「故事薄弱和價值觀缺失的最大原因,被認為是公司權力結構的問題。」




「作為追光動畫的CEO、製片人、導演、編劇,在動畫製作的第一階段中,「從概念、大綱到劇本創作」,他是主要負責人。公司員工能夠提意見,而真正有改動權的人只有他一個。」追光動畫的製片人於洲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從追光動畫的股份結構也能看出,擁有著公司83.5%的股份的王微,掌握著公司的絕對話語權。







而王微對於成為動畫電影導演和編劇的自信,來自於過去創作經歷的成功。26 歲那年寫過的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等待夏天》,數年以後發表在《收穫》雜誌。在2011 年,土豆充滿波折的上市前夕,王微還分出了大部分精力去寫了一部話劇《大院》,三場表演,場場「爆滿」。




平心而論,這樣的經歷和過去三部作品6.7、7.4 、6.4的評分,放在整個電影行業而言並不算差。




然而由於動畫電影本身卡通形象的特性,相比起真人電影在共情上對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動畫電影擁有的觀眾群體看似龐大,實則卻是最難以打動的消費群體之一。




在優質的國產動畫電影長期缺席,製作水平沒有保障的歷史下,任何一部國產作品,在沒有經過觀眾口碑的反覆的檢驗之前,幾乎很難打破年長的父母們心中對於國產動畫電影水平低下的固有印象。




他們往往更願意信賴有大公司出品的大製作,如迪士尼或是皮克斯;或是由孩子們自己選擇的,更加低幼化卻是他們所熟悉的作品,如《喜羊羊系列》和《熊出沒系列》;




甚至於,在與《貓與桃花源》同檔期上映的中俄合作的動畫電影《冰雪女王3:火與冰》,這部豆瓣評分只有4.3分,被影評人批判的幾乎一無是處的電影,憑藉著曾經《冰雪奇緣》的IP依舊在6天內拿下了4398.7萬的票房,近乎是《貓與桃花源》3倍;







而伴隨著優質的國外作品成長起來的的年輕觀眾,對於動畫電影的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即使存在著對於動畫電影觀看意願,在一輪又一輪對所謂的「國漫復興」的失望中,這批觀眾在觀看國產電影的選擇上變得慎之又慎。曾經能夠依靠網路傳播刷起口碑的《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並不具有直接的可複製性。




而《貓與桃花源》中已經直追國際頂端水平的技術,更加調高了他們對於影片整體水平的預期。在「劇本存在明顯缺陷」的口碑下,極易打消他們的觀影興趣。




即使已經意識到了劇本存在著問題,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不藉助外界的力量而僅僅依靠王微個人在寫作上的努力,追光在劇本上的提升依舊遠遠難以滿足觀眾的胃口。




畢竟,即使擁有著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導演編劇的迪士尼和皮克斯,也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來反覆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劇本。







王微也曾公開表示做「做動畫電影比做土豆網要難得多。」




在前三部作品始終難以達到預期的情況下,追光的第四部作品《白蛇前傳》也許會迎來轉機,王微這位「在修鍊藝術和技術上,咬著牙,唱著歌,一步步往前走的」的追光創始人選擇了放手。




據悉,《白蛇前傳》的執導交給了追光一位擁有十幾年動畫項目經驗的總監。離開了王微的第四部作品,追光會給我們驚喜嗎?






五年的融資預期已過


下一步的追光該怎麼走?




相比起解決歷史遺留的創作和市場問題,另一個更加迫切地擺在追光動畫面前的問題是融資。




成立五年的追光動畫的融資還停滯在2014年,由紀源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金B輪融資,以及2013年由IDG資本投出的500萬美金A輪。兩輪累計融資約合人民幣1.6億左右。


 






如今五年的時間已經過去,追光動畫的三部作品《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中分別的製作成本為1.3億、8500萬和7500萬,合計投入2.9億。而目前片方獲得的分賬票房為2901萬、1041萬和605萬(不完全統計),合計4547萬。可以預見的是,在第三部動畫失利後,追光的資金壓力會有多大?




在《阿唐奇遇》票房遇冷時,王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出追光的融資規劃:




「為什麼我說大家要有耐心,這玩意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出來的,可能第一部出來就三年後,然後三年還不太行,所以我們至少準備五年的錢。




然後五年,五年的錢,投資回報比怎麼辦,我們大家不能投太多錢在裡面,那我說怎麼辦呢,只能說每部電影的預算我們盡量把它放到一定合理的範圍,然後我們多找一些合作夥伴,大家一起來分擔一下這個成本,然後看看這些事情怎麼才能往前走。」




而面對三部曲連連失利,資本是否依舊對於追光動畫保持樂觀態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娛夢工廠 的精彩文章:

監管趨嚴《奇葩大會》全線下架米未的生存空間在哪?
漫威DC之後,領銜2000位英雄的「勇士宇宙」正在開啟

TAG: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