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繼續,2018北京乳腺癌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乾貨繼續,2018北京乳腺癌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導讀

2018年4月12-14日,「2018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年會暨北京乳腺癌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乳腺癌高峰論壇已成為國內腫瘤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饗學術盛宴。

會前大屏幕中出現了去年CSCO慶典晚宴中江澤飛教授的表演節目,本次大會主席江澤飛教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向與會的CSCO主席李進教授,及徐兵河教授等老朋友致以親切的問候。江教授再次對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今天的版塊有「名家視角、數據解讀、分類治療、全程管理、人工智慧和臨床實踐」等,醫脈通繼續為您分享大會的精彩內容。

於金明院士

第一位出場的名家是山東省腫瘤醫院的於金明院士,他給大家分享了《腫瘤精準放療新實踐》。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癒最有潛力的療法,研究試驗證明立體放療可增加免疫治療的療效,應該以最大臨床獲益為目的,使免疫治療與放療、化療、靶向治療聯合起來。未來應該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精準醫學+人工智慧+免疫治療的跨界融合是未來的大趨勢。

邵志敏教授

第二位名家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邵志敏教授,他分享的主題是《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可用靶點少、靶標鑒定效率低,亟待有效治療靶點的挖掘及驗證和對應藥物的開發。多組學層面的分子分型可用更好地理解三陰性乳腺癌的本質,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是未來的研究方向所在。

徐兵河教授

第三位名家是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徐兵河教授,他帶來了《中國乳腺癌臨床研究進展》。

徐教授首先總結了中國乳腺的治療現狀,有發病率高、增速快、發病年齡低、治療率低的特點,我國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27萬(其中1萬為男性患者),以4%的速度增長。

徐教授回顧了我國乳腺癌的發展歷程,我國乳腺癌近年進展速度非常快,中國專家頻頻亮相國際會議,並參與國際指南的制定,一些高質量的研究引起了國際專家的注意,並在國際大會上進行討論和報告。

徐教授最後提出了他的殷切希望,藉助CSCO BC的平台,我國可以開展更多高質量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根據中國患者的特點進行原創的、差異化的研究,能夠改變我國臨床實踐。

吳炅教授

最後,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吳炅教授就《乳腺癌手術治療模式中的中國演變歷程》展開講述,乳腺外科專科化趨勢日益顯現,但是缺乏乳腺癌手術模式大樣本數據,傳統模式和現代模式並存等問題。吳教授建議:建立乳腺癌外科專科醫生培訓方案;建議並推廣乳腺癌手術相關共識;定期收集手術相關數據,評估規範執行情況;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

李進教授

在「葯審新政版」版塊,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的李進教授分享了《抗腫瘤精準藥物開發策略》。

李教授首先回顧了靶向藥物的發展歷史,指出我國臨床研究和西方國家存在的差距,但是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持續推進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使我國醫藥行業初現曙光。我們應該借國家新政的春風,把握機遇,借鑒國外經驗開展我國的特色研究。

除了針對精準靶點設計臨床研究之外,我們在設計臨床研究時也需要新的模式和理念。未來臨床研究的2大新趨勢是籃式試驗和無縫試驗,李教授結合相關研究講述如何改善試驗設計加快研究步伐。

他還分享了傘式試驗、單臂試驗機和適應性試驗中的難點和亮點,精準探索存在風險,但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希望大家攜手一起,重視自主研發,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推動中國臨床研究發展進程。

楊志敏部長

CFDA藥物評審中心楊志敏部長與大家分享了《藥品新政下腫瘤藥物研發機遇》,楊部長首先談到了葯審改革的背景,改革是順勢之舉,簡化了審批流程,使患者更早地用上新葯。同時也給監管部門和研究者帶來了新的挑戰,以後的研究需更規範、更科學。

隨後藥物評審中心的陳曉媛博士分享了抗HER2藥物的開發歷程。在大會主席江澤飛教授的主持下,與會人員就葯審新政下的機遇和挑戰展開了討論。

王永勝教授

在「分類治療,全程管理」版塊中,山東省腫瘤醫院王永勝教授分享了《精準醫學時代外科醫生之思考》,乳腺癌的治療從單純依賴外科治療到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到今天全身治療基礎上的外科處理,對外科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精準學時代,外科醫生需結合分子分型指導手術,使全身治療得到優化。

隨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段學寧教授就乳腺外科在乳腺癌治療中的角色,盤點了外科治療的標準,並展望了精準治療時代的前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王姝教授解讀了HER2陽性患者治療的新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張頻教授分享了絕經前輔助內分泌治療的策略。

胡夕春教授

復旦大學腫瘤醫院胡夕春教授用幽默的語言分享了《精準檢測指導乳腺癌分類的藝術》,我們已經進入了精準治療時代,希望夢想能照進現實。但是目前處於初期階段,精準診斷,分類治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一些老的化療葯也可能成為靶向治療藥物,如鉑類。儘管進行了大量的探索,Luminal A型對化療不敏感。內分泌治療可根據FES結果指導用藥。免疫治療看到了曙光,現有化療葯要傍大款。

隨後,福建省腫瘤醫院的劉健教授分享了聯合CDK4/6抑製劑在內分泌治療的突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袁芃教授講述了靶向HER2治療的追求和需求。

最後在大會主席江澤飛教授的主持下,來到了會議的保留項目——病例討論。在這裡各位專家再現病人治療,進行經驗分享和智囊交換,使理論在實踐中交匯。

這場持續3天的會議乾貨滿滿,從臨床實踐到前沿進展,從大數據解讀到專家視角,從科研探索到葯審新政,涵蓋了乳腺癌治療的方方面面。到場的醫生均收穫良多,北京乳腺癌高峰論壇在陣陣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乳腺癌 的精彩文章:

怕乳腺癌複發?做6個防複發措施,餘生安穩
重大發現:三陰乳腺癌治療找到新靶點!新藥物有望治療與肥胖相關的乳腺癌和肺癌!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