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句「任務完成」將小布希拖下水?特朗普回擊了

一句「任務完成」將小布希拖下水?特朗普回擊了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任務完成!」

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發布的一條推特,不僅讓他自己飽受指摘,更是讓前總統小布希「躺槍」,讓人聯想到美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的慘重傷亡。

不過,特朗普並沒有因此妥協,而是跳出來把「Fake News」臭罵了一頓,指責他們故意抓住這個小辮子,貶低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還呼籲要「經常使用」這個偉大的軍事術語。

一條推特勾起的回憶

當地時間14日早晨,在美英法聯軍完成對敘利亞的「精準打擊」之後,特朗普毫不掩飾興奮之情,在推特上表示:「昨天的打擊完美執行。謝謝法國和英國的智慧,及他們精良大軍的實力。結果好得不能再好了。任務完成!」

推特截圖

不過,巧的是「任務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這幾個字,同樣在2003年5月出現過。而且,在這兩個特定的時間點,美國政府的處境極其相似。

據美聯社報道,2003年5月,美國入侵伊拉克不到6個星期。時任總統小布希登上「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並發表講話。就在他的身後,航母指揮塔上掛著巨幅「任務完成」的標語。

不過,在那之後,鬥志昂揚的美國政府並沒看到隨之而來的勝利,反而是美軍因此陷入漫長的伊拉克戰爭泥沼,傷亡慘重。

雖然隨後白宮聲稱「任務完成」是指該航母完成10個月任務,而非廣泛認為的在伊拉克的任務;也有白宮發言人後來表示,是航母人員要求這條標語,白宮才讓私人廠商製作……

但任何解釋似乎都「回天乏術」。「任務完成」標語終究變成了對美國政府的一種嘲笑,成了美國誤判這場代價巨大的戰爭的象徵。

英國廣播公司(BBC)對這一爭議評論稱:「但敘利亞不是伊拉克。如今的局勢更加複雜。」

隨後,「任務完成」被用來諷刺布希政府 BBC報道截圖

小布希時期擔任白宮新聞秘書的佛萊謝(Ari Fleischer),隨後回應特朗普的推特稱:「呃……我不建議用這幾個字來結束推文」。

推特截圖

不過,五角大樓竭力捍衛特朗普。國防部發言人懷特(Dana White)表示:「我們達到目標,擊中打擊目標——化武計劃的核心。所以是任務完成。」

國防部發言人懷特

15日早晨,特朗普在推特中表達了對「假新聞媒體」(Fake News Media)的不滿,稱他們故意藉此「貶低」對敘利亞發動的完美空襲。

他解釋道,「我就知道他們會抓住這點不放,但我就是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軍事術語,應該被重新使用。經常使用!

推特截圖

敘利亞現狀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14日,敘利亞軍方宣布東古塔去全面解放,最後一批反抗軍及其家屬已全部撤離。

BBC昨天(15日)報道,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已經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調查人員已經與敘利亞外交部副部長梅克達德(Faisal Mekdad)、俄羅斯官員進行了接觸,即將前往被指在7日發生「化武襲擊」的杜馬展開調查。

俄羅斯對於化武指控堅決否認,並質疑美英法聯軍在調查人員得出結論之前發動襲擊,是為了「毀屍滅跡」。此外,俄羅斯還表示所謂的「化武襲擊」實為擺拍,而英國則是幕後導演。

報道稱,OPCW將不會公開宣布誰應該對「化武襲擊」負責。但美、英、法三國一致將矛頭指向敘利亞政府。

此外,聯合國安理會14日未能通過由俄羅斯起草的旨在譴責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的決議草案,僅中國、俄羅斯、玻利維亞投出贊成票。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莉則表示,將在周一(16日)宣布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因後者與阿薩德政府緊密合作。

至於是否將對敘利亞再次發起打擊,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曾表示,對敘聯合打擊行動目前只是「一次性襲擊」,除非敘利亞政府繼續使用化學武器。

美國副總統彭斯14日在秘魯表示,美國政府已經做好再次軍事打擊敘利亞的準備,並將應對敘利亞及其盟國可能採取的報復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鬥氣」升級:俄不滿仲裁再停氣 烏克蘭陷「氣荒」
韓媒:人家中國打贏了「霧霾戰」,我們整天在幹啥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