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頭暈不醫頭,小方子也起大用處

頭暈不醫頭,小方子也起大用處

小編導讀

今天要說的這個小故事,又是中醫診療的整體觀的完美體現。小小的頭暈目眩,卻也難倒了一批醫生,但仔細分辨一下,病因原來也不複雜……

看完此文,不禁感慨,中醫辨證診療,一定要細心推敲,多和患者溝通,病因可能就在細節里。

近看了個頭暈的病人,比較有意思,分享一下。

患者年輕女性,頭暈多年。經常無緣無故出現頭暈、頭痛、目眩、失眠、心煩易怒等癥狀,頭暈加重時則頻繁乾嘔,卧床不能起立。朋友推薦過來,於是伸手一試。

看了一下病歷,患者曾在各地醫治。各種檢查沒有發現明顯的問題。嗯,這是壞事,不過也是好事。西醫曾給予營養神經、抗焦慮等治療,但是效果不明顯,於是推薦中醫治療。最初醫生以「無痰不作眩」,用溫膽湯加減治療無效。後醫考慮系「木旺生風,風動則火熾,風火相搏則發為旋轉」,用平肝潛陽之法,以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無效。其後醫生又考慮脾虛清陽不升,用健脾升清法治療亦無效。之後又有醫生考慮氣滯血瘀而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無效。另有醫生以女性多肝鬱,併兼有血虛內熱,用舒肝養血法治療,取丹梔逍遙散加減無效……數年之內竟然遍訪南北知名醫院,群醫束手。

詳詢病史,發現患者性格開朗並無肝氣鬱結之因。月經量少色淡,但仍循期而至,也無氣滯血瘀之徵。但患者工作中積極上進,每日早出晚歸,考慮婦女以血為用,肝主藏血,血耗於先則肝失所養。肝腎精血互生,榮則同榮,損則俱損。診脈發現尺脈細弦小數。因此,判斷患者雖有頭暈、頭痛、心煩易怒等實證表現,其實卻屬於肝腎陰虛的本虛標實證。

於是,以補肝腎滋陰為法予以治療。開了個很小的方子:熟地、白芍、枸杞、川芎、女貞子、荊芥。其中熟地、枸杞、女貞子補肝腎之陰而養血;白芍養血和陰;川芎活血止痛,並行血中之氣,使補而不滯。另外,考慮到「高巔之上,唯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升天者也」,取其意,加用祛風之荊芥,也暗合「滋陰劑中,微輔清熱」的意思。

大概看方子太小,覺得輕慢了,伊走的時候很有些不爽的意思。一周後複診,果如所祈,頭暈、頭痛大減,每日可安眠四五小時,精神轉佳。囑其繼服兩周,不必更方。兩周複診時則再無頭暈,神采奕奕。

仔細想了一下,患者病情不算太複雜,我自己的水平也十分有限,不過看病時多問幾句,多想一下病因,竟然起沉痾於一時,嚯哈哈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實現夢想的機會就在這兒
2018,做個頭皮清爽、秀髮飄逸的人,從這片葉子開始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