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如果說十里洋場是上海的名片,那麼藏身於外灘背後的弄堂就是上海的靈魂。

在19世紀開始,上海開始出現大片在中國傳統民居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洋形式建造起來的聯排建築,被人們稱為「石庫門」。這些建築中間留出的過道便成當地居民稱為弄堂。

相信每一個看過海派小說的人都對弄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記載著上海普通百姓的世事變化,人海浮沉,見證了上海百年的滄桑變化,風雨飄搖。

在弄堂里,精明的上海人在局促的居住環境逼迫下,哪怕屋檐下不足一米的空地,也會想方設法的去爭奪,建造一處屬於自己的炒菜櫃。每當飯點,弄堂里總是會傳來濃郁的菜香,聞著味道便自己鄰居家今天的伙食如何。

在弄堂的上面是一根根伸出窗外的晾衣桿,上面花花綠綠的掛著各式衣裳,那是上海人五彩繽紛的生活記錄。

老年人們坐在門前,三五老友聚在一起,讀書看報,下棋打撲克,倒也怡然自得。

在七八十年代,隨著電視進入到百姓生活,弄堂里先是居委會後是殷實的家庭開始擁有了電視。每到晚上只要電視一開,隨著「看電視」的呼聲,人們便聚集到一處,搶佔有利位置。

弄堂是上海市井中的一個微型社會,裡面有各種小店鋪,也有各種小販穿梭其間。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敗後美軍在日本銷毀藏匿的武器 先進的運回國內繼續研發
我們共同的節日 60年代台灣清明祭祀掃墓的老照片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