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部熱映的印度喜劇神片,卻戳痛了每一個中國孩子的父母:這演的不就是我們嗎?

這部熱映的印度喜劇神片,卻戳痛了每一個中國孩子的父母:這演的不就是我們嗎?

Life

 Life

Tobu 

00:00/03:24

我們送他們到頂尖學校,

這樣他們長大後就能有所作為,

構建自己的人生······

《起跑線》的笑淚人生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世上沒有比這句話,

更能體現「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只想我的孩子進一所好的學校。」

而這所好的學校,就是孩子們的起跑線。

明明是部輕喜劇的

印度電影《起跑線》,

卻讓中國那些已為人父母的觀眾,

笑著笑著心酸難耐起來。

中國教育的痛點,

居然被一部印度電影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至於有豆瓣網友發出如下感慨:

「已經不想再問為什麼我們拍不出這樣的片子了。」

「教育」、「擇校」、

「學區房」、「階層固化」,

全是中國父母熟悉的關鍵詞。

「富裕」、「貧窮」、

「善良」、「公平」、「權利」,

也是我們一直都在關心的話題。

所有這些都不露痕迹地深植於影片中,

看完以後,不禁五味雜陳,引人深思······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背後

是父母拚命想突圍自己的社會階層。

電影起名為《起跑線》,相當傳神。

影片以「為女兒擇校」這樣一個

極小的社會縮影為切入口;

用喜劇化+戲劇化+生活化的方式,

層層深入地反映了當下印度社會種種現狀:

中產焦慮、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社會不公等等,

全都通過影片槍口瞄準的教育問題

犀利幽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印度,

階層分化似乎比中國更為嚴重。

而成為上層社會最好的辦法,

就是讀一個最好的學校。

故事主角是印度

一對剛剛已經邁入富豪行列

的中產階級夫婦。

拉吉不僅能說會道情商很高,

還是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

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拉吉不會說英語,

無法被上流社會所接納,

他本人對能否成為上流社會不以為然。

可她的妻子米塔,

則非常渴望打破階層的束縛。

最終,寵妻狂魔拉吉被妻子說服,

決定不惜一切代價

把女兒送進當地最好的私立校。

拉吉夫婦虔誠地求神保佑女兒上個好學校

於是,他們購買了昂貴的學區房、發奮學習英語和禮儀、換了豪車、全身上下穿起了名牌,然而······

教育中介資深專家告訴他們:「富人從不穿滿身名牌炫富。」

哪怕拉吉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事業與財富上取得了成功,

但上層社會的名流政客依然覺得

他土豪、不體面、言行舉止

都透著「鄉氣」,而拒絕接納他。

所謂的上流社會

對處於社會中層的他們

還是不屑一顧。

大學同學的妻子嘲諷的語氣和笑臉,讓米塔失控

當女兒皮婭哭著跑過來: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

米塔問小朋友原因,

小男孩很認真地說:

「她說印地語,

我媽媽讓我只和說英語的小朋友玩。」

殘酷的現實赤裸裸地擺在了面前,

不但大人融不進這個富人圈,

孩子也受到同齡人的排斥和孤立。

米塔無比憤慨,拉起女兒就走,並讓女兒以後只說英語

階層的固化,

將每一個身處階層金字塔中的人,

都置於無法忽視的焦慮中。

上一層的人拚命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生怕被下一層給擠下去;

而下一層的人在找尋一切機會突圍,

拚命想擠進上一層。

不僅是印度,

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階層分布金字塔圖

無論置身於金字塔中的哪一個位置,

都不會有一個

「到處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在等著你。

更有人說:「這是一個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時代。」

中國某小校的招生提示

在影片中,讓拉吉夫婦絕望的是,

當地最好的5所私立學校,

已經有4所拒絕了他們。

拉吉在排隊拿私立小學的申請表格

拉吉拚命擠進人群,去看放榜名單上是否有女兒的名字

問及女兒不被錄取的原因,

教育中介機構的資深人士淡然回答:

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

好的私立學校,不但要求住在學區房,

孩子的父母還要接受各種考核。

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

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等

也要納入考量,

考核由筆試和面試兩關組成,

非常嚴苛。

而這些條件和孩子本人

沒有任何關係!

其實就是看父母的經濟實力(硬實力),

以及父母的各項素養(軟實力)。

所謂的招生,

看起來更像是在招學生父母。

確切地說,

是篩選出父母來自上層階級的孩子。

中下階層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能躍層,

他們一出生,甚至還未出生就輸了。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這是我們的父母······

這也是我們的父母······

這是我們的孩子······

這也是我們的孩子······

這是我們的學校······

這也是我們的學校······

越拉越大的貧富差距,更堅定了拉吉夫婦

要讓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的決心:

決不讓女兒重蹈他們的覆轍,

無論如何也要讓他們的女兒

突破或固守他們所處的中產階級階層。

為了孩子,

作為父母的拉吉夫婦,

不惜做任何事,

即使是欺騙和做假。

當愛妻如命的拉吉發現,

走不通自己上層通道這條路時,

做出來鋌而走險的決定:

假扮窮人!

爭取從25%窮人孩子的

配給中獲得一個名額。

從印度政府本意來說,

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社會出現「馬太效應」,

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只要有利可圖,就會存在一些黑色產業鏈。

黑中介信誓旦旦地向拉吉保證:

沒問題!以前做過太多了,無一失手。

悲催的是,拉吉才搭上這條線,媒體就介入曝光了這條黑色產業鏈,黑中介被通緝,拉吉一家不得不真的搬到貧民區,等待督察官的現場查核。

而這部輕喜劇中,最揪心、讓人笑帶淚的幾個片段都發生於拉吉一家在貧民區生活的那一個月。

窮鄰居在督察官面前「揭發」

拉吉家種種不尋常舉動:

會說英語、吃很貴的披薩、喝礦泉水······

拉吉夫婦緊張異常,

生怕自己的富人身份被揭穿。

可鄰居忽然話鋒一轉,

斷定他們是

「遭受重擊從而破產的新貧一族」。

同時,自告奮勇地告訴督察官,

他可以幫助拉吉一家

很好地適應貧窮生活。

這個世代都是窮人的鄰居,

住的是老鼠亂竄、疫蚊亂飛的窩棚,

喝的是大老遠排隊取來的水,

吃著政府救濟配給的米,

乘著外掛式公交車上班·······

鄰居帶拉吉早早起床去擠早班車

過著這樣的苦日子,

卻以最大的善意去為別人著想,

沒有諷刺挖苦,沒有懷疑揣測,

而以最真實的善良和真誠

幫助拉吉一家度過難關。

再對比一下,

拉吉在富人區的鄰居

對他們的種種不屑,

不僅拉吉一家,

就是觀影的我們,

也不禁唏噓······

影片中最揪心的一幕,就是窮鄰居那「大過命」善良。

拉吉乘著深夜無人的時候,拿著自己的銀行卡偷偷地去ATM機取女兒的學費。

這點錢,對本就富裕的拉吉來說,簡直是毛毛雨。

可善良的窮鄰居以為拉吉是偷竊了別人的銀行卡,拚命把他拉出了ATM隔間,並教訓拉吉:「沒有錢我們一起想辦法,但是也不能偷錢,那是要坐牢的啊!」

讓拉吉萬萬沒想到的是,鄰居的「辦法」竟然是·······

「別動哦,我去去就來!」

故意邊說邊後退,

「不小心」退到車來車往的馬路中央,

「恰巧」被疾馳而來的車撞到在地······

當鄰居將不惜用命去「碰瓷」換來的錢,

塞到拉吉的手裡時,

拉吉和觀眾的心,

都碎了一地·······

當拉吉夫婦通過偽裝和欺騙,

成功讓女兒進入了最好的私立學校,

窮鄰居的孩子,

卻永遠失去了這所學校的入學資格。

「爸爸,那我不幸運嗎?」

面對自己孩子的疑問,

鄰居安慰兒子:

「學校不錄取你,不是你的不幸,

是學校的不幸。」

但在轉身面對妻兒和拉吉一家時,

情緒失控的鄰居悲傷難抑,

哭泣得像個孩子。

但僅僅在片刻之後,

他就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設,告訴孩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人就是這樣,

沒有資格大喜大悲的。」

這,似乎是窮人安然生存下去的法則。

窮人階層的殘酷之處就在於

既然根本無力改變現狀,

又有何資格悲喜?

最終,貧民區的窮鄰居發現了拉吉是富人的真相,被欺騙後的極度憤怒和傷心讓他準備去揭發拉吉。但在看到拉吉女兒皮婭天真的笑臉後,卻不忍心了,默默地轉回了身。「我已把皮婭看成了我自己的女兒。」

人性的善良和人品的高貴

並沒有因生活的磨折而黯淡。

但是鄰居對拉吉說的話,

卻讓我們振聾發聵:

「我們窮人與你們富人的區別就在於,

我們不懂如何去剝奪他人的利益。」

善良的窮人為什麼會世代延續著貧窮?

是因為他們懶惰不努力嗎?

影片中似乎給出了答案:

因為富人會不擇手段地去搶奪窮人的資源,

偷走本該屬於窮人的權利,

而窮人卻根本無力還擊······

富人們或社會精英或權力階層可以通過傳承,順利地完成權力和財富的交接,獲得最優的教育資源,而使其階層持續加以鞏固。

最最不濟,也還可以通過無數隱形的手段,巧取豪奪原本不屬於他們的權利。

在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之後,

承受了劇烈的道德煎熬的拉吉,

決定勇敢糾正自己犯下的錯誤。

然而·······

幡然醒悟的拉吉,

做出來一個驚人的決定:

在開學典禮上,勇敢站了出來······

「如果我不能做一個好人,

又怎麼能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我不會教育我的孩子剝奪別人的權利!」

拉吉把一切都挑破,揭露了學校的各種潛規則,卻像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動於衷,就算有少數幾個感性的家長被打動,也會在家人的制止下繼續保持冷酷與無情。

拉吉本以為這樣做,很對不起自己深愛的妻子,會讓她很失望。但走出私立學校的妻子,親手把孩子交到公立學校的校長手裡,並對丈夫說:「我想讓女兒成為你這樣的人,自信而善解人意。」

拉吉夫婦完成了靈魂的救贖,但作為一個打破規則的人,會不會因為動了既得利益者的乳酪而成為眾矢之的?

就像私立校長所說,政客的孩子在我這裡,富商的孩子在我這裡,有能力有力量的人都在我這裡,你又能怎麼樣?

在私校校長前坦白了錯誤的拉吉,

沒想到校長竟是教育利益鏈的受益者

在電影中,

我們既會被小人物的抗爭、努力

和無奈所震撼,

也會被導演的真誠所感動。

在這場「起跑線」的較量中,

誰抹殺了天性,

誰終結了興趣,

誰扭曲了教育,

誰丟失了品格?

也許,這才是我們更該深思的問題。

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樣子,

而是幫助孩子把他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其實不在於孩子的教育,

而在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如果父母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

也會身不由己地在功利主義的道路上

漸行漸遠。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

馬拉松從來沒有人搶跑,

所以,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人生贏在起跑線重要,

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當我們急切期盼

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的時候,

是否認真審視了自己為人父母

所指引的方向是否正確?

王勃有詩云: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就算沒有起跑線,

只要我們自己不認輸,

也能靠著個人的努力奮鬥,

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有些人已在土裡,

有些人正在隕落,

有些人還在掙扎,

唯願你脫穎而出。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國產紀錄片血腥殘忍卻能上映!還看哭了5000萬人,豆瓣高分9.4
北京新機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場!「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