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

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

百度百科解釋說:「善意的謊言 是指出於某種善意的原因說的謊言,並不帶有惡意,而且它本身是不為自己利益。善意的謊言一般出於好意而說出的謊言,是為了他人著想而說出的謊言。」

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某些事情出於為對方考慮,不得不說「善意」的謊言,以為初衷是為了對方著想,所以無礙誠信,也不是真正的謊言。

譬如在父母面前,我們生活中遇到較大的挫折時,通常不會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難受,而會告訴他們自己一切都挺好的。可是有一天,當他們從別人那裡知道了你所經受的一切時,往往會更加難受和傷心。在他們眼裡,當然希望孩子過的幸福,但,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他們也當然希望第一時間知道,可能會跟著難受,但他們會與孩子一起分擔,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上。

想想看,我們作為父母,將來孩子長大了,我們也當然是希望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告訴我們,而不是偽裝成一切很好的樣子。

所以,善意的謊言,也是謊言,是把對方當做某件事情不能承受的人。可是,我們又有什麼權利替對方做決定呢。

我們從電視上以及身邊,都看到過這樣的例子,親人得了絕症,不忍心告訴他,就和家人們協商好瞞著他,我們都覺得這是善意的謊言,是為了病人好,這樣做真的對嗎?

有一個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的親人查出絕症,你會告訴他真相嗎?」結果是只有26%的人選擇告訴親人實情。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你自己被查出絕症,你希望知道真相嗎?」結果85%的人希望自己能夠知道所有信息,然後自己做決策。

既然我們都希望知道真相,那我們是不是應該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的親人呢?在他們知道真相之後,或許悲痛之餘,更多的應該是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看一看自己沒到過的地方,主動選擇更好的利用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如果我們事事都能用辯證的想法去看,去換位思考,把我們自己假設成對方,或許,事情的出路就明顯很多。

那當我們既不想傷害對方的感情,又不想說謊時,應該怎麼辦呢?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當生病的老人望著凋零衰落的樹葉而凄涼絕望時,充滿愛心的畫家用精心勾畫的一片綠葉去裝飾那棵乾枯的生命之樹,從而維持一段即將熄滅的生命之光。

畫家撒謊了嗎?並沒有,他只是畫了一片綠葉,用另一種視角(陳述事實)轉移了病人的情感。

陳述事實是一種方法,既我不正面回答,我去講另一種事實。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雖然...但是...」的措辭。即我不迴避你的問題,但我會找你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比如:

「雖然你的頭髮不盡人意,但你的衣服搭配很完美啊,下次頭髮做下調整就更好了。」

「雖然你工作的方法不得當,遇見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你足夠勤奮啊,後續只要在方法上轉變思路,精益求精,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雖然我現在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但我已經做好了規劃和應急方案,第一......第二.....第三......」

你看,我們可以保護住內心的最後一層壁壘,不去說謊,即使是那些所謂「善意的謊言」。

在這裡,你的平均每篇文章的閱讀時間只有三分鐘,其餘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好好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分鐘成長 的精彩文章:

TAG:三分鐘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