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犯頸椎病不可亂按,禍或許就是按出來的,謹慎小心

犯頸椎病不可亂按,禍或許就是按出來的,謹慎小心

頸椎病是發生在脊椎頸段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由於骨質增生、頸椎的第一椎間盤退變及損傷等各種原因,導致頸段脊椎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部而引起的頸椎綜合征。臨床上,要判斷頸椎病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明明是頸椎的事卻表現為其他病變。

關於推拿治療頸椎病,通過推拿可以緩解肌肉痙攣,即可解痙止痛。再者,還可以擴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以及使椎體錯位者得以複位,使失穩的頸椎恢復正常的生理曲度,從而緩解或消除對鄰近組織的刺激和壓迫,改善局部血液供給,加速代謝產物的清除,及促進組織修復。頸椎病是一個慢性反覆發作性疾病,其治療需緩緩圖之,不可「急功近利」。

一般各種類型的頸椎病,除重度脊髓型外,推拿治療的效果都很好。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推拿時也需注意,運動類手法如扳法、牽法、搖法等,輕度的要根據病情慎重使用,但重度的則禁用。一般來說,頸椎病如果沒有達到手術指征的話,除脊髓型頸椎病走路都費力需要手術之外,我們都可以採用非手術療法即保守療法來治療。而推拿手法則是頸椎病治療的首選保守療法。

在臨床具體治療時,一般不依據頸型、椎動脈型、交感型、神經根型等不同類型進行論治,而主要依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在具體手法施用時會有所區別。對於頸椎病的推拿治療,醫生在治療時會有一套基本手法,而後針對具體的癥狀再進行選擇性治療。如眼部癥狀如眼痛、視物模糊等,一般會在上段頸椎處加用些手法;若是出現心悸,則手法部位會選擇肩頸和背俞穴等。

稍不注意,便會出現漏診、誤診。再一個,對於不同病情的頸椎病患者,有些手法不可亂用。

重視診斷 推拿治療頸椎病,療效顯著,但某些情況下即使有頸椎病,也不可行推拿手法。例如,有時患者表現為頸痛和手麻,這時可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但頸椎椎管內的佔位性病變,其臨床癥狀也表現為頸痛和手麻,也就是說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可以壓迫神經,而椎管內出現腫瘤同樣可以壓迫神經。此時,若不檢查而隨意用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可能會造成截癱等不良後果。再如,對於有嚴重頸動脈或椎動脈血栓的患者,某些手法如扳法、搖法、牽引及重手法的按揉都不可使用,防止血栓脫落,導致患者腦卒中的發生。若要排除,可做一個頸部血管彩超。如此種種,都是在警示我們進行推拿前,一定要明確診斷。

手法操作需慎重 對於嚴重骨刺患者,生理曲度嚴重變形,如反張、甚至成角的患者,在用推拿手法時,只可「理筋」不可「正骨」(包括扳法、搖法、牽引等)。對於眩暈伴有嘔吐站立不穩的患者,手法宜輕柔不可產生晃動感。

叩擊頸肩,可選擇小魚際和小指交界處,或小指尺側在頸椎後外側(註:不要叩擊頸椎正外側,因為正側方下面有血管,這是危險的地方,不要亂敲。再者,直接叩擊正外側,患者也會感覺不舒服)。叩擊時手抬起的距離要短(大概 1 厘米~ 2 厘米),尤其是對腦血管疾病患者,叩擊太猛會引起腦部震蕩感,反而引起不舒服。總之,叩擊時以舒適為度,並非越疼越好。左右兩側,各叩擊 1 分鐘便可。

按揉痛點,即頸椎兩側的肌肉痛點。可用拇指或中指尋找肌肉痛點,如風池穴、肩井穴等處,採用撥揉的方法也可緩解疼痛。

橫擦頸項,即用手掌擦頸項部,擦時掌握好力度,感覺患處發熱便可。

對伴有兩側頭痛的頸椎病患者,可加按揉太陽穴及其周圍區域,及耳後乳突下方一凹陷處(胸鎖乳突肌的起點),拇指屈曲後,用拇指指尖關節按揉此處。注意手不要與皮膚之間有摩擦,按揉 30 秒~ 1 分鐘便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頸椎不舒服,怎麼辦,日常這樣護理有必要
頸椎病反覆發作?教你2個小偏方,輕鬆搞定,非常值得收藏!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