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山而思//作者:彭興文//編輯:乾坤夜//貴州總社世紀文學傳媒榮譽出品

面山而思//作者:彭興文//編輯:乾坤夜//貴州總社世紀文學傳媒榮譽出品

世紀文學傳媒歡迎您

江山如畫

 美麗人間

李丹陽 

00:00/04:36

面山而思

作者:彭興文

編輯:乾坤夜

————————————

我客居的地方,四周都是山,時間久了,漸漸對它們產生了感情,彷彿自己就是這裡的原住山民。

一般有山的地方都有水,那麼,是山連著水,還是水連著山呢?這似乎是一個沒意義的問題,但在我看來它卻有了意義。

我們不是常說某某水發源於某某山脈嗎?水歸大海,在山間流淌,總是繞來繞去,這不是山總想挽留住水嗎?當然,水也時刻依戀著山。但終究還是山牽掛著水的情分多些,因為水畢竟嘩嘩地往下流。說到山水,這便使我自然地想起了《論語》中的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在我與山們相處之後,我對孔子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山龍盤,凸顯的是沉穩;山崔嵬,凸顯的是崇高;山綿延,凸顯的是仁愛。這不正是「仁」的內涵體現嗎?而「水」總是想永往直前,且又機靈善於變化,這不也是「智」的內涵體現嗎?而且我還覺得,這句古語中的兩者應聯繫起來理解才更有意義。

因為有了山的高,水才能順勢而下,山為水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山也不是一味地縱容水,也時常給它設置一些障礙,譬如蜿蜒曲折而坎坷,這就是為了提醒水要堅強,能持之以恆,並且善於依據實際情況而靈活變通。

但「水」機靈過度往往又會走向其反面,這也是「山」時常會擔心「水」的原因。它怕「水」無孔不入,它怕「水」隨波逐流,所以「山」他才以身示範,用自己的崇高而沉穩來顯示高尚的仁德,以警示「水」要走正道,從而投入寬廣無私的大海的懷抱。

難怪聖人能睹物而明理!「仁」和「智」是我們為人的兩大根本要素,如果沒有「仁」,那麼「義」「禮」「信」就難以去施行;如果沒有「仁」,即使有「智」,也許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仁義禮智信」,乍看是並列關係,其實「仁」才是核心。

聖人畢竟是聖人,這哲理我無不佩服!但如果沒有這山的啟示,聖人也會枉然。因此,我面對這山們,從心底湧起了敬意。

至於面對山還可以想到許多。譬如「靠山」,雖然這個詞現在似乎有點帶貶義,但它原本是說靠著有德之人就安全。還如,山擋在你的前面,它是要告訴你去攀登,去超越它,尤其是去超越自己的人生等。再如,山圍著你,好像是限制了你的出行,其實它也是在告訴你既要守規矩,又要想辦法去突破,不要為守規矩而守規矩。

面對山,它能給人以很多啟示,只是因為我愚鈍無以涉及太多。這隻能恨我,不能怪山,所以我再次衷心地對山表示敬意。

作者簡介

彭興文(湖北),詩詞閑人,博客名荊楚漁樵(曾用名江渚老漁樵),喜歡古典詩詞,也涉獵新詩及其他,在許多刊物或平台上發表過不少作品。不喜言既往,只娛樂當下,圖信步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文學傳媒2 的精彩文章:

我為當今新詩而悲//作者:彭興文//貴州總社世紀文學傳媒榮譽出品

TAG:世紀文學傳媒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