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拍馬屁」的哲理!

「拍馬屁」的哲理!

前幾天一個朋友給我抱怨,說他們辦公室有個人特別喜歡拍領導馬屁,實在看不下去了,我調侃讓他跟著學,他說學不會,也不想學。

(圖片來自網路)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上至玉帝老兒,下到山神土地,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仙,都愛聽好話。不管多高尚的人,總也愛聽拍馬屁的話,關鍵看馬屁拍得高不高明。

個人認為,適當的恭維不是拍馬屁。我不主張阿諛奉承,但要想做事更加方便,做人更好相處,還真得學點「拍馬屁」的功夫。

(圖片來自網路)

魯迅先生曾講過一故事:某財主老來得子,滿月之時,前來賀喜的人們有說這孩子將來會中狀元的,有說這孩子將來會做宰相的,都被財主客客氣氣地迎進裡面吃酒去了。只有一人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很明顯,他不僅沒有被請進喝酒,還遭來一頓毒打,差點丟了性命。

其實財主心理也清楚著,哪些人說的真話,哪些人是在拍馬屁。就像魯迅先生所說:說假話的奉若上賓,說真話的卻挨打。

(圖片來自網路)

追溯「拍馬屁」一詞的由來,還真不是貶義詞。「拍馬屁」一詞源於元朝,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誇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沿襲很久以後,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逐漸人們就把奉承的話稱為「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

(圖片來自網路)

能將「馬屁」拍得不顯山、不露水,是一種深層次的智慧。張天師第三十代傳人張繼先聰慧過人,十二歲被召進京,宋徽宗見他是個小孩子,便有意刁難他,問道,卿居龍虎山,曾見龍虎否?張繼先深知這句話的份量,他靈機一動,心想皇帝不就是真龍天子嗎,他答道,居山,虎則常見,今日方睹龍顏。徽宗驚嘆於這孩子的反應如此機敏,回答得精妙絕倫,遂給了很多賞賜。

(圖片來自網路)

好的「馬屁」能將死人拍活。相傳很早以前,有個馬屁精,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州官縣令,都被他拍的忽忽悠悠。閻王爺得之這一情況後,大罵馬屁精是人間敗類,命牛頭馬面將馬屁精捉來,準備割舌下獄。

馬屁精被捉來之後,一見閻王爺,急忙雙膝跪倒,磕頭禱告:「請閻王爺息怒,在人世並非我願意拍馬屁,而是世人多愛聽奉承之言,喜歡拍馬之人。如他們都能象您這樣鐵面無私、嚴肅公正,我自然就不會拍了。」閻王爺聽後怒氣全消,高興之餘,命二鬼把馬屁精送回人間。

(圖片來自網路)

雖然常言道:千臭萬臭,馬屁不臭。但那些為了專門討好領導而諂媚的人,拍起馬屁來就讓人噁心了,如果馬屁沒有拍好,拍到了馬蹄上,那就只能自食其果了。

我不主張溜須拍馬,也不喜歡拍馬屁,但究人性的弱點來說,適當的恭維總會讓人心生愉悅,這也是一種別樣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路)

很多人都瞧不起拍馬屁的人,但如果你真有能力將「馬屁」拍得恰到好處,又何嘗不是一種本事呢?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熊書齋 的精彩文章:

放下是一種智慧

TAG:老熊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