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玉說·禮儀玉器——琮與圭

古玉說·禮儀玉器——琮與圭

專業視角,傳承文化,解讀價值,打造國內最權威最接地氣的收藏類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帶給您最豐富的收藏資訊,最隱秘的行業內幕,最實用的鑒別方法,最寶貴的藏家心得!關注《古玉鑒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所謂的禮儀玉器,即古人在祭祀或朝享、交聘等禮儀上使用的玉器,簡稱為「禮玉」。古代的禮玉,據《周禮》記載,是專指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種瑞玉。

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是古代人民用於祭祀神邸的一種禮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的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始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發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其用途,一向以為就是「以黃琮禮地」的禮器。但自從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後,這種戰國秦漢間經師們的附會就不足為憑了,雖然在《說文》、《周禮》中記載為古代禮儀之器,但從考古出土的情況,關於玉琮的種種用途可能是儒家的設想。新石器時代和商代的玉琮,就它們在墓中的位置和數量來看,似乎並不是帝王祭天地的禮器。

有的學者根據其造型和紋飾特徵,推測其為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的原始巫術色彩。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玉琮在商周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的禮儀系統中,成為禮器或葬器。

出土的玉琮始見於江蘇南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到了殷商時期玉琮也常有出現,但器型比較短矮。漢代時期已經不再製造玉琮了,迄今為止僅在漢墓中發現過兩件玉琮,而這兩件又都是由古玉改制而成,改制後不再作為儀禮用的玉器了,而成為了一種裝飾或陳設玉器。漢代以後玉琮不多見。明清兩代時有仿古製品,但已脫離了先秦風格。

在玉琮的選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為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青赭色居多。從出土的玉琮來看,除了部分保留著晶瑩的質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蝕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於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澤較均勻,不像玉璧那樣存有燦爛多變的塊狀彩斑。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周天子為便於統治,命令諸侯定期朝覲,以便稟承周王室的旨意。為表示他們身份等級的高低,周天子賜給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覲時持於手中,作為他們身份地位的象徵。比如,通過不同尺寸的圭,顯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級;同時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稱(如鎮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顯示了周室安邦理國的信念。

《說文》中提到「剡上為圭」,指出了圭是一種上部尖銳下端平直的片狀玉器。圭來源於新時代的工具石鏟和石斧,因此現今古學界將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許多玉鏟及方首長條形玉器都定名為圭。真正標準的尖首形圭始見於商代而盛行於春秋戰國。

鄭玄說過:「圭銳像春物出生,半圭曰璋。」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所謂「玉圭」都不是真正的圭,而是武器和工具之類的玉器。直到戰國時期,玉圭和玉璋才得以興盛。《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圭,但是都未在出土文物中發現。同時《考工記》所記載玉器名稱,大多也含義不清。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禮器,被廣泛用作「朝覲禮見」標明等級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戰國以後圭在社會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點綴朝廷的威儀時曾製造過,但絕大多數沒有流傳下來。今日所見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戰國的作品。清代偽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清代收藏家吳大澂在他自己的收藏品中居然發現了六種古圭,實際上都是有鋒刃的玉質武器,算不上是圭。其中吳氏定為穀圭的一種,也是後世的製品。關於出土玉圭的形狀和玉圭的用途,都有不少問題有待研究。

明清兩代的玉圭保留到現在的很多,許多博物館都有收藏。明代玉圭同漢代相比較,形狀變化不大,結尾尖角頂,但體積要比漢代的大,並有素麵、谷紋、海水江崖等不同紋飾。清代玉圭多為仿古之作,樣式雖五花八門,卻去古甚遠。

文章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朋友圈,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玉玩家 的精彩文章:

精美的古代藝術品銅鹿欣賞

TAG:古玉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