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誕生了中醫,也拋棄了中醫

我們誕生了中醫,也拋棄了中醫

身邊的很多國人,包括一部分的外國友人,都對中醫有疑惑和誤會。一個是中醫的含義,一個是中醫的科學性。

中醫指的是中國的醫術嗎,當然不是。不偏不倚是為中,強調的是無太過,無不及,中和。恰如其分,因此命名為中醫。中醫也包括少數民族的醫學,如苗族、藏族等(如活血化瘀的藏紅花、固腎止咳的冬蟲夏草等),其中以漢族醫學為主。

中醫有四大經典,包括《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和《傷寒雜病論》。其中《黃帝內經》是第一本系統性形成中醫理論的書籍,在《黃帝內經》之前,中醫也早已出現,但都是以單味或少味的藥方、偏方存在。人們在生活、勞作中發現生薑能夠緩解感冒、田七可以治療勞作跌打出血等,並且把這種獲得的治療經驗通過口傳心授流傳下來。我們稱之為經驗醫學。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在形成中醫理論時,也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採用「四診」:望、聞、問、切來對於人體進行生理、病理性判別跟診斷。

服中藥只是中醫治療的一個方面,另外中醫治療方法還包括針、灸、砭石(也就是刮痧)、導引(例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

陰陽五行的概念很不好被大家所理解,但其實也是用對立雙方的力量對比,以及能量的轉換來進行表示。幸好,並沒有因此阻滯中醫的發展,歷代中醫大家層出不窮。

東漢張仲景,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

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

同時,因為唐代繁榮強盛的緣故,作為留學或訪問,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也為他們本地醫學奠定了基礎。

那中醫科不科學呢?這個問題可能直接就被很多人否定了,中醫不科學。但是科學的概念,我們是否清楚呢?

科學是「指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相信科學本身的定義都會讓人懵好幾天,中醫作為吸取了中國哲學的醫學,自然理論上暫時無法做到簡單、明了。西方醫學仍有講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知識待完善、科學也在不斷發展,甚至推翻自我。例如地心說與日心說,我們熟知的俯卧撐卻被告知有損於身體、鈣片會加快骨流失。

對於平民,我們更關心的是無害的實用。

感冒了,流一下汗,是否感冒好轉很多,這個跟中醫的感冒發汗貌似合理,還可以省去抗生素的影響。

口腔潰瘍了,西醫指的是口腔該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中醫簡單的西瓜霜就可以搞定,另外避免吃辛辣,少煙酒熬夜。防止心火過旺,自然也能減少口腔潰瘍的複發。

痛經,手腳冰涼,輸卵管積液,不用做手術,堅持艾灸,溫陽通絡,行氣驅寒自然也可以治癒。

如果說這些是通過刺激人體免疫來進行完成,其實中醫就是通過調節人體陰陽五臟,讓不足的充實起來,讓太多的排泄出去。身體運作正常了,代謝廢物留不足,自然也就沒有大病。

在我們對中醫半信半疑的時候,看看那些科學的西方國家:

美國部分州、瑞士都已經承認中國針灸師的身份,在瑞士的部分地區,中醫針灸師可達到月薪5萬元人民幣,享受當地健全的醫療保險。

日本1976年正式把漢方葯(中藥方)列入健康保險,目前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葯處方,處方用漢方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日本帝國製藥生產的貼付劑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膏體1.8萬噸,相當於12億貼,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2圈,產量居世界第1,遠超於中國。

科學從來都不是一個永恆的真理,而是相對的真理。正如作為普通的你沒有辦法證明明天太陽一定會從東邊升起,但是你相信,而且事實是明天太陽,確實是從東邊升起。

有時候道理很簡單,你感受到了確切實在的療效,你就相信對方的真。吃到豬肉的人覺得好,豬肉的好壞,難道需要去證明豬的科學性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浩銘 的精彩文章:

名貴藥材對身體真的好嗎?

TAG:林浩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