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妄論建築與藝術

妄論建築與藝術

小序

三周以來,環境藝術系的三位老師帶來精彩的分享,主題關乎建築與藝術,或者說是建築中的藝術性,由於我對藝術的感受偏感性,也較我對建築歷史的理解更深,故在此篇中不按關於歷史的講座的記錄性陳列行文,多談一些自己的理解。僅在序中列出幾點課堂上帶來較為突出的刺激:

1.藝術對於建築的啟發與刺激以抽象者為佳

2.技即為道

這些來自老師們的刺激或提醒,促進和完善了我在下面將要展開的思考,也因我當前的淺薄,這篇就姑稱對建築與藝術的「妄論」吧。

I. 藝術

一、藝術在字面

作為一個不站在學術資歷高地的學生,我主觀上不願把藝術抬高到何等深邃奧妙的程度,來愈發凸顯我輩晚生的矮小。這可能是一種直截了當,但也難免淺薄之嫌。就漢語字面進行理解,「藝」「術」二字互解,就是「技藝,技能,手段,加工製作」之意,再者可以擴展落地到「勞動」上。西文的說法與我國相映成趣:英語的「art」之於「artificial」;法語似乎更高明一些,「beaux-art」,在「手作」前加了「beau(美好)」的限定。可見,藝術本沒有多麼玄虛,本領精進到一定程度便成為藝術,故引發出「管理的藝術」、「說話的藝術」以至到與建築相關的「木匠的藝術」、「石匠的藝術」、「建築的藝術」等表達形式,正合了老師「技即為道」的觀點。

二、藝術不在字面

從字面上的,我們與藝術之間本沒有深邃的鴻溝。下至乳臭孩童,上至衣錦君王,都有可創造、可欣賞的藝術。但這並不意味著藝術的泛化和虛無。有時,藝術之間的差異會極大,大到讓人質疑一種藝術,該不該被稱為「藝術」。換句話說,在有些語境下,藝術中「1」和「2」的差別,大過「1」和「0」的差別。在今天流傳的信息中,不難看到一種藝術評論的語氣:「某作品玷污藝術」、「某作品不配稱為藝術」。如果,我們按照上一節中的「字面」觀點,這樣的表述大有語病之嫌。但這樣的評論不是讓我們找語病的!是要修剪我們的「藝術觀」,把一些評論者認為歧斜的內容從藝術(或者說人類文明產物)的園圃裡面剪除。

而剪除的言論,不是來自於時間的選擇,而是評論者的經驗。這其後的目的卻可能極為複雜,為了維護園圃的聖潔?為了給自己的花卉多爭取養分?很難判斷,故藝術外延至「文化學」「人類學」乃至更多的成分,就無法在字面上討論了。從建築這一個角度進行討論倒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II.作為藝術的建築

一、對「藝術之母論」的反駁

「建築是藝術之母」,這是我目前所知把建築和藝術兩個概念聯繫得最為緊密的表述,也是把建築地位抬得最高的表述。

想想其中的道理是相當周全的,人類有建築之始,本是一項工程的完成,然後開始用各種繪畫、雕塑來對這間「原始大屋」進行裝飾,其後在這大屋裡宴飲歌舞,觀賞戲劇……一切的藝術都基於這建築,也都圍繞其展開。似乎對建築來說,「藝術之母」的名號當之無愧。

但這樣的觀點實在有些偏激,甚至狹隘,觀點固定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這樣的話也只有建築師這個多少有些「自以為是」群體才能說出來,觀點固定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其一,考慮那大屋裡的畫上是什麼?倘若有些山水花草,難道要說這山水花草是建築里生出來的?其二,在建築——人類的第三副皮膚生長出來之前,人類的第二副皮膚——服飾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藝術性,想像山洞中先民的齒骨項鏈,那些自然而然的放射狀意象豈是從克萊斯勒大廈的樓頂上的角形玻璃學來的?

這些疑問都像我們說明:建築和其他藝術門類互相交織緊密聯繫,共同存在於我們的生存環境中,甚至有些藝術門類要早發且先進於建築,而他們都有共同的老師:自然。

二、藝術啟發建築

藝術對建築的作用在形式和精神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則多一些普遍性的客觀規律的體現,與建築的直接聯繫較少源頭往往多為詩歌,音樂等。

1.形式層面

其中形式層面的易於被設計者把握,也易於被使用者體悟,藝術形式的源頭往往多為書畫、雕塑一類的造型藝術。建築中造型藝術的體現實例繁多,並無高下之分,用法上卻有大小之別。

小者以成熟的具象藝術作品直接裝飾在建築構件上,如東亞的磚雕、瓦雕,歐陸的聖像、人柱,或施彩繪,「雕樑畫棟」大概就說的是這個。這樣的實踐在中外古典建築中數見不鮮。

大者則作用於整個建築的造型或象徵。如蒙德里安的荷蘭風格派畫作對密斯「玻璃盒子」的啟發啊,以及阿拉伯書法作品對扎哈流線型建築設計的啟發。

在現在看來後者的做法似乎更現代,更受歡迎,更符合當下人的審美。究其原則是一種抽象的美。不同於古典的審美,具象帶來逼真的震撼感,在現在的語境中,具象顯得直白,乏味乃至傖俗。觀者需要一種解讀建築,思考玩味的過程,使人覺得富有趣味。這合了老師「抽象者為佳」的觀點。

2.精神層面

精神層面則多一些普遍性的客觀規律的體現,與建築的直接聯繫較少源頭往往多為詩歌,音樂等。

要實現這方面的借鑒,須有較深的文化造詣,將美學的規律融會貫通,否則就只可以說出「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番矯揉的話來,類似的我們可以仿寫出「建築是住人的詩篇」這樣的句子。然而也不乏較為成功的案例:「如翚斯飛」和黃鶴樓的互解;相聲表演與夢露大廈姐妹塔的對唱。

然而最終建築與藝術都要圍繞著「真善美」的主旋律展開創作,而關於形式與功能這樣「文」和「質」的探討實在不在我當前的能力範圍。

小結

建築學的人文屬性使我們在學習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人類藝術傑作中的精彩篇章,這是我們莫大的幸運,相信這些養分也會滋潤我們建築師道路的成長。愈發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很多,並為這些已了解的和將要了解的感到由衷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穆MuRongxuan 的精彩文章:

TAG:穆MuRongx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