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冰島老寨茶王樹正式開採,茶人之路堅守不易,2018鮮葉價格比去年上浮30%自有道理

冰島老寨茶王樹正式開採,茶人之路堅守不易,2018鮮葉價格比去年上浮30%自有道理

回復「春茶」,獲得一條深度資訊!

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是春茶價格最高的普洱茶茶區之一。11日上午10時,冰島老寨茶王樹正式開採,最終過秤是18.5公斤鮮葉,做成毛料茶也就是4公斤多點,其中炒一公斤茶王樹的人工費高達2000元。

據了解,目前冰島小樹的鮮葉價格是每公斤600~800元;中樹是每公斤2800~3200元;古樹是每公斤8000~12000元,價格比去年上浮30%……清明前後至今,是普洱春茶上市季節,為了趕在今年春茶季採摘到好的春茶,從3月起,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有茶商、茶客從省外趕來,上茶山、守春茶。有人往最貴的茶區擠,有人獨往大山裡去,有人守在茶農家當學徒,有人手把一壺茶坐看雲起雲落……

姓名:劉胤升

年齡:50多歲

勸兒子辭去20萬年薪工作 父子倆把普洱茶出口到歐洲

寧波人劉胤升認為, 森林茂密的地方才能產出健康好茶。

他是一個做茶30多年,但在臨滄普洱茶山就待了10年的人。

劉胤升把自己與茶結緣的人生分為3段——第一階段是1983年開始貫穿整個90年代,他做過西湖龍井、鐵觀音等綠茶,中間還穿插做一些紅茶,此時的茶葉完全就是商品,倒來倒去買了即賣,賺的都是現錢;第二階段是2000年至2008年,他第一次來到了西雙版納和普洱兩大茶區,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普洱茶,當時雲南省開始重視發展普洱茶產業,他瞄見了商人掙錢的黃金期;第三階段是最近10年,已過50歲的他看到之前的普洱茶區被人山人海「佔領」。當他聽說臨滄每個縣(區)幾乎都至少有一片古茶山,他興趣來了,決定放棄之前的茶區,來到臨滄發展。

到臨滄10年,他幾乎走遍了當地的各個茶山。做茶30多年,從純做生意的商人,到與普洱茶打交道,他也有過很多疑惑,如今他的設想是,生態健康才是普洱茶的功能和作用,不完全是做生意,而應該是做健康。

劉胤升在臨翔區邦東昔歸茶山自建一個茶葉初制所,起因源於一個發生在茶農中的故事——邦東茶農中有一家人,戶主身強力壯卻不給茶地除草,當地人叫他懶漢,因此還找不到媳婦。但劉胤升知道此事後,向這位茶農戶主豎起了拇指,男子開始還有些困惑,劉胤升卻說,「你家的古茶園我全包了,媳婦今後我來幫你介紹」……多年過去了,這一家人不僅致富了,還有了妻兒一起種茶為生。

「老茶樹地里能生長草,說明茶地生態體系很好,種出來的茶葉也是最好的。」劉胤升認為,大葉種普洱茶為上品,必備條件是高山流水、老樹茶、生態茶。高海拔的茶葉,生態體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標準,老樹茶周圍一定要有森林覆蓋,生物鏈體系會讓茶樹自然生長,這才是生態健康的茶。

劉胤升的兒子在浙江杭州註冊了一家「千甌雪」公司,主營業務就是普洱茶加出口,如今,他們的茶葉已經出口到歐洲。劉胤升想起這個經歷就特別得意,2015年,27歲的兒子已是聯合利華公司20萬年薪的管理人員,但劉胤升勸兒子放棄這份工作,兒子被逼無奈只能勉強辭職,劉胤升將兒子帶到臨滄雙江,5月份,天下著小雨,他和兒子背上行囊,向雙江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進發,來到1號大茶樹時,全身濕透,冷得瑟瑟發抖,返回到勐庫,兒子已經累得癱倒了。劉胤升用心良苦都是為了孩子:「他從小沒有吃過山裡和農村的苦,我就是要他知道和體驗做茶人的不容易,以這種精神來做人做事。」

姓名:杭盟青

年齡: 30出頭

一見茶王「誤」終身 昆明85後辭職尋茶

「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版納旅行,本想去打洛國門逛逛,結果走錯路來到了南糯山腳。當時,山腳下小集市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多依干、大白花、野生石斛、筍乾、野生靈芝,還有很多不知名的野果野菜。」杭盟青說,「我當時想,將錯就錯,索性再上山看看千年茶樹王。那時南糯山的路很窄,開車的時候需要一半碾到泥路上才可以通過,充滿驚險和刺激的一路上了山,山上充滿花香的清新空氣迎面襲來,滿眼的綠伴著紅一片黃一片的野花很是喜人。」

茶山的美景讓這個充滿好奇的85後小伙一下就愛上了這裡,在半坡老寨,熱情的當地風土人情更是深深吸引了杭盟青。在茶農兄弟帶領下,他第一次見到了傳聞中的千年茶樹王。

「這是地球上至今發現樹齡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樹,剛看到茶樹王時和想像不一樣,不像傳統印象里千年大樹那麼高大粗壯,但樹榦滿身的瘡痍似乎在訴說著它的故事。臨行茶農兄弟送了我一些自家做的茶,也正是這次接觸,讓我和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就這樣過去了半年,每次喝茶總會想到那些質樸快樂的兄弟,於是我作了自己人生一次大膽決定——辭掉工作,來到版納,開始了尋茶、習茶之路。」

「第一次到原始森林的時候,恰逢暴雨,車子一路顛簸,從山腰躥入雲層,感覺突然進入另一個世界,霧氣瀰漫的森林裡彷彿只有我們,偶爾打雷閃電就在自己的腳下,突然有種置身仙境的感覺。雖然山下大雨滂沱,山頂卻只是微微帶著一絲水汽,偶爾划過面頰,輕輕地落在身上。遠處半掩在樹後的麂子好奇地打量著我們。伶俐的小猴掉落了手中的野果,嗖地一聲便消失在了霧海之中。沾落了水珠的茶樹散發著獨特的清香,茶花里還藏著躲避風雨的小蟲……」對於自己的第一次尋茶經歷,杭盟青如數家珍,至今記憶猶新。

除了山路的蜿蜒崎嶇,因為不懂茶,杭盟青才入行就遭遇重創,「其實一開始我很困難的,被假茶騙了,交不了貨退不了錢,虧了30萬元,自己借了10萬元的高利貸還了客戶,吃了快2個月的雞蛋炒飯。」

有了這次慘痛教訓,杭盟青收茶不再是簡單去看看茶農賣的就買,「回想幾年的尋茶之路也實屬不易,一開始不懂只是嘗過毛茶便打包帶走了,沒能完整地了解整個製作工藝,以至後來貨不對版,有的茶農技術不太嫻熟,容易出現糊點,雖然茶香比較明顯,但整體口感就大打折扣,感覺比較燥。想要喝上一杯放心安全的好茶,還需自己親自上到茶山,觀察周邊生態,抽樣採集鮮葉分別品嘗口感,把向陽背陰的鮮葉合理分類,最重要的是帶上自家採茶小分隊,殺青小能手,從採摘、殺青到晒乾全程自己把控,最大程度保證茶葉的品質。」

5年時間裡,杭盟青跑遍了雲南的茶山,見識了各地普洱茶的不同風格,同樣也見識了偷茶、換茶、摻假,甚至上樹綁芽頭的茶界亂象。但也正因如此,更堅定他要做好茶的決心。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杭盟青有著對茶的深刻體會,「近年普洱茶一路火爆,茶山的面貌也在不斷變化,古老的木樓掛瓦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華麗的小洋樓,家家換上了汽車,茶地里的雜木少了,雜草除了。但我覺得茶字的結構本身就是人在草木中,沒了草木,茶也不謂完茶。雲南的普洱最大的優勢便是生態,如果不加以保護繼續發展下去,區域生態系統的破壞也會對茶園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這麼多年,我和我的團隊就做了一件事,跑山尋找好茶,做好大自然的搬運工。說出這番話時,他下意識地摸著自己手腕上那塊殺青時留下的傷疤。(原標題:守春茶的人;作者:劉自學、虞南;來源:春城晚報)

?好茶推薦

編輯|ishuoch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越陳越有味,沉澱在黑茶里的歲月
鳳慶和滇紅茶不得不說的故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