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怎樣管理韓信

劉邦怎樣管理韓信

駕馭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制度,一種是文化。制度塑造人的行為,文化塑造人的思維和心靈。

大風歌

胡婷婷

00:00/00:00

文 |靜水流深

當初,劉邦與項羽,都曾見到過秦始皇車隊的威武,都曾心生竊慕。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說:「彼可取而之。」劉邦比較含蓄,項羽比較衝動。這不同的心志表達,也預示了兩人的性格與命運。

劉邦和項羽起兵的時候,劉邦四十八歲,項羽二十四歲,兩個人年齡差一倍,籍貫也相差不遠。那時候項羽在下相起兵,劉邦在家鄉沛縣起兵他們之間的楚漢之爭,也是干古話題。劉邦跟項羽,在各自總結成敗經驗的時候,很不一樣。

劉邦進過:我不行,張良、蕭何、韓信是各方面的翹楚,我因為用了他們才取得勝利項羽有個范增卻不能用所以敗了。項羽在總結自己失敗的教訓時說:我從來沒打過敗仗,不信我現在就跟你打一仗比比看!他突圍、斬將、一勝二勝三勝,所以他說,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楚漢之爭,如果對劉、項之爭進行事業正義性評判的話,則很難判定是非。

但是他們告訴我們怎麼用人,因為領導做事說白了就是用人。自己做事叫匹夫之勇,讓別人做事才是領導能力。

比如某天早晨下雨,外面很冷,幾個人在宿舍裡面,誰都想躺在被窩裡不起來,想讓別人給自己打飯,可這種時候想讓人給自己打飯多費勁吶,得說服別入甚至得哄他、騙他、欺負他,他才去給你打飯。但是有領導力的人根本不用自己講,人家給他都買好放在那裡了,這就是領導力,不需要去哄人、騙人,有人會主動自覺地幫他做事情。所以讓別人給自已做事不容易,自已親自做事倒是最容易的。

在整個戰爭當中,項羽都在自己打,他哪都可以打,誰也打不過他。但劉邦呢,他不是一個人在打,他是在下一盤棋,他用韓信,用彭越,用蕭何,還有張良。劉邦最大的本事體現在他用韓信,這是劉邦的一生成功的最關鍵,也是他領導力的最高體現。

韓信投奔劉邦的時候,沒有功勞,沒有打過仗,而且還是從項羽那邊過來的,劉邦這時候已經不是村幹部了,已經是漢王了,他手下都是追隨他從沛縣一路打過來的老革命老幹部,如周勃、樊噲、曹參、王陵,哪一個都是人物,但是劉邦這時候能夠用韓信,還用到最高的位置上,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雖然劉邦剛開始並不看好韓信,給他治粟都尉的頭銜,就是今天的糧食局長。韓信幹得沒勁,跑了,蕭何追了兩天,才把他拽回來,向劉邦推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劉邦能夠採納蕭何的建議,重用韓信,以隆重的儀式拜為大將軍。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而這種過人之處是很難學的

這是他的判斷力和決斷力。

更重要的,劉邦還能很好地駕馭韓信。

駕馭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制度,一種是文化。制度塑造人的行為,文化塑造人的思維和心靈。比如唐三藏用孫悟空,緊箍咒是制度;劉備死了以後,諸葛亮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心靈層面的影響,而不是單靠制度所能約束的。

對韓信心靈和制度的影響,劉邦都有。制度上,韓信的軍隊都是劉邦的,下面那些大將,如周勃、樊噲,都是劉邦親信,所以韓信不敢隨便亂來。在最關鍵的時候,封齊王之後,韓信的老鄉武涉受項羽之命來策反,連他的部下謀士蒯徹都建議他單挑,不要跟著劉邦,但韓信都嚴詞拒絕。為什麼呢?韓信說: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授我數萬之眾,言聽計從,我為什麼背叛他呢?「雖死不易」。這就是心靈的影響,他認為劉邦對他有恩,這就是劉邦的厲害之處。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水流深數學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靜水流深數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