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佛不能盲修瞎練,要依靠真正的善知識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佛不能盲修瞎練,要依靠真正的善知識

記得有一位好友問了我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真懷疑你是不是人,從哪兒弄來那麼多好東西(祖師大德開示)?當然是人了,不是人難道還是鬼,哈哈。

現在手機取代了書本,成為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確實很方便,真是搜什麼有什麼。但是資源太多,也有一個弊端,就是魚龍混雜,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所誤導。這就需要有一雙慧眼,能夠發現真正的善知識,認真的學習,才能夠受益,不至於誤入歧途。

自己在學佛實踐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這些開示的重要性,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佛經義理深奧,言簡義豐,如果沒有老前輩講解,憑我們自己的智慧,很難很難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這些內容都是前輩祖師大德畢生修持,然後濃縮提煉的精華。我們學習了以後,就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快速步入正軌,避免盲修瞎練,徒費光陰。

但有言說,均無實意,佛法妙理非關文字,卻也不離文字,更不是不用文字,得意而忘言,見月而忘指才是正確態度。如果非要執著於「不立文字」,那麼「不立」這兩個字,本身就是文字,這才是自相矛盾。

法如筏喻,像渡河的船舟,沒到岸的時候是需要的,到岸才能舍掉,如果一開始就不用,只能掉河裡淹死;到岸以後,如果還不肯下船,那麼就失去了渡河的意義。

法如指喻,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因為看不見月亮,所以明眼人用手指一下方向,看到月亮之後,就不能再盯著手指看了,因為那是方法,不是目的。

法如葯喻,因有種種疾病,所以良醫對症下藥,以利痊癒,忌病諱醫不異於自取短見,吃藥上癮卻又成新病。

對於祖師大德論著,首先我們要充分肯定和倍加珍惜,那是眾生成佛的法寶,出苦的舟楫。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前輩只能告訴我們方法路徑,而不能代替我們用功,就好像可以給我們做飯,卻不能替我們吃,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別人再慈悲也無法代替,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佛法是要修證的,我們不能把佛菩薩的境界、祖師的見地,當成自己的成果,那樣是自欺欺人,替別人數錢,沒自己分文,口說滿漢全席,肚子絲毫不飽。把佛法悟透,並落實在生活中,解行相應,才是真學佛。

佛法修證次第講信、解、行、證,又講聞、思、修,大手印講見、定、行,南懷瑾先生概括為見地、修證、行願,共同之處就是都包括理論和實踐。知而不行,等於不知;行而不知,豈非盲目;如果什麼都不懂,就盲目去精進,可能會誤入歧途;什麼都懂,卻不按著去做,也是沒用。理論和實踐都很重要,在明白教理之後,一切放下,一門深入用功,那是最好了。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欲從紙上求妙法,筆墨蘸干洞庭湖」,佛法妙理不在文字上,要在當下一念心上去參究,才得真實受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一個蘋果,別人再怎麼說,不如自己親自嘗一口,才知道真正的味道。

自己學習了這些內容感覺很受益,那麼就想不能獨吞,得想辦法把它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同修也能夠受益,要知恩報恩,祖師大德心空無求,依教奉行並廣為弘揚,就是最好的報恩。所以在平時上網過程中,看到比較精彩的法語,就注意收集一下,幾年下來收藏了2000多條,放在手機便簽里,設置了自動同步功能,每天自動備份到雲端,防止萬一手機丟了找不回來。便簽有關鍵詞搜索功能,比如輸入「平常心」三個字,一下子就能找到三十多條相關開示,非常快捷。經常有同修問我問題,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找到大德開示回復好友的,這也算是一個小竅門兒吧,有志於弘法利生的同修可以試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心語 的精彩文章:

我的學佛之路——一個學佛者的心路歷程
學佛能不能吃肉,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TAG:平常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