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醜陋不堪的中國當代酒桌文化

醜陋不堪的中國當代酒桌文化

醜陋不堪的中國當代酒桌文化

說到酒桌文化,先要看看酒文化——

酒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容它自身的物質和社會方面的內容,如釀造史、產業史,也包括由於酒水效用所引發的生理、心理反應從而所導致的社會效應。酒文化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更頻繁而普遍地布藏在日常的生活風習中。傳統的飲宴禮俗,約定俗成的聚飲方式,乃至與酒有關的各種行為心態,無不或隱或顯地呈示中國文化的特有色彩。

其中,有的有淵源蹤跡可尋,有的已是成了集體無意識那樣的精神積澱,只有深諳中國酒文化的人才能有所意識。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如此等等,因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書畫藝術也是如此。「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集序》,「道媚勁健,絕代所無」,數不勝數。

從古人的吃飯喝酒來看,其酒桌文化應該是很有詩意的,也是非常風雅的。且看——

古人喝酒一般都在酒樓旅店,一般也只在節慶、餞行、婚禮國慶時喝,各個階層較為普遍飲酒的是過年、正月晦日、中和節、寒食日、上已日、端午節、重陽節、臘日等。過年飲柏葉酒、屠蘇酒,中和節飲中和酒,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

怎麼喝呢?講究酒令、罰酒、敬酒。古代酒宴上多行酒令。有引用經史的句子集成的雅令,有妙趣橫生的繞口令;有簡便快捷的骰子令;又有即席吟詠的詩令。敬酒也叫送酒、勸酒。敬酒的主要特點是歌以送酒。有主人唱歌為客人送酒或者主客相互送酒的形式。歌以送酒有清唱,有邊歌邊舞,也有伴樂器而歌者。送酒詩多是流行的詞曲,唱王昌齡、王之渙、白居易、李益等人的詩或鄉土小調等。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古人們喝酒老有講究了,不是飲酒就是吟詩,沒有點文化修養都是不敢坐上去的。

但如今可就不一樣了,不僅世俗,而且還傷人,鬧騰得很。

可以說,現在所謂的酒文化簡直是對文化兩個字的侮辱,曾經是文人行酒令飲酒作詩,而現在都只是低俗的情義綁架的耍流氓。

本人也是喝酒之人,但一般也就小酌幾杯,講究個度。喝得多了,也就見識得多了。通過這麼多年來酒桌上的比拼較量,感觸最深的就是在酒桌上,那有可能是中國人表現得最為醜陋的場合,也是感覺最滑稽、最荒唐、最不可思議的場合。

講實話,在中國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不想喝,還不行,別人變著戲法逼你喝,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的都是耍著流氓逼你喝酒。

更有甚者,人家來敬酒,一般都很難拒絕,因為拒絕可能會傷人情,所以你最終難下決定。這樣下來,酒桌的氣氛就是怪怪的,給人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你不喝酒就是不懂事,扣上這頂帽子,你還不喝嗎?

現在中國人早已人心不古,當今國人喝酒往往只往死里喝,說什麼「喝死咋也比槍斃強」,聽聽,喝起酒來連死都不怕。喝完一杯又一杯,喝少了數落你:「你不行啊!你看誰誰誰多夠意思呵,看不起我呵!」這帽子扣得順理成章、心服口服——言下之意你不多喝,不往死里喝酒是不夠意思,人家不管你的酒量,不管你的身體,不管你身體難受不難受。看看,這樣的喝酒環境能不令人心煩嗎?

當然,也許你會說,這樣喝酒的場合你不去就是!試問,可能嗎?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哪個又沒有親朋戚友?哪個沒有人情往來?活在世上,這些事一般就免不了的,只是說多少的問題,好多場合都是你不情我不願的,說白了,都是被「綁架」的。

在這裡,之所以稱之為酒桌文化而不是酒文化,是因為中國當前早已將傳統的酒文化拋到了九霄雲外。現在酒桌上的那一套早已不配稱之為酒文化,之所以貫以「文化」的名號,無非是顯得高大上、有內涵而已。

在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喝酒從來不關注酒,只關注喝酒人。就象中國人喝紅酒一樣,從來不知道「品」為何物,一上來也是「一口悶」,還沒品到味道,酒早已化作一腔豪氣衝出了體外。所以,這類喝酒者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喝酒人身上,最多考慮這個酒的味道好不好,恐怕從沒有人在酒桌上探討過關於這個酒的口感、工藝、廠家、產地以及包裝等等。難怪中國的假酒盛行,原來的釀造工藝早已悄悄全換成了酒精勾兌,但中國人對這事似乎並不上心,管它呢,反正喝下去沒什麼感覺,能醉就行!能倒就成!

一般而言,中國人吃飯喝酒大多是一上來就是——「來來來,先喝幾輪!」好羅,喝了那麼多酒,你還吃得下菜?上了滿滿一桌子菜,恐怕到最後動不了幾筷子。飯店不心疼,反正交錢了。

其實,中國人的很多飯局是有目的性的,很多飯局是為了進行不正當交易而開設的,飯局之中摻雜大量假惡丑的東西,酒桌之上權錢色交易不絕。不是日常有句俗語嘛——「酒桌上,好辦事」,大凡好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辦成的。

可以說,酒文化,是中國人眾多劣根性的集中體現。別管什麼樣的酒席,飲酒的量、程序、目的、意義都在指向尊卑高下,也就是等級秩序。誰坐首席誰作陪,誰先「開杯」,誰先敬酒,誰先致辭,誰先起筷,誰給誰倒酒,先敬誰,後敬誰,什麼時候結束,都有各種規矩。

酒桌上,一般領導首先拿起酒杯,然後讓大家「隨意」表明自己擁有決斷權,下屬更要通過一飲而盡表明自己的忠心和實在,當領導在酒桌上吹牛吹到忘我時,正是下屬們拍馬屁的最佳時機,眾人抓住機會,紛紛附和,你一言我一語,不亦樂乎。

總而言之,中國人的酒桌上是有著一定的社會功能的,可以通過喝酒來調節商務或友情的氛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國人不是品酒而是拼酒,拼的是命!尤其是在北方,不把對方灌到胃出血誓不罷休,甚至連女人都不放過。

2016年9月10日,海南文昌4段短視頻熱傳,在婚禮酒席上,一黑色套裙年輕女子舉著盛有白酒的酒杯,與身旁男子對飲,旁邊赴宴者不斷大聲「叫好」。黑衣女子疑似醉酒後不省人事,後被送入醫院急診搶救室內,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唉,這麼年輕的生命,就因為那一杯酒而凋零,可惜呀,可恨呢。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是,我們可愛的國人們卻對此熟視無睹、不以為然,該喝還喝,該鬧還鬧,甚至以中國特色而自居,認為這就是高雅藝術,可悲。

說白了,就象這樣,中國的酒桌上缺乏對個體的尊重。相比來說,西方人的喝酒態度就值得學習,自斟自飲、你情我願。由人支配酒精,而不是一個人用酒精支配控制另一群人。所以,西方酒桌上相互平等、彼此尊重,才更體現個體自主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現代文明。

希望我們國人醒醒,不要對這種醜陋不堪的酒桌文化趨之若鶩了!保護自己,也是尊重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微言 的精彩文章:

平昌冬奧會虧了130億,韓國人的心拔涼拔涼的!

TAG:一點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