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是什麼樣的?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是什麼樣的?

吞併克里米亞事件目前已經基本上有了定論是俄羅斯國內的新白軍運動在搗鬼(所謂的新白軍運動是80年代後期開始興起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以拜尼二教徒為主,以復興大俄羅斯版圖為己任,有一個更加通俗的名稱叫皇俄分子),普京總統麾下的俄羅斯官僚體系哪有那麼高的效率,能立刻搞定從挑起事端到民意渲染再到政治公關最後公投通過這麼一長串環節,目測俄軍和俄國官僚入駐克里米亞的時候表情依然是一臉懵逼;除了搞定克里米亞,皇俄分子在東烏克蘭戰事中也一樣是極為活躍。總的來看,皇俄分子的思維路徑大概是這樣的:克里米亞是葉卡捷琳娜大帝送給俄羅斯帝國的禮物,是「平靜得彷彿世界盡頭」的黑海邊上最璀璨的明珠,這樣一片糧倉自然要歸俄羅斯帝國所有,要不是托派分子赫禿子的私心balabalabala……現在趁著烏克蘭內亂是時候把它物歸原主了。

可現在來看,皇俄分子的做法簡直就是吞併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先是克里米亞本身:克里米亞被俄國吃下去了不假,但是現在幾乎成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東烏克蘭軍隊在戰事後期拼了老命去打馬里烏波爾,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打通南俄羅斯到克里米亞的陸上通道。這一戰役任務沒有完成之後俄羅斯又放話要修刻赤海峽大橋,但是由於經濟原因現在還沒有動工。同俄羅斯本土聯繫的困難直接導致了現在的克里米亞的物資與能源補給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俄羅斯本土船運,效率極低成本極高,直接拉高了克里米亞的經濟運行成本;再是國際環境,由於克里米亞是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俄羅斯的吞併行為沒有得到國際主流社會的認可,而由於這一行為導致的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一浪高過一浪,導致烏、俄關係,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長期未能得到修復,饒是有意實踐布熱津斯基想法的床破大帝,在一開始跟俄羅斯眉來眼去之後也不得不立刻走上了極端反俄的道路。總的來看,俄羅斯在吞併克里米亞之前,最關心的無非是塞瓦斯托波爾基地的使用問題,為了確保一個海軍基地能夠長期佔有,就把一塊地區都據為己有,這是徹頭徹尾的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行為。

其實,當時的俄羅斯政府完全可以以克里米亞作為籌碼,首先確保自身對於塞瓦斯托波爾港的控制,再搶佔若干戰役要點,形成有利於己方的態勢。隨後,俄政府可以實行更加靈活的外交手段,營造出同西烏克蘭基輔當局討價還價的局面,這樣,既能通過持續的要價鞏固與持續自己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控制,又能以克里米亞這根槓桿去撬動同俄羅斯接壤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東部州,為它們提供更大的戰略迴旋餘地——克里米亞的丟失迫使烏克蘭只能全力進攻東部兩州,結果也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讓烏克蘭繼續保有克里米亞,也給了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繼續來往的機會,俄羅斯的戰略環境會比現在好很多——「引而不發,躍如也」,老祖宗誠不欺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帝儒話娛 的精彩文章:

TAG:帝儒話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