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誰缺席了藝術作品中的奇幻森林?

誰缺席了藝術作品中的奇幻森林?

早在一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在洞窟壁畫中描繪了野獸的身影。從那時起,野生動物一直是人類藝術作品中重要的元素,從歐洲畫家創作的希臘神話題材作品就可見一斑——主神宙斯的身邊常常有隻象徵力量的雄鷹,天后赫拉的腳下往往徘徊著寓意華麗和嫉妒的孔雀。那麼代表智慧、博學與洞察力的女神雅典娜,又是由什麼動物作為象徵的呢?

是縱紋腹小鴞(Athene noctua)- 我們最熟悉的一種貓頭鷹。

「就是在下了!」古希臘銀幣上正反兩面分別是雅典娜和她的動物象徵——縱紋腹小鴞。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另一個重要角色——酒神狄奧尼索斯,奧林匹斯山上最年輕的神祇,出場也總是自帶坐騎,有時候是健美的獵豹,有時候是斑斕的猛虎,甚至有時候是亞洲象:

1. 騎獵豹的狄奧尼索斯,希臘化時期馬其頓帝國鑲嵌畫。圖片來源:theoi.com

2. 騎虎的嬰兒狄奧尼索斯,羅馬時期突尼西亞鑲嵌畫。圖片來源:theoi.com

3. 酒神從印度凱旋,18-19世紀英國繪畫。圖片來源:archive.org

有意思的是,雖然縱紋腹小鴞廣泛分布於歐亞和北非,獵豹歷史上在中東、北非也並不罕見,但是虎和亞洲象可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陸。這些亞洲物種能跑到歐洲畫家的筆下,大概要歸功於歷史上歐洲和印度地區的文化聯繫。

早在公元前的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就面對過波斯、印度的戰象。從彼時起直到大航海時代,南亞、東南亞恐怕都是歐洲人心目中的「奇幻森林」:經典木刻版畫《丟勒的犀牛》就是1515年德國畫家丟勒根據一張佚名的印度犀草圖和幾句簡介創作的;哪怕是躲在雨林深處害羞的馬來穿山甲,也能在西印度公司僱傭的華人畫家筆下栩栩如生。

丟勒的犀牛。圖片來源:National Gallery of Art

馬六甲地區的穿山甲,西印度公司佚名畫家,創作於19世紀初葉,收錄於William Farquhar Collection of Natural History Drawings。圖片來源:roots.sg

論將起來,非洲也有大象、犀牛、穿山甲,但它們在藝術作品中露面甚少。就說象吧,這些長鼻子的大塊頭在亞洲只有一屬一種,而在非洲則有普通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兩個種。

普通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又叫非洲草原象,身高可以達到四米,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主要適應比較乾旱的稀樹草原、半乾旱的草地和荒漠生境。和亞洲象相比,它們有著三角形的大耳朵,頭頂沒有亞洲象特有的兩個凸起,雌雄個體通常都有外露的象牙。非洲森林象(L. cyclotis)的外形跟草原象相近,但是個頭要小得多,身高不超過2.5米,主要居住在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中。

普通非洲象

非洲森林象

壯觀的非洲象群可能是很多人童年的浪漫嚮往,然而今天,風範如此的物種面臨的是毫不留情的滅頂之災。在20世紀70年代,非洲象的總數還有約100萬頭;而2016年的調查表明,這個數字已經縮水了百分之六十。這其中最大的因素無疑是盜獵,2007~2014年,短短的七年間,就有超過14萬頭非洲象慘遭獵殺。瘋狂的盜獵背後,是巨額的市場需求。非洲象社會性極強,族群秩序和行為依賴於學習;在今天的非洲,對成年大象的獵殺已經造成了象群的年齡失衡,再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對於非洲象的「青少年們」來說,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年輕的象群何去何從

非洲也有兩種犀牛——黑犀(Diceros bicornis)和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二者並非是李逵和張順的區別,白犀的「白」(white)是英語殖民者聽錯了荷蘭語wijd(原意「寬」wide)而誤用,原本描述的是白犀寬闊平坦的嘴,這樣的嘴形特別適合貼近地面啃食矮草。相對應的,黑犀有個靈活的上唇,狹窄並且有「尖尖」,這樣的嘴形適合取食樹葉和嫩枝。

黑犀(上)和白犀(下)的嘴部對比。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犀牛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犀角,儘管其成分與人指甲相似,一些人仍盲目相信犀角具有某些雲山霧罩的「功效」。和非洲象面臨的情況類似,市場需求的盲目巨口正在吞噬各種犀牛的未來。在五十年前,白犀的北部亞種還有約兩千隻個體,而今它們宿命已定——今年3月20日,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北白犀僅存兩隻雌性,這個亞種實際上已經滅絕。而早在2011年,黑犀的西部亞種就已經滅絕。

今年3月去世的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

非洲的穿山甲甚至不止兩種。地穿山甲屬的大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和南非穿山甲 (S. temminckii) 體型較大,適應於地棲生活;樹穿山甲屬的樹穿山甲 (Phataginus tricuspis) 和長尾穿山甲 (P. tetradactyla) 身形嬌小、尾巴修長,適應熱帶林地環境下的樹棲生活。樹穿山甲屬長長的尾巴適於抓握,是它們爬樹時的「第五隻手」。這兩種樹棲穿山甲的甲片質地堅硬,和其他穿山甲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甲片末端有個鋒利的尖;這個特點非常酷,讓它們蜷起身體時彷彿刺兒球,就算遇到蟒蛇也可以一戰。

樹穿山甲。圖片來源:Justin Miller

鱗甲目還有另外四種穿山甲,分布在亞洲。2017年新年伊始,一家子八種穿山甲齊齊整整地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意味著穿山甲及其製品的國際貿易全面禁止。

這個振奮人心的保護進展,暗示了令人無奈的殘酷現實:我國的海關動輒查獲相當於成百上千隻個體的走私穿山甲製品,現代的遺傳學手段可以很清楚地檢查出罰沒樣品的來源——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國人把中華穿山甲吃成極危,又看著流入國內的穿山甲來源從亞洲擴展到了非洲。子虛烏有、以形補形的「藥用價值」,再一次遠隔重洋撬動了非洲大陸上生靈的命運。

所謂懷璧其罪,命運荒唐的遠不僅僅是這幾個物種。昔日狄奧尼索斯胯下的虎,也在虎骨、虎皮製品的需求,以及人類開發導致的棲息地壓縮破壞下「虎落平陽」——這個在中華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物種,擁有著貓科獨一無二的美麗條紋,本應在中國大地上繼續興盛,但如今,我們聽到的是:華南虎野外滅絕,東北虎和印支虎數量稀少。就連代言智慧女神的縱紋腹小鴞,也正深受非法寵物貿易的威脅。

生活日漸寬裕的我們,除了追捧「萌物」,盲信「功效」,可否有更多的同理心和理性,不去佔有,而真正為這些生靈的永久存續著想?

人類虧欠這些動物太多,為了守護這些自然的生靈,雀巢咖啡、朱亞文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IFAW) 聯合"為動物發聲」,喚起更多人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同時,雀巢咖啡推出了「自然守護者」系列,用超輕的環保杜邦紙製作了一系列潮流背包、手包。曾經缺席藝術作品中的現代「奇幻森林」代表,這次一個都沒落下。快來辨認下包包上都是誰:

01

背包上的草原象

02

背包上的虎

03

手包上的白犀

04

筆袋上的穿山甲

05

錢包、卡包上的縱紋腹小鴞

06

單肩包上的森林夥伴

全套野生動物夥伴全家福

現在購買,即可免費獲得限量版守護者徽章!

用時尚詮釋環保理念

一隻包包,一件小物,一個小舉動

都在表達對瀕危物種保護的關注

對自然的尊重

為動物發聲,做自然守護者

你也可以!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生物的演化有方向性嗎?
廚房裡的海綿真的是來自海洋的動物嗎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