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優秀」——如何提升科學的提升自我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優秀」——如何提升科學的提升自我

「 成 長,是 一 輩 子 的 事 兒 」

你是否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總是那麼的無用?

你是否總是發問,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優秀?

1

在電影《後會無期》里有句台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我們都會有過這樣的情況,看完勵志書、喝完心靈雞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心潮澎湃,覺得自己領悟了什麼,後悔自己為什麼現在才領悟。結果呢,一段時間之後,又回到了原先的狀態,跟什麼都沒有領悟一樣。

讀到史鐵生夫人陳希米的一本書《讓死活下去》,在書中,有希米和史鐵生的一段對話。

希米問史鐵生:這些道理,難道沒有懂過嗎?

史鐵生回答:那知道過的,必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知道;懂得過的,還要再來一次,才能真地接近懂。

也許,這也就可能回答了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個問題。

知行,才能合一。

那麼,怎麼去「行」才能提升自己呢?

在這裡,我引進「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兩個概念。

道理明白的那一瞬間,感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感覺自己以往都白活了,但「明白」這件事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短時記憶——就像電腦里不斷使用的內存,數據不斷地在裡面被運行和擦除——短時記憶需要變為長時記憶才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改變。

在中學生物學中,我們學到過神經傳遞的知識。短時記憶,在生物學中可以理解為瞬間刺激,會在突觸功能上發生改變,釋放或者減少神經遞質,即「突觸聯繫的強化或弱化」,它也許持續幾個小時就結束了;而長時記憶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大腦結構性的改變,即大腦產生了新的蛋白質和突觸,會產生「解剖層面的改變」。

我們的行為是大腦無數神經元的綜合計算的結果,我們在某方面上的神經突觸越多,作出這種行為的傾向權值就越高。執行力只有內化成更加優秀的大腦結構才能給與我們實質上的保證,任何短暫的道理的明白都不足以替代長時記憶產生的這一過程。

2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就可以闡述到生物學方面了,即如何把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

第一點,道理的深刻理解是有必要的。所謂知行合一,知為前提,那這個「知」到底是意味什麼呢?是僅僅的知道,還是真正的懂得,是簡單的理解表層意思,還是能夠GET到其中的隱性數據?

我想這點大家都應該理解了。

所以,當你真正懂得之後,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像大家所說的那樣,有時候興奮得睡不著覺,強烈的情緒能夠產生足夠多的物質對抗某種抑制長時記憶產生的蛋白,從而突破閾值使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

第二點,重複對於長時記憶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這跟我們經常說到的量變引起質變是同一個意思。

不要驚訝於時間給你帶來的思想、生理上的改變,哪怕是一個基本的動作,入早起、疊被子等,都能在我們身心上刻下長時的痕迹。

再簡單的說,就是習慣的形成。我大學的一個室友,他能每天不論室友多吵、寢室燈有多亮,一到11點準時睡覺,所有一切必須井然有序,和我們真的就是鮮明對比。如果說這個可能跟個人體質有關,有的人在環境太吵的時候會睡不著,那麼,我想起我高中時候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跑步,晚上準時睡覺,這個可能大家都會感嘆,我們曾經竟能如此嚴格規律地行事。

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到,重複也許會引領我們走向更穩固的美好,也會導致更加難以改變的困境,換句話說,重複,決不能以一種毫無反饋和改進的方式進行。

一開始的錯誤很可能會一直困擾著你,同樣是重複,有人變成了「路徑依賴」,有人變成了「習得性無助」。

第三點,進一步的說法,當我們知道重複能讓我們的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後,我們接下去所要思考的則是怎麼讓自己重複?

我覺得,這個跟我們的意志力有關,換一個說法也是跟我們的自律性有關。

3

具體怎麼去做:

首先,身體是我們革命的本錢,堅持身體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堅持定時健康飲食,這是我們的基礎。

其次,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有一群正能量的朋友,相信自己通過努力能夠改變。內心決定自我,環境影響自我。

最後是從小事做起,從看一會書,跑一次步,跳一次舞到每天看一會書,每天跑一次步,每天跳一次舞等這些生活的小事做起。

在100天討論群里,王姑娘這麼說到:

基於你的分享,我的角度。對於生物科普知識的填充,能夠讓我們更了解「人」這種自然界神奇的動物,也能了解人的大腦結構,更好的開發潛意識和實現自我進化。

知行合一,行是知的基礎,有隻有通過大量的行,才能為知奠定思考的基礎。

實踐和理論二者缺一不可。如你所說,首先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重複一項事情,然後再考慮應該怎麼重複。為什麼要重複,自然是知道參加100天的目的,認知升級是基礎,以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找到解決當下工作和生活中瓶頸的方法,找到真實生活的體驗感,不再浪費時間,不再以負反饋的狀態,消耗自己和別人,活出自我,接近理想生活狀態。

這100天是一個「社會場」,每個人都打開自己的心扉,坦誠交流,放下慣性思維,以數據驅動的方式,相互傳遞連結賦能,捕捉感知到的隱性數據,從而達到自我的螺旋上升和創新。

創新是左手的事,在平台上如何創新取決於自己對數據的生產和運用。自己生產隱性數據沒用,只有讓隱性數據科普成顯性數據,讓大家所接收,然後再基於別人的思考,二次傳遞,形成新的顯隱性數據,再被自己吸收,才是高效的傳遞辦法。

從另一個角度說,幫助別人更好的突破,就是在幫助自己更好的成長,讓自己更好的實現左手右手的轉化的過程。

這需要一個人強大的意志力和專註力。左手如何轉化成右手落地,取決於自己的能力。

人永遠是前發展的核心,基於人來做的事情才有意義。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准方向,回歸當下。大量的重複,才能夠夯實實踐,更好的反饋到理論當中去。這世界上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價,努力程度達不到,運氣天賦和歲月靜好都是空談。

跑步看書跳舞旅遊從小事做起。能夠讓人身心健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是對於生活的一種填充劑,可是,填充劑並不是成功的的催化劑。

在平台上每天早晚的這些深度會談,不是學校里的早晚自習。只有每個人將自己的專註力,認知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等打開,量的積累足夠了,才會達到質的飛躍。這樣的一個大量的重複,大量的潛意識碰撞,大量的隱性數據交換的「社會場」當中。本身就是一個提前修鍊,突破自己,明白自己當下在做的,關於頭腦升級的最具體的事。

千鹿&芸芸/ 作者 |

涼島Ellis / 圖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行者 的精彩文章:

借力書的槓桿·創造新世界

TAG:知識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