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拾遺 | 高陵有史以來首部名人年譜—《白遇道年譜》,你了解多少?

拾遺 | 高陵有史以來首部名人年譜—《白遇道年譜》,你了解多少?

拾遺 | 高陵有史以來首部名人年譜—《白遇道年譜》,你了解多少?

圖/高陵區博物館 吳瑛

先生名遇道,字悟齋,號心吾,改字五齋,晚號完谷山人。先世自山西洪洞,遷陝西高陵之孝義坊董白村,遂占籍焉。高祖子德,鄉飲耆賓,妣樂氏;曾祖諱庚,妣牟氏;祖諱玉梅,以孫榮,贈奉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級,妣張氏,贈太宜人;父諱長潔;本生父諱長義,以出繼子榮,馳贈奉政大夫,翰林院編修,加四級,妣劉氏,封太宜人。先生有弟一人,名學道。世業農賈,

清道光十七年(1837) 1歲

農曆三月二十五日先生生於高陵孝義里董白村。按照族譜按「道」字輩,取名遇道。

先生幼時聰慧過人,少時好讀書,枕讀不倦,四書五經,春秋禮記皆有接觸,

清咸豐四年(1854) 18歲

以優異成績考取本縣秀才。

與墨夫人成婚,時家父在涇陽經商,家境稍寬裕,衣食無憂,全身心投入帖括。

清咸豐九年(1859)23歲

先生在三原宏道書院學習,受學於臨潼楊彥修門下,

楊彥修(1816—1890),字子經,臨潼縣三田裡李橋堡(今閻良區北屯街道李橋村)人。年7歲,就能背誦《五經》。年未20歲即有文名。1846年,陝西巡撫林則徐聘其為課讀師。咸豐辛亥(1851)鄉試亞元,議敘內閣中書,歷署河南獲嘉、武安、鹿邑、杞縣、睢州、西華、滑縣等縣知縣,所到之處,多有德政。有《臨潼縣續志》和《學達觀齋制藝》傳世。

清咸豐十年(1860)24歲

隨長安李蔭堂學詩賦於終南山麓子午鎮。

清咸豐十一年(1861)25歲

是年,得以選,考取本年貢生。

清同治元年(1862) 26歲

先生本生父長義公,因戰亂,壽終正寢於涇陽縣旅舍。先生本生父生於嘉慶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子時,享壽六十有一。

清同治三年(1864) 28歲

受聘於記名提都曹克忠處辦理文案。

同治七年(1868) 32歲

受學於三原學古書院賀瑞麟門下,研習理學課試。先生資性過人,有獨到之見解,前途不可估。

賀瑞麟(1824-1893), 原名賀均,榜名瑞麟,字角生,號復齋、中阿山人、清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道光21年中秀才,後授業於關學大儒李桐閣。同治九年(1870)創立正誼書院。主講正 誼書院20年,學兼體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學之在成;刊印經典,彙集為《清麓叢書》,為時人所敬重。督學吳大徵湊請朝廷,奉旨授國子監學正銜,晉五品銜。編著有《朱子五書》《女兒經》《信好錄》《養蒙書》《清麓文鈔》《三原縣新志》《三水縣誌》等。

清同治九年(1870) 34歲

長子忠善出生。

再到賀瑞麟創辦的「清麓精舍」繼續研習,是年考中庚午舉人。

清同治十三年 (1874) 38歲

朝廷引見新科進士。得旨、陸潤庠、白遇道等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袁錫齡、張聞錦等俱著分部學習。趙培因、顧文基等俱著以內閣中書用。焦雲龍、汪慶長等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戶部候補郎中王維翰、工部候補郎中蕭鏞、俱著以郎中即用。戶部候補主事程秀、劉本植、尹序長、禮部候補主事桂霖、俱著以主事即用。候選員外郎恩綬、著分部學習。余著歸班銓選。

清光緒三年(1877年) 41歲

諭令引見甲戌科散館人員得旨,先生等授為編修三甲庶吉士。

清光緒五年(1879) 43歲

父喪,先生歸里服孝。

清光緒六年(1880) 43歲

主講高陵景槐書院研習。

八月,應縣令程維雍之請編修《高陵縣續志》。

清光緒六年(1880) 44歲

主講高陵景槐書院研習。

八月,應縣令程維雍之請編修《高陵縣續志》。

清光緒七年(1881) 45歲

六月,《高陵縣續志》編成。體例一如呂楠《高陵縣誌》,但在運用資料方面均標示出處,文筆洗鍊,實不讓前賢。

重刻《涇野子內篇》書成刊印。

清光緒八年(1882) 46歲

《課館詩賦偶存》刊成。

清光緒十年(1884) 48歲

先生起複回京,仍供職翰林院。時朝邑閻敬銘已入軍機,拜大學士,先生除逢年過節與閻相聚與陝西會館,從未涉足其門。閻素以耿介立朝,兩人疏於往來,京中同鄉稱兩先生為「二犟」。

清光緒十一年(1885) 49歲

七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英煦為山東鄉試正考官。先生為副考官。

清光緒十三年(1887) 51歲

先生母劉宜人去世,享年七十二歲。劉宜人臨潼人,劉昌奎之女,生於嘉慶二十一年正月初三,光緒十三年七月初九卒於家。

清光緒十四年(1888) 52歲

二月二十二日,葬母於先塋。

主講豐登書院。

拾遺 | 高陵有史以來首部名人年譜—《白遇道年譜》,你了解多少?

圖/高陵區博物館 吳瑛

清光緒十六年(1890) 54歲

柏子俊先生自關中書院告歸。應陝西巡撫鹿傳霖之約,先生由同州講席移關中書院主講。藍田牛兆濂受學於先生門下。稔其賢能,薦充白水彭衙書院山長。

柏景偉,字子俊,學名灃西先生。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咸豐五年(1855)中舉。初派定邊訓導,同治元年(1962),柏景偉回到家鄉,在終南山南五台勝寶泉讀書。光緒二年(1876)受聘於涇干書院、味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受陝西學使之約,移講關中書院,任山長。光緒十五年(1889)因病辭歸。兩年後病逝,享年60歲。

牛兆濂(1867 -1937),字夢周,號藍川。藍田縣人,幼年過目成誦,光緒十年(1884)肄業於關中書院,師從白遇道。光緒十二年(1886)補廩膳生員,並被聘為塾師。光緒十四年(1888)鄉試中舉。後拜三原賀瑞麟門下,曾講學於藍田芸閣書院、三原清麓書院,辛亥革命後以遺民自居, 1937年病逝。著有《呂氏遺書輯略》4卷,《芸閣禮記傳》16卷,《近思錄類編》14卷等,又曾主纂《續修藍田縣誌》。

清光緒十七年(1891) 55歲

榮祿以工部尚書受賄被參,出任陝西駐屯軍將領,公餘常到關中書院聽講,因與先生相結識。

榮祿(1836-1903年),字仲華,號略園,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於世代軍官家庭,以蔭生晉工部員外郎,後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出為西安將軍。因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留京任步軍統領,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辛酉政變後,為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欣賞識,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轉文華殿大學士。光緒二十九年卒,贈太傅,謚文忠,晉一等男爵。編有《武毅公事略》、《榮文忠公集》、《榮祿存札》。

七月,被委任為山西鄉試正考官,曹詒孫為副考官。

清光緒十八年(1892) 56歲

先生自關中書院日暮途遠浩然歸鄉,歷三年,譽滿西北。

秋間,即開館於皂樹劉村劉麟私宅,劉麟子澤椿、澤棠受學於先生,年終解館。

劉麟:(1819—1892)字瑞亭,例貢生,候選縣丞,贈資政大夫。

劉澤椿:(1871—1937),光緒丁酉科舉人。曾任四川省達縣、珙縣兩任知縣,後升直隸州加知府銜,並給二品封典。著有《傳家紀事》。辛亥革命後返回高陵老家務農,1937年去世,享年67歲。

清光緒十九年(1893) 57歲

年初,奉調從軍,備兵隴上。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59歲

甘肅提督董福祥進軍青海,榮祿推薦先生為董參贊營務,運籌決策。上諭,所請調編修白遇道赴營。已照準矣。

董福祥(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字星五,甘肅環縣(當時屬寧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將領,官至太子少保、甘肅提督、隨扈大臣,賜號阿爾杭阿巴圖魯。1900年,義和團運動迅速發展,清廷採取"招撫"策略。董福祥部士兵紛紛加入義和團,殺死日本駐華使館書記官杉山彬,並參與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董福祥率軍護衛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西逃。清政府與八國聯軍議和過程中,外國侵略者要求處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職,禁錮家中。1908年病死於甘肅金積堡(今屬寧夏吳忠)。

十一月,先生以河州解圍。褒以道府記名,並賞戴花翎。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60歲

十二月,先生以總理甘肅營務出力。被朝廷以道員交軍機處存記。加布政使銜。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61歲

隨董部入衛京師。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62歲

正月二十八日,夫人墨氏去世,夫人生於道光十九年六月十二日,春秋五十有九。夫人生兩男六女,除忠善在,其餘先卒或夭殤。

覲見光緒皇帝,超授甘涼兵備道。

是年,勸董福祥罄家資捐餉四十萬金,助賑皋蘭水災。

光緒二十五年 (1899) 63歲

三月,到武威,循例課雍涼、天梯兩書院。

清光緒二十七年( 1901) 65歲

是年,因董福祥兵亂,陝甘總督電召先生,先生時任甘涼道,馳詣福祥。許曉以利害。先生故福祥營務處也,先生見福祥,備述總督意,且力以保護自任。福祥感泣奉命,西陲賴以無事,不然者,內亂即發。

清光緒二十八年( 1902) 66歲

八月,《安貧改過齋雜著》編成,未刊行。

清光緒三十年(1904) 68歲

刊成《摩兜堅齋汲古集聯》

子忠善病逝,年三十四歲,邑增生。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69歲

八月,刊成《摩兜堅齋汲古集聯續》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70歲

先生任甘肅提刑按察使,分守甘涼兵備道,從二品布政使銜。

十月,先生與甘肅布政使豐紳泰同比利時參贊林阿德簽訂合同,購置了挖礦、鑽洞、煉銅、淘金、煉金設備。成立了甘肅官金銅廠(又名甘肅礦務官辦廠、窯街官金廠)。

十一月,刊成《摩兜堅齋汲古集聯再續》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71歲

五月,創建蘭州黃河鐵橋。建橋材料海運至天津,經京奉鐵路運至北京,再經京漢鐵路運至河南鄭州,再用馬車分36批,車上插黃旗,護勇押解,浩浩蕩蕩,歷經艱辛,取道西安,轉運至蘭州。

十月,刊成《摩兜堅齋汲古集聯三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72歲

先生任甘肅督練公所參議;陸軍部一等咨議官;調署鞏秦階道鹽運使;甘涼兵備道。

九月,刊成《摩兜堅齋汲古集聯四續》

清宣統元年(1909) 73歲

十月,由先生參與總辦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歷經數年刊成。

清宣統三年(1911) 75歲

先生自知已無所作為,以老病引退還鄉,閉門著書,口不談時事。預營墓穴,自為志銘。摘錄部分如下:

……山人少而儒,壯而官,老而民。於是民皆笑之,匪民者譏之,斥之。笑者曰:子何民耶,無懷氏之民耶,葛天氏之民耶,抑不識不知順帝則之民耶。默無以應。譏者曰:子沃土民耶,瘠土民耶,抑奇肱橫目醢鼠噉蟲之民耶。喑不能應。斥之者曰:子頑民矣,愚民矣,否則賊民矣,亂民矣。則應曰:愚頑所不辭也,亂與賊則斷不敢也。於是以民終。……

民國四年(1915) 79歲

先生擅長小楷,其書工整規範,寫有對聯和中堂,上聯為:"鳳子傳香花開富貴",下聯為:"龍孫衍慶竹報平安"。中堂內容是:"浩生不害問日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為善?何為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被高陵區文化館收藏現,為國家三級文物。

民國五年(1916 ) 80歲

正月初七,先生千金眉峰出生,因前兒女皆亡,千金又名柏壽,以佑此女健康長壽。其母賀氏,高陵邱店人。

民國六年(1917 ) 81歲

二月上旬,《完谷山房寱語鈔存》刊成,是書上中下,共三冊。

《摩兜堅齋汲古集聯五續》刊成。

民國七年(1918) 82歲

正月,因子嗣早亡,抱養宗親忠暮之孫,曾孫白傳心承重宗嗣。

民國八年(1919) 83歲

代曾孫再自續寫墓志銘文。摘錄部分如下:

……以戊午之年建寅之月吉日良辰,獲抱一孫,將來為山人承重曾孫,雙奉兩宗教禋祀,意甚盛也。即日抱家撫養。小字阿寶,派名傳心。今而後山人無復事矣,百年後亦可以暝目矣。……

民國十一年(1922)86歲

三月間,曹世英同夫人張碧梧赴渭南踏青,返回途中在高陵拜訪了先生。先生已經致仕在家,頤養天年。曹對先生的學識與人品極為推崇,就在白家暢談關學,又談了對時下陝西政局的看法,曹世英受了感動,書「關中文獻」匾額贈予先生。

曹世英(1885~1944)字俊夫。陝西白水縣人。幼年在本縣家塾讀書,17歲考中秀才。後在三原宏道高等學堂學習,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經井勿幕、宋向辰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

民國十四年(1925) 89歲

先生於乙丑年臘月二十九日終老於家。

民國十五年(1926)

丙寅年正月十一日,安葬先生與原配墨夫人合葬於城南杏王村之新塋。


附:白遇道墓志銘

志石呈長方體,長52厘米,寬30厘米,厚10厘米。楷書69行,行18字不等,分上下兩部分刻就。錄文如下:

山人姓白氏,命名遇道,字悟齋,號心吾,改字五齋,晚號完谷山人。先世自山西洪洞遷陝西之高陵,占籍焉。曾祖諱庚,祖諱玉梅,父諱長潔,本生父諱長義。世業農賈,至山人以進士起家,歷官至分守甘涼兵備使者,權甘肅臬司篆。引年致事歸里,未幾而神州陸沉矣。山人少而儒,壯而官,老而民。於是民皆笑之,匪民者譏之,斥之。笑者曰:子何民耶,無懷氏之民耶,葛天氏之民耶,抑不識不知順帝則之民耶。默無以應。譏者曰:子沃土民耶,瘠土民耶,抑奇肱橫目醢鼠噉蟲之民耶。喑不能應。斥之者曰:子頑民矣,愚民矣,否則賊民矣,亂民矣。則應曰:愚頑所不辭也,亂與賊則斷不敢也。於是以民終。卒於宣統三年冬十一月日,距生於道光十七年春三月日,得年七十有四。生壙系亡兒所營,在邑城南三里之杏王村。元配墨先葬焉,虛右以待予,今十年余矣。或曰:豫凶禮與。曰:人各有心,焉能掬以示人。夫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予於道未聞,不可死而不能不死者,豈無說哉。嘗撰書屋聯雲:人生不過百年,入世但求心不死。今心已死矣,存者僅形骸耳。以後是否掩藏,則聽之後死者矣。山人年三十四有子,弱冠為諸生,年六十八子亡,遂無子。山人同產有弟,有猶子,皆先亡。山人有女子五人,女孫一人,或既嫁而亡,或待字而亡,或中殤、下殤而亡。山人有續妻、小妻,亦無不亡。今有存者,則再續之女妻也。枯楊生稊,幸得慰情勝無之季女,亦可雲獨而不孤者矣。嗚呼噫嘻,而系以銘。銘曰:

浩浩昊天,今乃信其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鑄成一錯,再難為功。悠悠蒼天,今乃信其公,禍淫福善,恆性降衷。何文詞如雄,富豪如崇,才傑如融,貴倖如通,而皆莫能令終。明明上天,今乃信其空。似續妣祖,應各不替宗風。或子孫眾多而羽戢斯螽,或珠生老蚌而夢洽維熊。則有延陵子、卜子夏、東門吳、鄧伯道何居乎。子之來而清侔雛鳳,子之去而飛類冥鴻。豈皆李長吉修文天上,石曼卿芙蓉城中。本無心而成化,非關道有汙隆。鄙意與其有苗而不實不秀,毋寧獲石田而不生不育,此理難質諸蒼穹。嗟予樗朽,倬怒天逢。裂冠毀冕,昏內訌。耗斁下土,偏丁我躬。祈死無祝,送終鮮僮。王孫裸葬,甘飽沙蟲。而庭堅不祀,若敖鬼餒,焉能無怨無恫。職思其居,憂心忡忡。眸子已眊,視天夢夢。為斯民,生斯世,倘子輿氏所謂天下之窮。他生如可卜也,似此等運命,願勿雷同。

疆梧大荒落之歲山人自撰並書


清完谷山人墓志銘

待盡以來,歲又八易,大命不傾,人間依然。眂息悔恨,平生不德,殃及兩宗。雖復自怨自艾,究覺死有餘辜。仰荷昊慈,不絕人祀。則有亡兒忠善同曾祖之堂長兄忠暮,年及艾矣。粵以戊午之年建寅之月吉日良辰,獲抱一孫,四世開祥,掌珠比珍。暮侄生有至性,念鞠子哀,慨然願與亡兒立後,將來為山人承重曾孫,雙奉兩宗教禋祀,意甚盛也。夫名宜先正,子誠不為衛君,孫必當立,子嘗以語言偃,煌煌聖訓,天地為昭,宜遵而行之者。爰乃上告祖宗,旁諮戚友,詢謀僉同,即日抱家撫養。小字阿寶,派名傳心。今而後山人無復事矣,百年後亦可以暝目矣。已未夏六月入伏日,山人親筆又記,時行年八十有三歲。

承重曾孫傳心泣血上石


清故完谷山人墓志銘

曾祖考於辛亥年手訂志銘,生卒年月畢具。麥秀黍離,傷心人別有懷抱,後嗣曷敢違焉。惟銘以示後,自宜傳信,又曷敢少涉拘牽。仰蒙昊慈,滄桑後又假多年。茲終於乙丑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壽九十歲。卜吉丙寅年正月十一日,安葬於城南杏王村之新塋,與先曾祖妣合祔。同塋異域,乾山巽向。

曾孫傳心泣識

來源:白金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