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導引細節,文章出彩的一個支點

寫作導引細節,文章出彩的一個支點

作者簡介:魏國蕊,女,中學高級教師,樂清市骨幹教師,任教於樂清市芙蓉鎮中學。2002年參加工作。芙蓉花開,書涯漫漫。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語文教師,她的人生信條是:做好自己的事,好好愛語文。

細節,文章出彩的一個支點

芙蓉鎮中學魏國蕊

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心理及其周圍的環境所作的細膩、具體的描繪。它是刻畫人物、描述事件的最小單位。恰當地運用細節描寫,能傳神地表現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生動具體地反映事物的本質、特色,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能夠收到入木三分的效果。

細節是記敘文中的細胞,離開了它,文章就失去了生命。細節雖小,卻可以尺水起波瀾,方寸見天地。正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所說的,「當寫作的準備已經就緒,再前進一步,惟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所以說,細節描寫,忽視不得。

寫人記事貪圖方便,只作概述,不見細節,語言空泛,形象模糊,內容單薄,缺少魅力,是初中學生寫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通過練習,懂得能否選取具體生動典型的生活細節去刻畫人物,是記敘人物成敗的關鍵所在,並且初步學會從生活環境、外貌神情、語言動作、故事情節等方面去抓住形象的生活細節。

直白的敘述,平板的介紹,連綴些抽象的形容詞之類,然後是「品德評語」式的套話——這是中學生記敘人物的「三斧頭」。儘管這是常見病,可是糾正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同學還不懂得細節的重要性,沒有掌握細節描寫的本領。

一、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

記敘人物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人物形象是否生動傳神,栩栩如生。「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企圖通過一些乾巴巴的判斷(表揚的批評的)讓筆下人物活起來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有關人物的細節描寫,可以從語言、動作、行為、肖像神情等方面進行,著力寫出它們的特徵來。

先拿語言細節來說吧,同是魯迅《故鄉》里的人物,閏土一見到「我」(這位少年時代哥弟相稱的親熱夥伴),就十分虔誠恭敬地連連呼了四聲「老爺」,語調低沉,語氣斷斷續續,(作者連用了十次省略號)——這個細節,生動地反映出閏土巨大的變化,他那苦不堪言的景況和辛苦麻木的生活。而那個楊二嫂呢,一張嘴就發出「一種尖利的怪聲」,說話中多次使用像「哈!」「阿呀呀」之類的感嘆詞,並且頻繁地發出語氣強烈的疑問和感嘆(文中用感嘆號、問號達八次之多),這也充分反映出她的性格特點。肖像細節方面:前者似木偶,後者酷肖圓規。行為舉止細節:一個要香爐和燭台,一個順手牽羊地拿走了一副手套和一隻「狗氣殺」。試想,假如我們從《故鄉》中抽去上述細節,再添加幾個現成空泛的形容詞上去連綴一下,那麼人物的模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們還會有如原文中所呈現了那般動人的魅力嗎?可見,正是仰仗了那些生動的生活細節,魯迅筆下的人物才那麼富有活力和生活情趣。

二、細節必須是真實具體的、典型的

特定的細節屬於特定的人物,表現特定的性格,假如孔乙己穿的不是那件「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破長衫,而是一套破西裝的話,那麼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消失了,即使那個穿破西裝的人也姓孔,同樣取名乙己,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們必定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

細節雖屬「細枝末節」,但是在文章中的地位卻決不容小覷,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有些細節,看似可此可彼,無礙大局,實則不然。比如:

「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等等細節,就是不容許任意變動的,因為這是「典型環境」的生動具象,不僅反映著鄉土的特色和習俗,而且有著時代的印記。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以及曲折地透露出來的人物的社會經濟地位,預示著人物必然的悲劇性命運。

可見,真實的、生動形象的典型細節是記敘人物深化主題的有力保證,也是文章感染力的源泉。我們必須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生活,積累有用的生活細節。

三、學寫記敘人物的短文,要求做到:著眼局部,「粗」中有細

必須強調指出,上面說的是關於細節描寫的一般常識和要求,而我們學寫的記敘人物的短文,涉事簡單,格局小、篇幅短(一般不超過千字),不可能包容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充分展開人物性格形成的過程,因而也就不可能容納許多生活細節。正因這樣,我們就更應該著力寫好細節,來彌補短文情節簡單的不足,以豐富短文的內涵。短文寫人有它自身的特點,那就是不追求全面、完整,而著眼於靈活機動的局部勾勒。同是細節描寫,長篇文章可以從容不迫,精細描繪,而短文則必須做到寥寥數語,活靈活現,輕輕勾畫,形神畢肖。《背影》中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途中解渴,欣然穿越鐵道去買橘子。他不辭勞累地連續作出「探」、「攀」、「縮」等種種努力(請注意,這些動作都由背面看出),從而刻畫出令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這一個」鏡頭——父親的摯愛的「背影」。作者獨到的發現,獨特的感受,藝術地創造了一個不可重複的「背影」,達到了細節描寫的高水平。同樣,《一件小事》中,那個滿身灰塵,愈走愈大,必須仰視才見的「後影」;《變色龍》中,那件先是「穿著」,接著「脫下」,繼而又「穿上」,最後「裹緊」的軍大衣,都是有關人物行為舉止的細節描寫的極為寶貴的光輝範例。生活中的絮語家常,一段對話,幾個動作,都有可能變成我們作文中求之不得的寶貴細節,可見觀察積累何等重要。

細節描寫是記敘文寫作中的一大難點和重點,只有努力突破它,記敘文寫作才算摸到了門徑。善讀才能會寫,關鍵在於閱讀上要下一番潛心體會的功夫。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細節描寫的生動範例,亟待我們不斷咀嚼反芻細細品味,去「破譯」,去領悟妙諦,去充分享受欣然會意之樂。什麼時候你真的「善讀」了,你也就有可能逐步具有細節描寫的「特異功能」。

四、作文細節實操案例——反覆點染,突出細節

有一位初三的女同學,寫媽媽給她剪頭髮的事。先說自己小時如何任性「護頭」,而媽媽呢總是用「權威壓制了我」,硬是要「擺布」女兒的頭髮,為此,母女之間不知「鬥爭」過多少回。後來,我慢慢地「配合」了。就這麼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讓一般同學寫起來,往往會匆匆收束記敘和描寫的筆墨,然後發幾句或褒或貶的感慨結尾。這麼一來,文章就很難具有可讀性。那位小作者沒有這樣做,看來,她很善於捕捉細節,懂得反覆點染,突出細節的感染力,請看:

「媽剪頭實在是認真,再仔細不過了。每次剪頭,她總是用那把冰涼的剪刀貼著我的脖子極其細緻地剪,以至於我把脖子挺酸了也不敢動一動。她總是捧著我的腦袋前後左右反反覆復地端詳一陣,才在我的臉的左側剪一下,又捧著我的臉端詳好半天,才在右側吝嗇地再剪一下,偏要「一般齊」。我常想,如果哪家理髮店的人這麼干,那他們早就失業了。是啊,誰像媽呀,自始至終有我這麼一個忠實的配合者。

「媽剪頭的時候,彷彿是她最愜意的時候,她那溫暖的大手總是在我的頭上撫摸著,有時剪得合意,她還會眯起眼睛鑒賞好一會兒。這時候,她的臉上呈現出一種很美的東西,嘴角和眼角都向上輕輕彎起、挑起,無語地端詳著我。於是,我剛有的一絲埋怨便消失了。」

你看那個「捧」字,那個「撫摸」,特別是那個「端詳」,「端詳」時臉上顯露出來的那種內蘊豐富的耐人尋味的神情美:那位母親是在為自己的手藝而陶醉呢,還是為女兒姣好的面容而欣喜呢?

請你邊讀邊想,上面的文字,如果讓你來寫,哪些你能寫出,哪些你既「看不到」(即使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會視若無睹)也「寫不出」,請把「寫不出」的「字、詞」、句子畫出來,並說明之所以「不能」的原因,然後想個克服的辦法。

文章出彩靠細節。琢磨小小的細節,感受大大的精彩。讓細節穿梭在你的字裡行間,相信你的文章會更有味道,更有魅力。(文章發表於2018年語文小報第一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小報中學版 的精彩文章:

TAG:語文小報中學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