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不是他在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大明朝就變成北明南明了

如果不是他在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大明朝就變成北明南明了

舉扶大廈於將傾誰說書生不能救國?誰是明朝最好的大臣?于謙當之無愧。明英宗遭王振蠱惑親征韃靼,慘敗土木堡。據當事大臣、後為三朝名相的李賢記到,此戰主戰場20餘萬明軍戰死三分之一,傷者約一半,衣甲兵器輜重盡失。井源、陳懷、王貴三人所統率四萬兵被全殲;朱勇部五萬軍被全殲的損失;總計傷亡近30萬,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未有過之大敗。而隨行文官武將陣沒者,王振被殺英宗被俘。幾十萬大軍分崩離析,北京城內僅剩老弱病殘。

眾大臣紛紛請求遷都南京,放棄北京。整個大明王朝文武中樞,幾近一掃而空,京城門戶亦已洞開,大明帝國最精銳、配備先進火器的京師三大營毀於一旦,此後雖經重建,再不復從前戰力。經歷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時期的帝國經此一敗,竟到生死存亡關頭。這一幕和三百多年的北宋何其相似:靖康恥,徽欽二帝俘,北宋亡。

年輕的監國朱祁鈺手足無措,孫太后病急亂投醫。于謙力挽狂瀾於既倒。若非于少保一力支撐,中國歷史上就是北明南明。打垮明軍主力的瓦剌大軍,被于謙帶著一群新兵潰兵,在北京保衛戰中打得大敗而逃,令大明朝生生延命近二百年,其功勞之大,有明二百餘年一眾士大夫文臣,無人能及。于謙打退瓦喇,保衛北京,保衛了明帝國的中樞神經。完成這個任務是在什麼背景下?

瓦喇在土木堡消滅了明朝三大營的軍隊,挾英宗皇帝破居庸關而來,各部的主要官員也歿於此役。面對這種情況,絕大多數的大臣是主張南遷南京的,因為三大營全面覆滅和各部主管的戰死,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京師已經是人心惶惶。皇子朱見深尚在襁褓,而且並非正式冊立的皇太子,一個嬰兒根本沒有辦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值京師危若累卵,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于少保挺身而出力排眾人遷都南京之議,堅決扶郕王朱祁鈺上位。重新構建朝廷,也斷了瓦喇挾英宗自重的心;其次將寄存在通州的糧食調入京師,準備保衛戰的物質條件,安定人心。從各地召集勤王的軍隊,選用石亨等將領。 當時的于謙還只是一個兵部侍郎。

如果明朝北京保衛戰不勝,或者遷都南京會是什麼結果?我想就和北宋開封被攻破一樣,數年之間,長江以北恐怕就不是明朝的了,最終和南宋一樣成為小朝廷。為什麼會這樣了?因為明朝和宋朝一樣,也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這是一種對職業軍人演變為軍閥的不信任態度。在這種制度下面,軍人很難掌握較大的權力。

現在守國門的天子和軍隊都被消滅了,一旦瓦喇入主北京,那麼在北方的平原上,根本沒有能阻擋瓦剌的軍事力量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各個軍鎮為了自保,逐個歸降瓦喇。 此時瓦喇人會仿照蒙古人在中原建立政權,然後逐步完成對黃河流域的統治,而明朝會像南宋一樣退到長江流域。這並非虛言,實際北宋和明朝的滅亡就是這樣的,京城被攻破了,整個中樞體系完了,各地或歸降求取功名,明末的吳三桂就是這樣的人。

說人品,于謙更是清廉如水。縱是後來攝行皇權十載的救時宰相張居正,恐亦遜色三分。講操守,少保位極人臣,任人唯賢,不謀私利,不治產業。德才兼備,出將入相,稱得上國士無雙講事功,于少保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嘆于少保嘔心瀝血保大明江山,最後卻落得個被石亨等奸人誣陷而死。抄家時竟找不出多餘的錢財。正是"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朱祁鎮殺了于謙就足夠讓小編黑他一輩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咱們說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李自成的剋星,差點置李自成於死地,卻只因一人最後身亡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明知道不對,為何不勸劉備

TAG:歷史咱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