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8050躍居四版幣幣王,幕後原因觸動人心

8050躍居四版幣幣王,幕後原因觸動人心

80版50元人民幣被稱作四版幣里的軟黃金,就算是品相一般般的現在也都數千元一張了,是它面值的幾十、乃至上百倍,成了名副其實的幣王。

究竟原因何在?

一段不為人知的發行背景

在前三套人民幣中,第二和第三套之所以沒發行五十元券,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還十分貧窮落後,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這種大面額人民幣。

這之前的第一套中雖然也有五十元,不過只是從民國到「新中國」的過渡,當時通貨膨脹十分嚴重,五十元的購買力非常之低。

到了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收音機、縫紉機、自行車等這些在當時價格較貴的東西開始漸漸進入視野,大家在生活中逐漸感到只有五元、十元等小額券別非常不便,需要有更大面額的券別。

而央行在1987年發行第四套人民幣時特意發行50元這種大額券別,正是對老百姓這種呼籲的回應。

當時自行車、收音機、手錶被稱作「三大件」,

是結婚必備之物,猶如現在的房子、汽車

因此,8050元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最典型的證明和代表。

目前存世量極低

80版50元人民幣發行於1987年,那年頭一個普通工人忙活一個月工資也不過二三十塊錢,豬肉、雞蛋也不過一塊多一斤,平時大家的日常生活都能用十塊錢以內的小面額解決掉,一百元幾乎很少派上用場,反倒是五十元在婚喪嫁娶等花費高的場合用的更頻繁,這就造成了它的大量磨損、消耗。

這種大面額在當時使用頻率不高,國家在發行前肯定也十分清楚,因此它們的發行量肯定會比一元、五元、十元這些小面額少很多。

不僅如此,僅僅過了五年,央行因為市面上出來大量高仿的五十元假幣,於是就在1992年發行了新的五十元——也就是9050,隨即便開始對8050隻收不付——8050成為第四套人民幣中第一個只收不付的面額,至今早過去二十多年了。

須知那時跟現在可不一樣,大多數老百姓還沒什麼收藏意識,一聽說停止流通,生怕砸在自己手裡成為廢紙,所以大都立馬拿去銀行換掉了,銀行對它的回收相對而言更徹底。

發行量較少、消耗較大、回收較徹底——以上這三個條件就決定了8050目前的存世量很少。

在講究「物以稀為貴」的收藏界,這可是一張金字招牌。

設計大氣、高貴,彰顯王者之風

除了上述這兩點主要原因之外,8050的整體設計在第四套中也是出類拔萃、獨樹一幟的:鈔面是一種明黃和墨綠相中和的顏色,顯得富貴而含蓄、奢華卻又低調。

鈔正面的工、農、知識分子頭像,充分契合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國體和政權性質。

鈔背面是源遠流長的炎黃子孫母親河——黃河怒濤奔涌,大氣磅礴的畫面,十分壯觀、莊嚴,讓整張鈔看起來顯得大氣厚重,彰顯王者之風。

在上述這三個條件的綜合作用下,8050成為第四套人民幣的幣王,也就不難理解了!

10萬+用戶已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福藏品 的精彩文章:

這枚50元幣王你知道嗎 第四套錢幣市場價曝光

TAG:中福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