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之間爭的不是貿易,是對未來世界的主導權

中美之間爭的不是貿易,是對未來世界的主導權

作者:肖磊看市

近期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絕對是全球經濟領域的關注重點,中美作為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任何一個突發性事件,都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的變化。

做宏觀和全球投資市場分析這麼多年,我的一個感受是,無論從事任何職業,做任何投資,想要有足夠強的競爭力和勝率,一定要對世界發生的變化有很深刻的思考。

一直以來,中國有句古話,束縛了很多人,這句話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認為這句話的局限性在於,它要求人們先「掃一屋」,但實際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動力和目標,掃一屋這件事件,你永遠做不好,也不會持續去做。

因此,我總結的另一個認知,叫「不識全局者,難識一域」,投資市場更是如此。人的動能,來自於對看不見的,未來世界的嚮往,就像有人這樣說,如果你想讓一群人造好一艘船,首先應該激發他們對大海的嚮往,而不是反覆強調如何去做好一塊甲板。

長期看,真正在投資市場擁有一定成就的投資者,對所有的事情,以及對世界發展都有很強的自我認知,絕對不是沉侵在眼前的苟且。當然,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需要更大的支撐力,去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

言歸正傳。

中美之間的關係,看上去大的趨勢依然是合作,但從本質上來說,已經變成了不可調和的競爭和博弈關係。

貿易摩擦問題,有很多種,比如日本、英國、德國等,都跟美國發生過各種貿易摩擦,但並不代表兩國的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美之間的隔閡則不同,貿易摩擦僅僅是一個表象。

為了維護其微妙的關係,中國和美國都在隱忍自己的價值觀,直到特朗普上台。

美國的情況很簡單,其國家公共債務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財政和貿易雙赤字難以消除,維護這樣一個體制的第一種邏輯是,美元依然是全球霸權貨幣,其全球性交易、儲備、利潤分配能力無可替代。但問題在於,美元在全球的分配也出現了極度不均衡的情況,中國擁有的美元外匯儲備一度佔到全球美元外匯總儲備的60%。長此以往,除非美國冒著極大的信用和經濟動蕩風險,廢除現有美元,建立新的主權貨幣體系,否則的話,中國將擁有對美國所有經濟資源的影響力,因為中國可以收購任何美國允許收購的市場。

如果現有的經濟運行邏輯不會發生重大改變,美國並不想廢除美元,那麼美國想要償還超過20萬億美元的公共債務,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問題並不是無解的,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擠壓中國,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出口國,把貿易逆差全部抹平,並藉助出口規模,提升國內稅收,製造一輪巨大的財政盈餘,並持續至少十年。美國似乎沒有這個耐心。

第二種辦法是,大規模製造通脹,促使美元貶值,稀釋美元的購買力,降低債務和赤字負擔,財政收入從數字上可能會出現膨脹的情況,實際上債務也就會被稀釋。但問題是,通脹一旦出現不可控的情況,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製造出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以及全球對美元的拋售,各國對尋找可替代交易媒介的意願會更加強烈,美元地位可能會從根基層面遭到動搖。

另一種方法比較特殊,就是在不加劇跟中國關係惡化的條件下,慫恿或刺激某個地區發生重大規模的戰爭,美國可以盡情的賣武器和借錢給相關國家,如果戰爭有足夠大的規模,牽扯的雙方有足夠的影響力,對美國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比如在中東,如何把事情搞大,最好是把俄羅斯和歐洲各國拖入戰爭,那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你是美國人,你會怎麼做?

當然,這還要看外部環境的變化。就在此時,英國等跟俄羅斯關係持續進入冰點,互相驅逐外交官等。而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訪美,兩國在10個關鍵領域簽署了總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協議(要知道中國跟美國2017年的總貿易額也不過6000億美元),這些協議預計將給美國創造75萬個就業崗位。實際上這些協議裡面,主要還是在武器和能源領域。

等到薩勒曼訪美結束之後,特朗普發了一個推文,意思是,讓俄羅斯準備好接收美國的智能導彈。敘利亞空襲由此拉開帷幕, 前天,美英法三國以「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實施「精確打擊」,空襲了敘利亞相關城市。

因此,可以這樣總結一下,美國未來的戰略有三個,這對於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

其一,跟中國的貿易摩擦遠沒有結束,美國會想盡各種辦法製造貿易摩擦,刺激中國在各個領域的開放,並不斷提高中國的出口成本,不僅自己會提高關稅,還會要求盟友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抑制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其二,美元可能會進入新一輪的貶值周期,這種貶值是戰略性貶值,不一定會在美元指數上體現,但基於大宗商品等市場的通脹已經是可預期的事情;其三,中東的戰亂再次開始了,而且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

思考到這一層,可能大部分情況就已經差不多了,也不想再往下思考了。但我們可以繼續嘗試往下思考。

美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聚集了全球很多精英和思想家,因此,在美國眼裡,真正的敵人,不是對自己不友好的國家,而是對自己不開放的國家。美國的想法是,只要你願意搞市場經濟,只要你對我開放,我就有這個自信,佔領你的市場。

因此,美國真正的敵人,應該是像朝鮮這樣絕對封閉的國家,另外就是像俄羅斯這樣,逐步將各類市場國有化的國家,普京對於美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中國則不同,自從跟美國發生貿易摩擦以來,不僅沒有收縮對外的開放度,而且連續出台各種進一步開放金融等市場的政策,最近甚至在研究開放更多敏感領域,比如在三亞開放一些博彩相關領域等。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一個陷阱,美國在用某種方式刺激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可能是最正確的一種策略。

中國目前掌握著超過1萬億的美國國債,很多人提議拋售美國國債,給美國來一個金融核彈,實際上這種想法是比較幼稚的,美國現在巴不得你趕緊拋售美國國債。4月6日的時候,美國財長姆努欽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關於中國有可能將拋售美債作為殺手鐧這一做法,「完全不在乎,因為美債有很多買家。」

事實是,美國的很多企業,包括蘋果等高科技公司,資金持續迴流美國,其充裕的現金流不知道幹什麼使,購入美國國債已經是一種常態,蘋果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債主。另外,比如巴菲特,一個並不喜歡炒作債券的投資大亨,一度成為短期美國國債大型交易者。這說明什麼呢?中國拋售美國國債,接盤俠太多了,美國確實不需要擔心,而且此時美國最希望看到中國拋售美債,因為如果現在拋售美國國債,那麼意味著中國在美債投資上,做了一次高買低拋。

那麼中美雙方到底在爭什麼?

很顯然,中國的戰略目標,已經不是簡單的自我經濟成長問題,也不是跟美國一些行為在賭氣較勁,中國跟美國所爭的,是對未來世界的主導權,中國如果按照俄羅斯的戰略方式跟美國博弈,可能爭到最後,自己經濟都會陷入到孤立狀態,何談主導世界?

另一個消息大家可能沒有太注意,這次海南的開放政策,雖然是探索性的,但目標非常明確,同時支持海南建立國際能源、航運大宗商品等交易所。這個消息意味著,中國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重塑國際戰略資源的定價權問題。

其實正是由於中國的應對方式出乎美國想像,所以特朗普才屢次不顧一切的放棄自己的承諾,比如就在三天前,特朗普在會見國會議員時表示,他已要求負責貿易政策的官員研究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可能性。而TPP是特朗普最「深惡痛絕」的一個協議,是就任總統後第一個被廢除的談判協議,理由是這個協議可能會傷害到美國的勞工。

更多的博弈正在上演,但重點一定是在金融領域。

中國雖然找對了應對美國挑釁的方法,但中國從戰略上並沒有一個更具先進性的,能夠主導未來全球經濟的可信邏輯,這體現在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難以滿足中國對全球金融的主導性戰略需求。

這種時候,一方面要研究,如何藉助對全球戰略資源的定價,把人民幣變成全球定價、交易和儲備貨幣,另一方面,要更多的思考,未來替代美元的,是不是另一個主權信用貨幣,如果不是,那麼人民幣國際化就面臨著另一個風險。

其實在非洲一些國家,在部分礦產交易等領域,一些企業或個人在跟中國相關人員或企業交易時,不僅不會使用美元,而且也不會使用人民幣,他們開始使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這是一個苗頭,也是一個開始,也就是說,在全球貿易商眼裡,美元和人民幣,不管背後的主權信用是誰,可信機制是一樣的,所承擔的風險是一樣的,這種時候,如果有第三種選擇,對於全球貿易者來說,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數字貨幣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可能會出現「蝴蝶效應」,因為從這種趨勢的變化看,未來全球新的經濟、金融格局的締造,並不是期待出現另一個美元。也可以這麼說,未來替代美元的,可能不是人民幣或歐元等,而是數字貨幣。就像人們對速度的要求一樣,真正替代汽車的,不是另一輛跑得更快的汽車,而是飛機。

全球經濟的數字化,是一場巨大的生態變遷,這種變遷,目前還僅僅在萌芽時代,如果說替代美元的全球貨幣,不一定是人民幣,那麼中美之間對全球主導權的博弈,也可能最後的主角,不是中國和美國。

就在特朗普提出要重返TPP談判之際,之前對TPP非常熱衷的日本,反而說,我們不同意。也就在此時,日本公布了另一個數據,《日經新聞》表示,目前日本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店約為4500家。Coincheck(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表示,和Recruit Lifestyle的合作,將在今年夏天之前,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

站在歷史的長河,人類對貨幣的認知和運用,決定了整個經濟和社會制度運轉的邏輯和效率,但貨幣跟人性之間的距離,實在太近了,近到沒有任何一個人為製造出來的貨幣,能夠更長時間的有效抑制人性的貪婪,從而不去破壞機制。也可以這麼說,人類企圖自己製造出一個靠自我約束來長久使用的貨幣,幾乎都面臨著失敗的風險,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成功過。

因此,美元最初不得去綁定黃金,人民幣等不得不去綁定美元。數字貨幣之所以具有先進性,是因為它用程序的方式,遏制了人性的不確定性,也規避了貨幣制度的不確定性,假設未來人類對貨幣的需求,就是如此,那麼誰最先掌握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和主動權,誰可能就會掌握先機,中國不應該放棄這個機會,因為中國其他所有的條件,比歐洲、日本和美國都好,有十四億人,充滿著對未來世界的夢想,何不更大膽、開放一些?!

文/肖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肖磊看市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戰」更能提升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深度解讀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邏輯

TAG:肖磊看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