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01

不久前,一篇《下不了手開除70、80後,公司死了誰負責?》的文章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年危機的思考。

文章的作者,是年僅26歲的摩拜單車移動端負責人周喆吾。

70、80後越來越尷尬的職場現狀,在這篇文章里可見一斑。

在這個年紀,既要承受家庭和生活的壓力,又要直面在職場夾縫中艱難掙扎的生存危機。

就像張愛玲說的: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面對危機,無論是尋求轉行或是重新開始,都將面臨重重困境。

而且,如果真的等到35歲以後才去思考這個問題,很可能已經無力解決。

經濟學上有個灰犀牛的概念,指那些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大概率風險

顯然,中年危機就是這樣一頭逃不掉的灰犀牛。

雖然它的風險很大,但是人們卻往往選擇視而不見,在舒適區里得過且過。等危機真的到來時,卻已沒有任何招架之力。

第一批被淘汰的人,就是那些明知危機,卻不主動求變、不思進取的人。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02

《你好,面試官》求職者艾春輝,外表是穩重踏實的熟男大叔。

艾春輝一上台就將期望薪資定位為節目中從未出現過的最高薪資80-100萬,令人期待他後面的表現。

遺憾的是,他的表現卻並沒有面試官預期的那麼出彩,最終求職失敗。

主持人李響點評說:在35歲的年紀,想要轉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美國作家喬恩·阿卡夫在《奮鬥的正確姿勢》里提出了職業儲備賬戶(Career Saving Account,CSA)的概念,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做好準備:人脈、技能、品格、勤奮。

用公式來表達,則是:

人脈+技能+品格x勤奮=職業儲備賬戶

簡單說來,就是你認識誰、你能做什麼、你是誰,以及你的工作態度。

先說人脈,職場上,人脈可以給你第一個機會

你的人際網路不僅決定了你是誰,更蘊藏了你絕大部分的職場機會。

作者認為,其實你並不了解自己的朋友圈。除非你真正關注自己的人脈,否則你無法想像自己究竟認識多少人。

他提議,利用便簽記錄和整理你的人脈,進而為那些你希望維護的人脈投入精力

另外,作者還提到,點頭之交至關重要。

點頭之交也即不常聯繫的弱聯繫,這些關係往往能成為你獲得信息和機會的重要因素。

那麼,如何與這些關係建立真正的聯繫呢?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500:弱聯繫》里提到:在社交網路發達的今天,只要認知到弱聯繫的價值,花必要時間去思考弱聯繫圈的維持、拓展策略,並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卻能夠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職場不是單打獨鬥,長期的職業發展離不開團隊協作和人脈支持。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03

人脈給你第一次機會,但如果沒有技能,再多的人脈加持也是枉然。

《離歌》里的毛北,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只是缺乏資源和機會。

後來,飄飄有一個才藝表演的機會,她找到毛北合作。

表演現場,飄飄要臨時演唱一首歌,可是毛北只會最初級的吉他指彈,其餘一竅不通。

不出所料,這場演出簡直是災難現場,5分鐘的表演時間,斷場5次。

飄飄大失所望:就你這樣,給你一萬次機會,你也扶不起來。

人脈給你第一次機會,而技能決定你是否能抓住這個機會。

喬恩說,技能的純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是玩家還是行家

行家,即一個領域最專業的人。

持續打造你的個人專業化品牌,才是職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里也提到:未來是個人之間的競爭,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想要提高競爭力,在職場上變得不可替代,就要為自己增值,充實內在和外在,堅持投資自己。

而技能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最好的投資,掌握後,不會消失,也沒有人能將其奪走。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04

如果人脈代表的是你認識什麼人,技能代表你能做什麼,那麼品格則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

韓劇《迷霧》,金南珠飾演的高慧蘭陷入危機四伏的中年職場危機。

危機之一,是年輕貌美的後輩韓智苑想取代她坐上《9點新聞》的主播位置。

高慧蘭只用了小手段,就把韓智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在她看來,韓智苑作為新聞主播,沒有大格局和理想。

所謂格局和理想,就是追求真相,實現社會正義。

這是她的職業價值觀,也是她的信仰。

換言之,鐵肩擔道義,是一名職業媒體人所必備的品格。

喬恩認為,關於品格,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答案。但毫無疑問,責任感是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責任所在,儘力而為。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堅守良好的品格,能讓你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另一方面,作者也說,品格的培養,難以立竿見影,需要長期培養,需要有所堅持。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

你可以狡黠,可以圓滑,可以裝傻,但一定得堅持自己的底線,日積月累,這個底線就叫做人品。

人品這個東西,平時沒什麼大用,有時甚至看起來很累贅,但是關鍵時刻守住一次,或許就能挽救你的錢,你的前途,乃至你的生命。

你的今天是為未來買單,你現在做什麼,或遲或早,將獲得同類的回報。

而堅持良好的品格,你就始終有行走職場最大的底氣。

05

很多人認為,差不多就行了。

但不管在什麼領域,勤奮都是你通關晉級的必經之路

想要獲得多大的成就,就必定要付出相應程度的努力和思考。

《偶像練習生》C位出道的蔡徐坤,他的成功除了天賦和才華,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努力。

30歲以後的危機,藏在你20多歲的選擇里

作為個人練習生,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接受形同煉獄般的訓練,反覆磨練唱歌和表演技巧等。

生活沒有容易二字,不管是光芒四射的明星,還是普通上班族,想要實現夢想,都需要付出超越極限的努力。

海蒂·格蘭特·哈佛森說:當我們所做的一切早已遊刃有餘,胸有成竹,就是我們最成功的時候

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為一個高手的必由之路,沒有人可以在這條路上偷工減料。

06

差不多的人生,其實差很多。

這種差別,在你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伏筆。

20歲時,令你困擾的問題第一次出現,你選擇了逃避;30歲以後,當它們捲土重來時,你就只剩步步落敗。

因此,如果你預測了灰犀牛正在到來,就要在其變得緊急之前,開始行動,做好準備。

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你現在做的事,決定你十年後的生活。

歌德說,人人都想成功,但沒有人想要成長

而從未停止學習和成長的人,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

作者:葫蘆僧,精讀主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初入職場,比工資更重要的3件事
這6本書,讓你的思想不自覺地發生改變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