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安東平湖的禁漁經 「封」湖開「路」

泰安東平湖的禁漁經 「封」湖開「路」

禁漁期靠岸修整的漁船

廢棄的網圍

今年4月1日,黃河禁漁期制度正式實施,為期三個月,這是黃河首次實施流域性禁漁,其中山東泰安東平湖也在禁漁區域範圍內。根據實際情況,東平當地把東平湖禁漁期調整為4月1日到8月31日,長達五個月,較往年延長一個月。禁漁幾十年,東平湖已經不單單「禁」,而是邁入了綜合整治的步伐,看似是「封」,其實是為保護生態環境和增加漁民收入開了新路。這些年當地漁民也已經習慣並且有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相較於往年,今年較大不同是,東平湖中所有網箱網圍全部被取締完畢。這一舉措,對當地漁民影響頗大。記者走訪東平縣老湖鎮和舊縣鄉兩個鄉鎮發現,網箱網圍的取締增加了普通漁民的收入。而養殖戶卻受影響不小,隨之也波及了周邊產業鏈條。文/圖記者劉雲鶴

延長禁漁期

王李屯村屬於東平縣老湖鎮,位於泰安市東平縣西北,坐落在東平湖畔。全村有上百戶人家,打魚養魚的佔到一半,是典型的漁村。

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路進入村子,村民居住的地方位於公路東側,往西就是東平湖。路兩旁挖了很多樹坑,上午10點多,一些村民開著三輪車拉著一車樹苗挨個放在樹坑旁邊。樹苗不小,幾個村民一邊喊著口號一邊往下抬。加上來來往往的車輛,聲音相對於西側的湖面,顯得有些喧囂。

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透藍。湖面很平靜,旁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有些破舊。

「現在不能進湖捕魚,禁漁期一直到8月底,比往年還要長,村裡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70後」的村民李亮(化名)說,村裡祖祖輩輩都打漁為生,他也算得上村裡最後一批漁民,「年輕人都走出去了,不願待在小漁村。」

4月1日,黃河禁漁期制度正式啟動實施,禁漁期從4月1日12時到6月30日12時,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根據省內實際情況,也發布了「關於黃河禁漁期制度的意見」。

記者從東平縣水產局了解到,東平湖禁漁期從4月1日0時到8月31日24時,比國家層面的禁漁期延長兩個月。「專門請了專家過來考察調研,主要是根據氣候水溫以及魚類的生長期等條件來決定禁漁期的長短。」東平縣水產局安全生產科科長屈玉說,較往年也延長了一個月的時間,去年禁漁期到7月底。

「延長禁漁期有利於增加產量,比如之前我們投放螃蟹苗,5月份投的,7月份捕撈,投進去時如紐扣那麼大,等兩個月後撈上來差不多有2兩重。」老湖鎮鄉村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賈勇說,「但是後來我們發現,時間再晚一兩個月打撈的話螃蟹就能長到一斤多,甚至2斤。」

取締網箱網圍

4月的漁村比往年平靜。

走在村裡,房頂上、大門口以及村民的院子里,到處都能看到綠色的閑置網箱。湖旁有一個醒目的藍色大牌子,上面寫著「湖內嚴禁投餌違者重罰」。

「就是不允許在湖裡投網箱進行人工養魚了。」李亮說,「我家所有網箱加起來有3000多平米,養魚的村民平均每家都有幾千平網箱,去年全部撤了,以前這個季節,村裡養魚的人家可都在湖上忙著,現在你看湖上哪有人。」

現在不僅是王李屯村,整個東平縣都禁止在湖中從事人工投餌性網箱養殖或其他可能污染飲水水體的活動。

記者從東平縣水產局了解到,以前這裡的漁民用網圍網箱養魚,25萬多畝的水域面積,養殖面積超過了一半。養殖密度大加上人工投餌,東平湖水一度富營養化,局部水域水質降到了V 類。「一片亂象,我們老百姓說,根本插不進腳去,除了基本的航道之外全是網箱網圍。」賈勇表示,「那時候很多漁民都跑到東營那邊去打漁。」

從2017年初,東平縣開始逐漸取締網箱網圍的養殖方式。賈勇告訴記者,之前平均每個漁村有八戶十戶的人圈一塊湖面進行人工養殖,每家都有幾千平,現在扯掉了,大大增加了捕撈麵積。據統計取締後,漁民平均收入有5到6萬元,之前一年平均收入也就一兩萬元,「比之前增加了五六倍。」

他舉例稱,原來一個村十戶的話,每戶能達到十萬收入的話,總收入是一百萬,一個船上要是達到五萬多收入的話,一百條船的收益要比那個高的多。「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惠及大多數人。」

養殖戶迎來新生活

舊縣鄉屯鋪村的王女士今年50歲,從20多歲嫁給丈夫後就開始打魚,十年前轉為養魚,這些年靠養魚供三個孩子念完大學。

「我們家當時也有3000多平,投入的成本不小,一個網箱根據大小不同,幾千塊錢不等,質量好的能用好幾年,不好的一兩年就壞掉了,還有魚苗,成本最高的還是魚苗。」王女士說,「撤網時魚苗還太小,不能當成魚賣,價格賣得很低,虧了不少錢。」不過所幸的是,當地政府對養殖戶按照每畝900到1000元不等的補貼,挽回了不少損失。王女士介紹村裡養魚的有20來戶,不能養之後多數人已經外出打工了。

「也不僅是我們受影響,別的環節受影響也不小。」李亮的妻子告訴記者,每年家裡賣魚的時候都會僱人幫忙,還有收魚的商販,以及周邊的小工廠,「我們周邊關了不少小廠子,比如魚料廠,網箱廠等。」當天上午見到李亮夫婦時,他們正在家中和幾個鄉親喝茶。李亮開玩笑道,「平時哪有這閑工夫。」

之前過完春節,李亮和妻子就開始在水中插竹竿,投放網箱、魚苗。投完魚苗後,他們每天五六點就開始起床忙活著割草、餵魚、撈草等,忙到日落回家。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十幾年,一下子停下來,兩口子覺得很不習慣。不能養魚後,今年年初李亮還跟著老鄉去了江蘇,準備找個賺錢的新營生。

「當了大半輩子漁民干別的很不習慣。」李亮一邊抽煙一邊說,不過這是大趨勢,不能被甩下。

「理解」更重要

禁漁到取消網箱網圍,是為了保護東平湖的生態環境,這一點已經在漁村形成共識。其實,最開始,東平湖的綜合治理並不是一番風順,多數人不理解。

老湖鎮漁政站站長於連冬說,自己從事漁政工作十幾年,東平湖已經不單單是通過簡單禁漁的方式來保護生態環境,而是採取了很多措施綜合整治,科學治理。

為保護水源水質,改善東平湖環境,東平縣政府通過漁政執法,加強巡邏,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稠網密箔等違法作業行為。同時還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池塘改造項目等綜合整治。

東平湖還劃定了五個常年禁漁區,用調整生態的方法凈化水質……「湖裡的魚數量多了,種類也多了,東平湖的水質現在整體穩定在III類以上。」於連冬說。

賈勇回憶,前幾年禁漁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漁民偷偷跑到湖裡去打漁,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除了執法嚴外,主要是漁民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了,「包括取締網箱時也是如此,你前腳撤了,他後腳又扯上了。」那時,除了固定的巡邏人員,村裡的村幹部以及從各個部門抽調的工作人員整天靠在湖裡監督,就是做漁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綜合治理的意義。「從湖裡做到岸上,在湖裡做工作,到他們家裡做工作,磨破嘴皮子。」賈勇說道,「欣慰的是,大部分人都漸漸理解了,不過也有極少數的人繼續進行違規操作,那隻能採取強制手段。

賈勇介紹,漁政執法,一旦發現違反規定的行為先警告再出現就開罰,「不是為了罰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漁民形成這種意識,不過這個需要時間。」

編輯:東平縣新聞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平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東平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