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被《紐約時報》「遺漏」的中國女性,除了林徽因還有她

被《紐約時報》「遺漏」的中國女性,除了林徽因還有她

編輯:崔相光

(美國《紐約時報》官方網站截圖)

自今年3月8日起,美國《紐約時報》每周四在官網推出「被遺漏的」(Overlooked)欄目,講述一些(已故)女性的故事,以及她們給社會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記,因為她們的去世在此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對於這麼做的原因,《紐約時報》解釋稱,是因為自1851年創刊以來,該報的訃聞一直以白人男性為主,此舉是為了彌補當年因「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

而在上周(當地時間4月11日)登上「舊」訃聞的主角是中國著名建築家和作家林徽因。訃聞以《林徽因與梁思成:探索、挽救中國古建築的伴侶》為題,介紹了林徽因的一生及她與丈夫梁思成在中國古建築方面的貢獻。

(美國《紐約時報》官方網站截圖)

報道稱,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中國杭州,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在日本東京,兩人於1924年一起前往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讀書。林徽因對讀建築學很感興趣,但賓大的建築學院沒有接收她,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讓年輕的女士與年輕的男子一起工作到深夜不合適。

「我認為,他們把彼此視為夥伴,不是商業夥伴,而是人生伴侶。」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藝術教授夏南希(Nancy S. Steinhardt)在接受《紐約時報》電話採訪時說,夏南希研究過他們的工作——「分不清他們的繪圖或文章中哪部分是誰做的,他們是一個團隊。」

林徽因和梁思成。(圖片來自美國《紐約時報》)

梁思成後來前往耶魯大學(Yale)擔任客座教授,並成為1949年設計曼哈頓的聯合國大樓委員會中的中國代表。林徽因由於要照顧家人,又患病在身,留在了中國。1955年4月1日,她因肺結核去世,享年51歲。

除了林徽因,在3月8日該欄目創立伊始刊登的15位傑出女性中還包括一位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秋瑾。《紐約時報》以「中國的聖女貞德」為題「補」登了秋瑾的訃聞。

(美國《紐約時報》官方網站截圖)

報道說,和出生在19世紀末大多數中國女性不同,秋瑾對美酒、寶劍和製造炸彈充滿熱情。她從小就寫詩,研究花木蘭等中國女俠的事迹,幻想有一天能夠青史留名。1907年7月15日,時年31歲的她被控陰謀推翻滿清政府,遭清軍斬首,這最終成就她作為中國女權主義與革命先驅的美名。時至今日,她還經常被稱為「中國的聖女貞德」。

此外,《紐約時報》還引用了秋瑾在日本求學時所作的詩句:

在這首題為《有懷·游日本時作》的詩中,秋瑾寫到「日月無光天地昏,沉沉女界有誰援?釵環典質浮滄海,骨肉分離出玉門。放足湔除千載毒,熱心喚起百花魂。可憐一幅鮫綃帕,半是血痕半淚痕!」藉由此詩,秋瑾也總結了自己的人生。

(美國《紐約時報》官方網站截圖)

除了已經刊登的幾期訃聞之外,《紐約時報》還在其官網開設了互動欄目,網友可以向其提供「被忽略女性」的候選人。

期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更多的華人女性入選。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2018年4月13日,紐約時報補發林徽因訃聞,「彌補當年因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

美國《紐約時報》,2018年4月11日,Overlooked No More: Lin Huiyin and Liang Sicheng, Chronicler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美國《紐約時報》,2018年3月8日,Qiu Jin A feminist poet and revolutionary who became

a martyr known as China』s 『Joan of Ar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外媒聚焦兩會閉幕:中國大刀闊斧改革,釋放穩定信號
重點查華人!入境各國到底能帶多少現金?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