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丹·紐曼:重獲信任

丹·紐曼:重獲信任

譯新社關於尼曼新聞實驗室2018年行業預測

第145篇推文

「我相信我們最終會說服公眾:新聞機構的所有報道都是真實的。」

作者丹·紐曼

( DAN NEWMAN)

還記得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嗎?那時任何事情似乎都皆有可能;那時任何有點想法的人都能創建一個雅虎地球村頁面,收集大量的迷笛音樂;那時錯過一堂課的學生可以在臉書上與同班同學彼此交流,交換課堂筆記。這些都發生在互聯網發展早期,人們懷著善意建立了人際關係網路。我們天真地以為未來會在以前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緊密聯繫的全球性社區。但如今的局面卻是各大社交平台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孤立,深化了人們的群體性思維,過濾泡沫的現象也愈加明顯,黨派分歧也越來越大。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制度將我們劃分成了同質化群體——我們忽視彼此,也不再相互理解了。

由於各大平台不斷優化的目的是節約用戶時間,迎其「喜好」,而不是促進用戶間有意義地交流,所以為了迎合受眾,網頁上傳播的內容往往帶有偏見,甚至是虛假的。有人認為:所有新聞不論其信源是否可靠,都不值得信任。目前的局面又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這些人的世界觀。

人們都渴望記者可以透明真誠地講述故事的真相。2018年,我們將致力於使新聞機構重獲受眾的信任,這將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反過來,媒體也將幫助我們與受眾重新建立良好關係,重獲受眾信任。而這一切都始於提高新聞透明度。尤其對各大數據平台而言,新聞消費者們如果能真正理解故事發生的全部背景(信源、觀點以及歷史報道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演算法無形地控制了我們在社交網路和聚合器上看到的報道,所以透明度不僅包含報道故事本身的透明度,還包含演算法的透明度。

去年我們在這些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各大新聞機構更加註重成為更好的「解釋者」,它們相互交流,為講述故事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終於,臉書發現自己無意中參與了惡意的信息傳播,隨即也開始更好地識別新聞來源,屏蔽散布虛假新聞的廣告。最令我激動的是信託項目採用了一系列指標,藉此我們可以將出版物編碼到頁面的元數據中,向觀眾展示與新聞質量最相關的指標,來幫助這些聚合平台——臉書、推特、谷歌和必應。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那些為新聞行業創造數字產品的人們需要挑戰自己,探索如何才能持續創建平台以提高透明度,促進問責制和社區建設。我們將支持新聞編輯室的同事們有效地講述故事。我相信我們最終會說服公眾:新聞機構的一切報道都是真實的。

作者介紹:

丹·紐曼是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創意副總監。

此平台為西安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指導的學生自媒體編譯實踐平台,所譯文章僅作學術交流和業務探討,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轉載請註明來自「西外譯新社」。

編譯丨曹倩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外譯新社 的精彩文章:

艾倫·舒恩:受眾心理的轉變與微目標媒體的興起
皮亞·弗雷:將用戶視為個體

TAG:西外譯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