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孫子耍了《紐約時報》,又騙得了普利策獎!他成就了西方新聞界的下流典範!

這孫子耍了《紐約時報》,又騙得了普利策獎!他成就了西方新聞界的下流典範!

GIF

1932年,已經48歲的《紐約時報》記者沃爾特·杜蘭蒂先生,迎來了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他憑藉自己骨子裡噴射出來的無恥天賦,拿下了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利策獎


?沃爾特·杜蘭蒂

這位生活中喜歡吸食鴉片勾搭年輕姑娘的大牌記者,以長期全盤不加思考的歌頌、讚美、吹捧蘇聯,馳騁廝殺於西方新聞界。他的虛假報道培養了一大批不明真相或智力低下的歐美小粉紅。而最可悲的是,那些富有正義感、勇於揭露真相的純種左翼記者反而遭到杜蘭蒂粉絲的強烈抨擊... ...

杜蘭蒂擁有眾多頭銜:蘇聯問題專家、斯大林的崇拜者、《紐約時報》傑出記者、人們甚至還給他扣上了新聞界左派鬥士的美名。(老杜肯定心想:這幫大SHA B!我可從沒說過自己是左邊滴!)以至於聯邦調查局曾一度懷疑杜蘭蒂是美國GCD的秘密成員,但FBI在調查了一圈後得出結論:這孫子就是一大騙子!他跟GCD沒有半毛錢關係!

其實對於杜蘭蒂先生而言,無論左、中、右、小粉紅、還是新聞界的同行,在他眼裡統統都是辣雞,這些人只是他通往名利場的墊腳石而已。

杜蘭蒂最大的危害在於他像攪屎棍一樣,混在左派隊伍中毫無智商的搖旗吶喊,使得20世紀40年代後,給GCZY在西方留下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

|

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對於西方人來說是個神秘的地方,他們對這個新生的制度與國家充滿了好奇。杜蘭蒂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從1921年開始,他作為《紐約時報》記者長駐蘇聯。通過對這個國家的細微觀察,他在早期報道中成功蒙准了斯大林同志將上升到權力頂點,而托洛斯基終將被毀滅! 這確立了他的國際聲譽。

杜蘭蒂曾寫道:「他(斯大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這位喬治亞皮匠的兒子在他外表那看似簡單、粗暴的背後,隱藏著冷血的精明。」

1931年,杜蘭蒂以《紐約時報》發表的13篇讚美蘇聯五年計劃的系列文章,獲得了1932年普利策新聞獎。這使他過度自信並蔑視他的同行。


美國聯合新聞的左翼記者尤金·萊昂斯早期是一名絕對純種的共產主義者。20世紀30年代他也長期駐紮在莫斯科。萊昂斯開始以為杜蘭蒂是自己信仰上的同路人,但他後來發現自己錯了!他看清杜蘭蒂是什麼貨色,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左派鬥士。

?尤金·萊昂斯

他公開批評杜蘭蒂是一名不誠的新聞人。萊昂斯在1937年的《烏托邦任務》中寫道:

「杜蘭蒂先生在蘇聯的生活是愜意、優待的。他住在專門為他提供的寬敞公寓內,配有專車,每日享受豐盛的餐點與性感女服務生的陪伴(老夥計在莫斯科的情婦同時還身兼秘書與女僕的職務)。這是杜蘭蒂在西方國家工作時所無法想像的。」

|

大饑荒1932~1933

1931年末,由於蘇聯集體化等一系列人為錯誤,造成了嚴重饑荒。政府禁止外國媒體進入災情嚴重的烏克蘭和北高加索。但他們卻為杜蘭蒂這個大牌新聞人開了綠燈。杜蘭蒂心領神會莫斯科的意圖,他在災區溜達了一圈後,發表文章稱:

「只有一些農作物歉收,沒有饑荒或真正的飢餓,也不可能有。」

- 紐約時報,1931年11月15日,第1頁

「敵人和外國評論家可以說出他們想要的東西,在家裡疲憊和沮喪的人可能會在負擔下呻吟,但蘇聯人民的青春和力量與克里姆林宮的計劃基本上是一致的,相信這是值得支持的!「

- 紐約時報,1932年12月9日,第6頁

「任何關於蘇聯饑荒的報道,今天都是誇張或惡意的宣傳。」

- 紐約時報,1933年8月23日

但在1934年,這孫子同英國大使館官員喝酒時,無意間說漏了嘴,他表示在大饑荒中約有一千萬人可能因飢餓而死亡。(對於1932~1933烏克蘭饑荒期間,烏官方給出的死亡數字是700萬~1000萬,這個存在很大爭議。其實具體人數已經很難統計,國際上一致認可的是最低不會低於200萬人!)

杜蘭蒂知道真相!他長期呆在蘇聯,他心理比任何人都清楚烏克蘭、哈薩克、乃至全蘇聯正在發生什麼。但是他睜眼說瞎話與裝孫子的功力卻可以掩蓋事實!他經常用一句話來回擊那些批評蘇聯集體化運動的人:

「如果不打破雞蛋,你就無法烹制出煎蛋。」

- 紐約時報,1933年5月14日,第18頁

通常,在莫斯科的西方新聞人大都不願意去趟這鍋渾水。如果蘇聯認為某位記者的報道不夠友好,就會取消他的簽證,讓他滾蛋。但如果他們的報道夠積極向上,記者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特權,例如豪華住宅與生活特供... ...

所以記者們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行為準則:他們認為無論俄國死多少人,那都是他們自己的事,犯不著去得罪斯大林。他們呆在莫斯科只需要每天說說假話,或乾脆閉嘴不說話,就能像杜蘭蒂一樣輕鬆成為「蘇聯人民的好朋友」

|

照亮黑暗的人們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混在莫斯科的那些「杜蘭蒂們」一樣。總有一些遵從於內心良知的新聞人,他們不受恐懼、偏愛和利益的影響,始終堅持公正與真相。

1932年9月,一名威爾士的年輕記者加雷斯·瓊斯,通過一些零星消息了解到蘇聯南部發生了嚴重饑荒。但由於莫斯科的新聞審查制度,使得蘇聯就像一片黑暗森林,誰也不知道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加雷斯·瓊斯

瓊斯於1933年3月5日抵達莫斯科,並私下採訪了一些外交官和記者。他們偷偷告訴瓊斯「不只是烏克蘭,很多地方都在餓死人... ...」。五天後,瓊斯悄悄乘火車前往烏克蘭。

由於沒有官方文件授權,他在列車進入烏克蘭境內前下車,步行偷渡過境。在沿途沒有監督人員的陪同下,他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切:

「我走過了12個集體農莊,哭聲無處不在... ... 沒有麵包,我們沒有麵包超過兩個月了。農民正在吃牛飼料,只剩下一個月的供應。他們告訴我,很多人已經死於飢餓,很多人都快死了!」

「有好心的農民提醒我,晚上千萬不要出門,因為已經有太多被餓到絕望的人了... ...他們很容干出絕望的事... ...」


?瓊斯在烏克蘭期間的日記

1933 年3 月29 日,瓊斯在回到柏林舉行了新聞會,他如實發表了文章。大標題為:「FAMINE RULES RUSSIA」-「飢餓主宰下的俄國」

包括《倫敦標準晚報》、《紐約晚報》、《芝加哥每日新聞》《倫敦早報》等十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刊登了瓊斯的文章,在歐洲與美國引起很大震動。


?《倫敦標準晚報》 1933年3月31日

然而,在不到24小時內,那位當時全球收入最高的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蘇聯問題專家杜蘭蒂先生立刻對瓊斯進行回擊。他在《紐約時報》發表標題為:「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 -「俄國人雖然飢餓,但並不挨餓!」的文章。(真特么是神一樣的邏輯)

「我對這種所謂的饑荒進行過詳盡調查......雖然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糧食短缺... ...但並沒有出現因飢餓而造成的死亡,一些死者只是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疾病而死亡的......」

瓊斯被杜蘭蒂這個新聞老油條的文字遊戲氣的差點吐血... ...5月13日,瓊斯在《紐約時報》反駁杜蘭蒂,他憤怒的寫道:

「莫斯科的審查制度,已經使新聞工作者成為委婉說話的人,他們將『饑荒』稱為『食物短缺』,將『飢餓至死』軟化為『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疾病而死亡』... ...」

然而,瓊斯雖然說出了真相,但主流大眾卻並不認同。已經50歲的杜蘭蒂,憑藉大牌記者身份與普利策獎的鍍金,在大眾面前具有絕對的輿論導向!瓊斯反而被人攻擊為「混跡在莫斯科的西方記者騙子」

其實,就在瓊斯刊文的四天前3月25,另一位信仰共產主義的英國記者馬爾科姆·蒙格瑞奇,在《曼徹斯特衛報》連續發表了三篇題為「THE SOVIET AND THE PEASANTRY」-「蘇維埃與農村」的觀察筆記。在第二篇副標題為「飢餓的烏克蘭」中寫到:

「牛和馬都死了、 田地被廢棄、儘管現在氣候適中但收成依然微薄、根本沒有麵包,任何地方都沒有麵包,也沒有別的東西,只有絕望和困惑。」


?馬爾科姆·蒙格瑞奇

(他青年時代被共產主義所吸引,1932年他前往莫斯。但在經歷了集體化與大清洗後,他失去了信心)

蒙格瑞奇也是在1933年初未經蘇聯許可下,偷偷潛入烏克蘭與高加索地區進行調查的。他將報告藏在外交郵袋中寄回英國,從而避免了新聞審查。但蒙格瑞奇迫於他那些左派同志的壓力,文章被刪減後,只能採用匿名發表。導致在當時並沒引起關注。當蒙格瑞奇看到杜蘭蒂駁斥瓊斯的文章後評價道:「杜蘭蒂是我在新聞界遇到的最大騙子!」

杜蘭蒂用「權威」否定了饑荒的存在,為西方媒體定下了報道的基調。

|

瓊斯與中國

瓊斯從此登上了蘇聯的黑名單,主流的新聞媒體在蘇聯外交部的嚴重抗議下也不再敢僱傭他。他在1934年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

「唉!你會非常高興地聽到無所畏懼的小瓊斯已經登上了OGPU(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的黑名單,並被禁止進入蘇聯。我聽說在莫斯科的秘密警察檔案中給我定下了一長串罪行,其中大部分是說我從事間諜活動... ...」

1934年,瓊斯前往遠東,開始了他稱之為「World Fact Finding tour」的世界真相發現之旅。九一八事變後,使他敏銳察覺到了日本對中國與整個亞洲領土的野心,他志在寫一本關於日本人在遠東意圖的書籍。

瓊斯1935年到達中國廣州,於同年6月20日在湖北漢口採訪了張學良,之後他一路向北,到達北京、蒙古等地。沿途他記錄了很多中國人表示絕不屈從於日本侵略的決心。


?瓊斯在蒙古

令瓊斯沒有想到的是死亡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1935年8月,他在蒙古與滿洲的邊境地帶被土匪綁架,而綁匪在等待贖金期間,莫名其妙的將他槍殺。這不由得令人意味深長、充滿了聯想。


?瓊斯中國日記

(可以看到日記本是在中國購買,封面寫有「上海中華書局」)

當時的蒙古與滿洲分別屬於蘇聯與日本勢力範圍。日本人清楚知道,瓊斯這愣貨回到歐美後,肯定會以1933年報道烏克蘭饑荒的無畏方式向世界揭露他們在遠東擴張的野心。而蘇聯的NKVD想必早就盯上他的行蹤。雙方都有充足理由幹掉他!他必須得死!這就是一個說真話記者的代價!

就像後來一位評論家說的那樣:蘇聯人知道他在俄國發現了什麼,日本人也知道他在遠東找到了什麼... ...

|

撤銷1932普利策獎

1933年11月美蘇建交。杜蘭蒂作為兩國的友誼大使,混得更加風生水起。他被獲准陪同蘇聯外交部長馬克西姆·李維諾夫前往美國談判。在酒店舉行榮譽晚宴上,杜蘭蒂這個大騙子被人在場的政客們上流社會評價為「美國這個時代最偉大外國記者之一」


?1936年紐約外交記者協會午宴

(杜蘭蒂坐在中間,左右分別為蘇聯塔斯社與路透社高層,這張照片很好的表現出了老杜「左右逢源」的混圈子功底!)

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20世紀50年代,隨著更多關於1932~1933烏克蘭饑荒的資料被解密,杜蘭蒂曾經發表的文章遭到越來越多質疑,《紐約時報》不再與他合作,他遭到同行們的唾棄。杜蘭蒂晚年很難再找到工作,經濟陷入窘迫,他於1957年去世。

從20世紀90年代年起,烏克蘭民間與官方開始呼籲撤銷杜蘭蒂在1932年獲得的普利策獎,就連很多俄羅斯人也表示支持。(俄國人覺得烏克蘭把「大饑荒」這筆賬算在自己頭上是不公平的,他們覺得老子當時也死了很多人!我們也是受害者!你要討債也應該去找那個喬治亞人拚命,他把我們禍害的也很慘!)

但截止到2003年11月,普利策董事會已經兩次拒絕了撤回該獎的提議。他們承認杜蘭蒂在很多報道中存在惡意欺騙與隱瞞。但碰巧的是他參選的那13篇文章,是關於介紹蘇聯五年計劃方面的稿件,並不涉及1932年饑荒... ...

2008年後,《紐約時報》終於扛不住了,發表聲明稱杜蘭蒂是該報歷史上的一個恥辱,並宣布支持撤銷杜蘭蒂普利策獎的呼聲!

2011年美國新聞界成立了「沃爾特·杜蘭蒂新聞謊言獎」,該獎每年都會授予那些發布不實報道的媒體記者,以此來諷刺他們背離職業道德的行為。


?以杜蘭蒂形象設計的獎盃

鼻子被做成了說謊的匹諾曹


?沃爾特·杜蘭蒂新聞謊言獎頒獎現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0世紀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從西班牙到敘利亞,79年後國際縱隊的重建
蘇聯的黑色遺產:沃爾庫塔,一座瀕臨死亡的城

TAG:20世紀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