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故障調查完成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故障調查完成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今天從國防科工局獲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近日基本查明,改進後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核,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火箭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根據分析模擬計算及地面試驗結果,故障原因為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目前,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隊伍在全面落實故障改進措施的基礎上,正在開展遙三火箭研製生產,計劃於2018年底擇機發射。後續,長征五號遙四火箭將實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

圖片:魏京華、褚洪傑攝

新聞深一點

12

「胖五」失利,但時間不會白白流失……

對昵稱「胖五」的中國大火箭長征五號,和關心中國航天的人們來說,2017年7月2日19時23分這個時刻,凝結的是震驚和遺憾。準時發射升空的長五火箭,飛行途中出現異常,導致發射任務失利。

第一時間發布的消息,霎時間驅散了長五驚天動地直衝雲霄帶給所有人的興奮。現場有人忍不住流出了眼淚,而對航天人來說,在那一刻更可能是痛苦的沉默——失利帶來的壓力,留下的陰影,和滿腔心血的突然化為烏有,都讓人一時間難以承受。

「十年磨一劍」的長五這枚大火箭,在去年首飛成功後,作為飛出大氣層的運輸工具,大大提升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能力,給未來的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載人登月、火星探測等計劃中或設想中的探索任務,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想像的空間。這一次的二度發射,仍然是一次試驗任務,再次檢驗大火箭的性能,看它是否能夠從此承擔起將更重的航天器送入太空軌道,或是讓航天器向宇宙深處飛得更遠的重任。發射失利,原因還在調查分析,但客觀上確實可能會延緩長五火箭正式加入太空運輸系統並發揮效用的時間。

眾所周知,航天事業展現著人類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體現了放眼人類生存發展長遠的眼光。與此同時,它也是高風險、高難度、高投入的勇氣型事業。人類的航天史上,挫折、失敗並不鮮見,甚至有過讓人傷痛的犧牲。但太空探索事業,飛出大氣層乃至飛出太陽系的夢想,從來沒有因為挫折而停滯,也從來沒有因為失敗而消損信心。更多的,是以那些失敗為起點,翻越過一個又一個高度。中國航天事業迄今走過的60餘年征程,也同樣上演過這樣蕩氣迴腸的故事。

真正的勇氣和智慧,體現在如何對待失利乃至失敗。這個真實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1962年3月21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東風二號」首次飛行試驗遭遇失敗。當時,面對人們低落的情緒,錢學森不無風趣地對大家說:「我在美國,每寫一篇重要論文,成稿沒幾頁,可是底稿卻裝了滿滿一柜子。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他鼓勵大家振作精神,分析失敗的原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繼續再戰。

的確,既然是科學試驗,總會有成功,有失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失敗支付了一筆學費,也悟出了可能原來難以悟出來的道理。有時候,失敗的教訓比成功更重要。這是錢學森先生和中國航天事業很早就留下的經驗和感悟。兩年多後的1964年6月29日,修改設計後的東風二號中近程導彈在發射場發射,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從而翻開了我國導彈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一位自稱「普通一名航天人」的人評論長五發射失利說,對他而言,「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成功不等於成熟,一次成功不等於次次成功」「一切從零開始」,這些都是深深融入航天人靈魂血脈的「根」和「魂」。六十多年風雨路,幾代航天人從沒有怕過失敗、也沒有垂頭喪氣喪失信心,事實證明這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隊伍,是能夠擔當重任、能夠值得信任的。

還是7月2日這個夜晚,在發射現場採訪的一位記者走出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樓,和著名的「火箭院士」龍樂豪老人擦肩而過。記者不敢和他打招呼,想著他又要開始一個忙碌的夜晚了。但當看到「老爺子仍是波瀾不驚的表情」,不禁感到:「不管是失利還是失敗,都不會白白地流過。未來,在中國航天的史書上,會記錄下這個夜晚的。」(余建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的精彩文章:

「基礎研究」,原創還是跟蹤?

TAG: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