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刊少年Jump》是依靠什麼發家的

《周刊少年Jump》是依靠什麼發家的

在日本漫畫周刊市場上,《周刊少年Jump》不是誕生最早的,1959年有同日發刊的《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進入1960年代又有《周刊少年King》和《少年Champion》,但它卻是勢頭最為迅猛的,653萬冊單期銷量紀錄至今無人可破。

《周刊少年Jump》究竟做對了什麼事?創始人之一西村繁男在回憶錄《再見了,我青春的》里將成功的秘訣總結為:以市場調查的結果為基礎,打出了「友情」「努力」「勝利」這三個編輯的關鍵詞,謀求漫畫家的專屬性,徹底貫徹人氣投票。其餘沒有疑問,唯「友情」「努力」「勝利」三大關鍵詞,在創刊初期,無論如何貼不到《周刊少年Jump》身上。

《少年Jump》(編註:創立初期為半月刊,後改為周刊)的誕生極其困難。母公司小學館對集英社的漫畫周刊計劃多有壓制,加上集英社之前的漫畫月刊《少年Book》就在母公司《周刊少年Sunday》的進攻下草草收場,留給集英社的機會並不多。好在集英社的編輯隊伍非常年輕,對母公司小學館的仇恨又凝聚了人心,公司上下鬥志昂揚,倒也有一戰之力。

市場也給了《少年Jump》一個難得的機會。早十年創刊的《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面臨同一個問題——讀者長大了。在兩大刊物忙著為逐漸升入高中的讀者準備內容,對原有年齡段市場顧及不暇的時候,定價偏貴、缺乏大牌、全靠新人的《少年Jump》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在1969年的新年,實現了24萬冊銷量,雖然遠比不過對手,但也算站穩腳跟。

《無恥學院》

功勞簿上要為一個人厚記一筆,他的漫畫《無恥學院》於1968年8月開始在《少年Jump》上連載,而且將在未來兩年,為該刊帶來前所未有的話題性,他就是永井豪。關注動畫的讀者對年初網飛上線的《惡魔人》劇集想必並不陌生。這部劇的原著,是1972年永井豪的同名漫畫,此人劍走偏鋒、專挑禁忌領域下手的風格,由此可見一斑。

但最初,永井豪下手的領域並非暴虐和喪病,而是泛色情。經過赤本、連環畫、租借漫畫時代的歷次社會討論,少年、少女讀物上不出現泛色情元素已是共識,暴力尚且可以容忍(《血不倒翁劍法》這種漫畫也不是沒有堂而皇之地連載過),泛色情則絕對不行。

但永井豪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關於他的風格的形成,有一個傳聞。永井豪的師傅是《假面超人》的作者石森章太郎,前者在後者的工作室接受了為期不短的訓練(《無恥學院》正是在此期間展開連載的)。石森章太郎是常盤庄黨人,和手塚治虫、赤冢不二夫等人很熟。

有一回石森章太郎帶永井豪去拜訪赤冢不二夫,當時赤冢不二夫正在《少年Sunday》連載《小松君》,這部漫畫有多紅自不待言,所以當然勸告年輕人,不要畫暴力、色情漫畫,就畫搞笑漫畫不是很好嗎?永井豪反向思考了一番,既然大師們都不畫這些漫畫了,那我堅持畫這些,不就能夠「突圍」了嗎?其實從立志成為漫畫家的那一刻起,永井豪的風格就已經確定了,畢竟他是看手塚治虫和白土三平的作品後決定入行的,前者自不必說,後者可是著名血腥漫《忍者武藝帳》的作者。

《無恥學院》描寫的是綽號「鬍子哥斯拉」的教師吉永和以忍者後裔女主角為首的學生之間的搞笑日常。身為咸濕佬的教師免不了對女學生動手動腳,學生們又毫無規矩,打鬧嬉戲作一團,各類福利畫面自然層出不窮。據永井豪本人所說,他是看到小學二三年級的男生們在書店偷偷摸摸翻看男性周刊上的裸體寫真,那副模樣讓人覺得可憐,所以決定給他們「快快活活的色情」。

永井豪的「良苦用心」引起了主流媒體的注意。《朝日新聞》連續兩期刊載文章討論這部漫畫,《每日新聞》則連發三文,《周刊新潮》和《周刊文春》也相繼跟進。縣青少年保護審議會和青少年培養縣民議會等組織也相繼給集英社寄去了倡議信,並呼籲校長會、家長教師聯合會、婦女會對《無恥學院》進行驅逐。甚至有家長當街焚燒《少年Jump》。

有話題就有銷量。同期刊載的還有另一部話題之作——本宮宏志的《小鬼當大將》。這一部又是非常硬朗,拳頭橫飛,血花四濺,一言不合就打架,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藉助兩部話題之作帶來的話題性的東風,《少年Jump》搖身一變,成為所有對現實不滿,渴望在壁壘森嚴的社會文化重壓下喘口氣的讀者的窗口,一時之間,小到小學生,大到公司職員,都成了《少年Jump》的讀者,成就了1970年代末《少年Jump》銷量突破兩百萬的豐功偉業。

《小鬼當大將》

《少年Jump》之所以沒被輿論壓垮,很大原因是有其他刊物替它分擔了火力。同期,《少年Champion》上有《燒野矢八的瑪利亞》的連載,這部皮格馬利翁神話的現代版有性啟蒙的意味,也引起了軒然大波,被認為「刺激過大,會有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少年King》上的連載《阿波羅之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趣的是,這兩部話題之作的作者都是手塚治虫。另外一邊,《周刊少年Sunday》上的連載《男道》則被認為有民族歧視意味,也引發了主流媒體的關注。

板子不知道該打在誰的屁股上,讀者的口味卻是越慣越刁,隨著197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出生人口下降,每個孩子都突然有了充裕的零用錢,到1970年代末,他們看什麼,家長和老師們就徹底管不著了。

《少年Jump》洗白上岸,曾經引發巨大爭議的兩位漫畫家,一位跑去畫了《惡魔人》,成為一代教主,另一位本宮宏志,則成了《少年Jump》的第一位專屬契約漫畫家,拿出了《硬派銀次郎》《吞食天地》《上班族金太郎》《國家燃燒》等作品。《少年Jump》的編輯部也不含糊,一面力推本宮宏志,一面幫他介紹了對象,解除了宅男的後顧之憂。在典型宣傳的推動下,《少年Jump》成了無數青年漫畫家夢想躍過的龍門,不愁稿源的《少年Jump》則順勢確立了「調查表至上主義」,作品的命運完全由讀者說了算,一有頹勢即告腰斬,連武井宏之的《通靈王》、小畑健的《棋魂》、矢吹健太郎的《黑貓》都未能倖免。

當然,如果是人氣之作,想完結也完結不了,這就是《少年Jump》一切以人氣為準的規則的另一面。鳥山明本來就想畫一部搞笑的類西遊漫畫,不知道怎麼就被鳥島和彥逼迫著變成了《七龍珠》,在沙魯篇後又被逼著連載了魔人篇……岸本齊史幾次想要完結,奈何被逼著簽了十年長約,結果十年一到就草草收尾。

一切以人氣為準,無比殘酷。漫畫家在簽約期間若是作品腰斬,則立刻失去保障,非立刻構思新作不可。即便作品順利,也一定被逼得殫精竭慮,過分透支,鳥山明後來只畫短篇,富堅義博則乾脆玩起了賴,都是典型案例。至於急流勇退的井上雄彥,又是另一重境界了。而且正因為如此,雜誌沒有長青樹,數得著的僅有《烏龍派出所》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若是沒有永井豪等人對漫畫邊界的不斷探索,沒有長野規創立的「漫畫家專屬契約制度」和「調查表至上主義」保駕護航,就不會有《少年Jump》堪稱奇蹟的五十年。願《少年Jump》的下一個五十年一切安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座正能源酒店與歐洲「極地絲路」,來自北極圈的新鮮事
扎克伯格承認臉書犯錯:保護不了用戶信息,就不配提供服務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