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傻了!社交的核心本質是互惠

別傻了!社交的核心本質是互惠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這句話若是較真來說是錯誤的,因為太過唯物主義也忽略了人性,顯功利化。

但若要是因此而完全否定這一句話所代表出來的意思,那也是錯誤的。因為這段話在某些方面也確確實實是在述說著某些人性。

——題記

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禮尚往來之習,也是一個特別注重人脈,談關係的社會。

因為我們的注重或者也以說是崇尚,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催生出了「人脈決定論」這樣的一種學說,也因為這樣的一種學說在不斷的明示或是暗示,誘導或是催眠著我們,告訴著我們對於個人的發展,人脈永遠都比自身的能力來得更為重要。

不過這樣的一種學說在近幾年卻遭到了不斷的質疑,諸如開頭的那一段話好「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等等之類這樣持反對意見的解說文章。通過這些文章或是說解說,無不在告訴著人們,自身的能力永遠都比人脈來得更為重要,偏激點的幾乎都彷彿直接將人脈關係這一觀念給直接推倒,述說著「人脈無用論」。

但人脈關係這樣的一種學說,真的無用嗎?

曾經聽過的一段話那樣:「我們不否認人脈的作用,但對於個人的發展,能力是1,人脈及其它的是1後面的0。沒有1,後面再多幾個0都是毫無意義的。」這段話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在某一方面上來說確實是一種事實。

打個比如若是假設有著那麼一些人因為認識你也想幫助你,所以給你機會、給你資源、給你平台、或是直接幫你出謀獻策。

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不濟,機會來了,你能抓得住嗎?給你一個讓人羨慕的職位,你能勝任嗎?提供一個穩賺的機會,你有資金去入伙或是操作嗎?至於出謀獻策,你自己本身若是缺乏了那份信任與果斷,這些對你有用嗎?哪怕是這些都沒有,就算是簡單的想幫下你,提煉下你自身的能力,你能扛得住那相伴而來的壓力嗎?

簡單粗暴點的來說,你認識到一個人,你想幫他,可是這中間卻出了很多問題。在這個時候,如果是心態比較成熟的人會考慮到二個方面。

第一是自身的因素;是不是我沒幫助到他,或是說我的想法起點是好的,可沒落實到實處,或是這一份我想給出的幫助在我實施中間的某個環節出了些問題,到了他那裡的時候這份幫助以經被削弱到不成樣了。那麼在這個時候,你自然不會因此去怪罪你想幫助的那個人,因為是你自身沒做到或是說你自身出了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自然不可能會因此而怪罪別人不識相。

可若是這些你都做到也落實到實處,人家也實打實的拿到手了。那麼你就會考慮到的就是第二種因素了。就是你所想幫助的那個人,他到底有沒有用、是不是個廢物、還是只是單純的想利用你、把你當傻子、耍你玩等等之類。

也因此個人的能力顯得很是突出,唯有自身的能力足了,你才能在想幫助或是被幫助的時候能將事情給辦成也落到實處,達到無愧,無愧於自身也無愧無旁人。

但若是因為這些就忽略掉了人脈或是關係的作用,那也是錯的。因為方才所寫下的所用例設跟比如,都建立在人家認識或是知道你的關鍵點上,換句話說,那就是建立在已有的關係跟人脈之上才會擁有了後來的諸多可能跟假如。所以也就在早先的那一段話其實是漏了一段忘了寫:「不過,若是沒有了後面那些所謂的零,單純擁有1,也是毫無意義的。」

社交或是說人脈的本質是互惠,雖然在寫這一段話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好像有點不純粹,是在玷污了情感這樣一種高尚品德。

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純粹的感情應該是不求回報的。但要知道,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桿秤,這桿秤會在心裡自我的衡量著一個人是否值得繼續去交往,如果只是一直單方面的付出,單方面的索取,互惠的天台就會發生傾斜到最後完全倒塌,彼此之間的友誼也就不復再存在了。

而這也就是開頭為何會說,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禮尚往來之習,因為禮尚往來(有來也有往)才能達到某種平衡也可以理解成互惠,從而令到雙方之間的那一段關係無限延長。

社交互惠不一定說就要建立在平等的交換之上或是說旗鼓相當的兩個人之間,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更正一點來說,不是每個人的需求都是相同一樣的,也因此只要你能找彼此需求之間的共贏點,你自然也就能收穫到你所想要的那一份回報。

不過,當一個本身有能力很是傑出或是在各方面都遠勝於你的人,你想找尋出彼此的共贏點就有點難了,所以會遭遇碰壁的可能性很大(也只是很大,但決不是沒有可能。)反之卻也就比較容易了,因為你本身強過對方太多,幾乎隨便的一點付出,就能達到對方所想要的那一份共贏,因此會遭遇到碰壁的可能性也就會相對的減少。

……

文:看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之家 的精彩文章:

淡定!或許不過是因為經歷多了
故事:孟婆湯篇之故人淚

TAG:看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