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任就是生命 《心靈捕手》

信任就是生命 《心靈捕手》

BY

《心靈捕手》

有的人溫潤,有的人粗獷;有的人安靜嫻雅,有的人吵鬧歡脫;有的人冷酷客觀,有的人柔情繞指。人的脾氣秉性大抵都是不同的,造就這種不同的,是各自迥異的經歷。在這個連結交錯的世界裡,人們就像一座座孤島。他們彼此聯繫,又相互隔絕,在只屬於自己的環境里浸潤良久,造就了這樣或者那樣的脾性。

《心靈捕手》這個故事裡,一個才華卓然,天賦異稟的男孩威爾,少年時期被所處的世界久久的撳壓著頭,心思逐漸蜷縮起來,構築起厚厚的心牆。長大以後一腔的狂妄自大,濫用他的天才反擊世界,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問題少年。

因為活在心牆裡面,所以他肆無忌憚。在法庭上用所學為自己詭辯,羞辱為他做諮詢的醫生,燒掉數學難題的演算手稿,搶救手稿的教授蘭伯痛心疾首地向他喊:「你在糟蹋你的天才。」

威爾就是以這種自甘墮落的方式報復欺負過他的世界,他讓高高在上的法官啞口無言;讓談吐風雅的諮詢師氣急敗壞,破門而出;讓高傲的麻省理工教授痛哭失態。

他強大到足夠面對整個世界,唯獨不能面對自己。

他可以在心愛女孩面前,一遍一遍背誦自己不存在的十二個兄弟,卻不能坦言身上的傷是被養父虐待所致。

在女孩要離開這件事上,他不再像之前那樣平靜,他第一次暴怒,一拳一拳揮在牆壁上。他害怕和女孩一起離開,他始終不敢深入她的世界,他害怕發現女孩的不完美,也害怕女孩發現自己的不完美。

與其說他不能確定女孩是不是喜歡真實的他,不如說他不喜歡全部的自己,尤其是那個住在牆裡的弱小的威爾,所以這段愛情以威爾的放棄終結。

威爾的邏輯無疑是荒謬的,諮詢師尚恩娓娓道來自己已故妻子放屁把狗鬧醒的故事,間接地告訴威爾完美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兩個人是否合適。優點可以吸引走過來的人,只有缺點才幫助你挑選留下來的人。

尚恩無疑是真誠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無時無刻不念及亡妻,也毫不掩飾對威爾冒犯妻子的憤怒。尚恩用真心來換取真心,威爾和他的一來一回中,感情日篤,逐漸打開心牆。最後在他不斷重複的「這不是你的錯」中,威爾的心牆徹底倒塌,他緊緊擁抱尚恩,痛哭失聲。

經年的漫長時光,所有人都在對他講:「你為什麼不……」只有在這裡,他才深入心靈地感受到,原來,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錯。

我們一直在被要求原諒,卻忽略了最該原諒的人就是自己。威爾痛哭的這一段畫面令人動容,我默默地看著,默默的感動,不經意間就已經眼眶濕潤。

也許我們都應該審視自身,原諒自己,和他人建立真正的友好的連結。畢竟,不論每個人脾性如何,健康的社會連結能讓我們的心靈更溫暖舒服,如魚得水。

心理諮詢打開了威爾的心房,威爾才得以成長。心理諮詢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信任,是突破患者心房的關鍵。

來訪者的主動性對諮詢關係的建立有很大影響。主動性可以被認為是想獲取改變的動機。一個優秀的諮詢師,要善於破解來訪者的阻抗,調動來訪者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改變自己。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接納來訪者,取得他們的信任。

「來訪者與諮詢師的親密感不可能立即產生」,同樣也不會立刻產生信任(Patterson,1985)。這都是在通過表現關心與照顧的行為模式中產生的。

許多來訪者會通過向諮詢師詢問、透露秘密、詢問愛好、給諮詢師出難題、貶低自己或是質疑諮詢師的動機和投入程度,以測試諮詢師的可信度(Fong&Cox,1983)。因此,與來訪者提出的測試問題相比,諮詢師對信任測試問題的反應對於促進諮詢關係更為重要。

電影中的威爾在諮詢過程中有著很明顯的阻抗現象,他不希望被諮詢,更不想過多地談論自己,所以他羞辱自己的諮詢師、給諮詢師出難題。前幾位諮詢師在面對威爾的阻抗時沒有做到接納,很快就被威爾激怒,最終主動放棄諮詢,這一次次的諮詢都因信任測試問題的失敗而告終。

諮詢師要以一種一般非批判性的態度向來訪者展現出對他們的接納、耐心和理解。這樣的態度可以促進來訪者對心理諮詢師的信任,而信任恰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非批判性的行為還能幫助來訪者更好地理解他們自己在諮詢時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接納可以讓來訪者向他人、自身以及諮詢過程敞開心扉。

當尚恩給威爾做第一次諮詢時,尚恩將其他兩名教授請了出去,與威爾單獨相處。這時候,諮詢師高高在上的審視感便消失了。面對威爾對畫的分析,尚恩爆發了他的憤怒,這時候,諮詢師徹底由「諮詢師」變成了「人」。諮詢關係就這樣因尚恩的真誠和接納悄悄建立起來了。

所有的人都在對威爾的人生高談論闊,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威爾身上,只有尚恩接納威爾的叛逆,理解威爾的痛苦,耐心地等威爾自己開口。所有的諮詢技術在這裡都不重要了,是信任,給威爾帶來了重生的機會。

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和語言

會成為一段記憶,

在你的生命里播下一顆新的種子。

不是多年前的創傷,

而是清醒的意識

帶來了重生的機會,

讓時間盈滿著不同的感情,

當你孤身而立時,

靜靜地品嘗。

——《心理諮詢導論》

參考資料:[美]塞姆爾·格萊丁著,方雙虎等譯《心理諮詢導論》(第六版)

文字|李琳 黎巍

排版|李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師心理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吉師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