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不給孩子玩手機,是個兩難的問題……

給不給孩子玩手機,是個兩難的問題……

文/看壹周記者 星華

您的孩子是否已成手機控?受訪中小學生中60%以上每天玩手機超1小時!家長們擔憂又無奈:手機是孩子的精神鴉片?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手機上又有孩子們的獨特社交圈,倘若完全讓孩子們與之隔離,那也讓孩子和同學交流沒有了共同語言,甚至交不到朋友,走不進相應的圈子,那麼究竟如何來處理這個兩難的問題,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問題都拋給學校和家長,能否在源頭上進行控制……

大人玩的微信朋友圈太土?

手機上有孩子們獨特社交圈

你平時都在手機上玩什麼?玩多長時間?

記者在市區的幾所中小學中展開了隨機調查,非常明顯的,小學生們對這個問題興趣濃厚,回答踴躍。但答案卻是非常的一致:玩遊戲,王者榮耀,吃雞,或者就看看各種搞笑小視頻,當然,看完還必須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才過癮。而超過六成的小學生表示,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

同樣的問題拋開初中學生後,答案不盡相同。由於周一至周五學校和家裡管控較嚴,不能玩手機,周末就成了他們集體放鬆的時間,差不多每個孩子周末耗費在手機上的時間,都要達到3小時,有的甚至是4小時以上。

另外,在中學生中,玩手機的方向,有了明顯的男女之分,男孩子主要玩的是各類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全民突擊、刀鋒傳奇等,而女孩子們則更關注視頻APP,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不僅會看,還會自己上傳。另外如bilibili等彈幕動漫網站,則「通吃」了所有的學生,還有一種名為「壓寨」的基於學生群體的面對面動作聊天軟體,如今已經漸漸成為學生們的新型社交軟體,甚至有男同學告訴記者:「大人玩的微信朋友圈太土,連QQ我們現在都不玩了!」

而在採訪中,中學生們紛紛表示,對於手機上的這些遊戲、小視頻,一方面,確實很有趣很帶感,讓他們捨不得放下。而另一方面,這也構成了他們日常和同學們交流的內容,另外遊戲的級別和粉絲數量等等,也成了同學之間相互比較的方式之一。倘若完全不懂的話,那在學校里和同學交流就沒有共同語言,甚至交不到朋友,走不進相應的圈子。

自我意識增強

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跑偏

在蘇州廣濟醫院心理研究員權昕看來,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容易對虛擬世界上癮的。

權昕介紹,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現在的學生普遍課業負擔很重,活得很累很壓抑,而又缺乏必要的宣洩途徑,只有在這些手機應用中,沒有人強迫他去做功課,這個環境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

特別是如今的遊戲和視頻平台上,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個人表現來吸粉,這樣對於缺乏辨別能力的青少年來說,這可能比通過學業獲得尊重來得容易,而且還很酷很有趣。

同時,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對在同齡群體中尋求歸屬感有強烈需求的時期,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強烈碰撞摩擦時期。這一時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發現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在家庭和學校中不能得到滿足,便開始尋找同齡夥伴,在同齡群體中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參與大多數的活動,擺脫家長或老師等權威的約束,提高了自我的獨立意識。

但是,在這樣的新社交模式下,而一些「魚龍混雜」的內容更容易披上美麗的外衣,帶偏這些自以為很懂行的「小年輕」。

記者了解到,這些小視頻網站上,如何捉弄同學、整蠱搞怪,跳惡俗的舞蹈……這些內容頻頻出現,甚至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00後炫耀自己未婚生子當少女媽媽」的視頻,對青少年來說,衝擊非常大,如果沒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加上家長的準確引導,孩子很容易受這些內容的影響,從而走上歧路。

關注和陪伴的缺失

沉迷手機更容易降低注意力

蘇州廣濟醫院心理研究員權昕介紹,如今流行的短視頻,其實和網路遊戲一樣,都極易上癮,而對於虛擬世界的成癮最大的危害在於會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會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

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不就是看看小視頻么,我們大人也看,只不多是一种放松方式而已。但權昕表示,對於青少年來說,看各類小視頻,孩子的大腦長期被一種「高刺激」的內容包圍,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他們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久而久之,這種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他們還會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比如學習,閱讀,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長此以往,孩子在學習上的注意力就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也會減低。

權昕介紹,學生偶爾玩一下這些視頻軟體,作為學習之餘的放鬆,無可厚非,但如果沉迷其中,無論是看視頻,或者是自己發視頻來吸粉,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孩子處於缺少被人關注,渴望得到認可的需求,這也說明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不夠,使得孩子需要從外部環境中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源頭上的控制

是家長最大的期盼

當然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家長簡單的禁止孩子接觸手機,顯然是不現實的,但防止孩子沉迷手機這件事,已經喊了好幾年了。去年王者榮耀的風總算被逼停,沒想到今年的「短視頻」又剎不住車。

青少年沉迷網路事件頻發,在很多家長們看來,平台創立者本身需要擔負起管理好平台的責任。儘管在監管部門的干預下,不少遊戲、視頻APP等已陸續上線反沉迷系統作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採訪中,不少家長希望,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能夠在企業研發產品之初就成為一種重要的用戶思維。

有消息稱,浙江大學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基於行為識別技術的演算法軟體,能自動識別出使用手機是成人還是兒童,如果是後者,將自動阻止其訪問購物軟體、遊戲軟體以及兒童不宜的網站。對不少家長們來說,通過技術在源頭進行控制,也是一項頗具力量的手段。

與此同時,不少家長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台配套法律法規予以規範。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但是不少家長表示,網路世界的分級制度、反沉迷系統等保護未成年人的措施應該有更明確的規定。

鏈接:

如果孩子已經手機成癮,怎麼辦?

對於網路手機成癮,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在孩子還沒有沉迷其中的時候,及時讓孩子拒絕虛擬世界的誘惑,這樣才能避免孩子成癮而不引起他們的反感。

首先是科學安排上網時間,合理利用互聯網。家長要和孩子明確上網的目標,上網之前應把具體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紙上,有針對性地瀏覽信息,避免漫無目的上網。要控制上網操作時間。每天操作累積時間不應超過一個小時,連續操作一小時後休息30分鐘左右,對於那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孩子應設定強制關機時間,準時下網。

其次,家長可以是用轉移和替代的方式擺脫成癮。用每個人所特有的其他愛好和休閑娛樂方式轉移注意力,使其暫時忘記虛擬世界的誘惑。例如,喜歡體育運動的人可以通過打球、下棋等方法有效地轉移注意力,以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第三是培養健康、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成癮與人格因素 (個性因素)有關,一定的人格傾向使個體易於成癮,網路只是造成成癮的外界刺激之一。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較強的個人適應能力,學會合理宣洩,正確面對挫折,只有這樣才會形成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不會一味地躲在虛擬世界中逃避失敗與挫折。

不過對於那些已經有成癮表現的孩子。短時間脫離手機,會出現情緒低落、難受,不想做事、發脾氣等癥狀,權昕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通過心理諮詢,讓心理醫生與成癮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這樣做可以從精神上給成癮者理解和支持,調動他們積極性,樹立治癒的信心;而心理醫生也會根據成癮者的痴迷程度,用準確、生動、專業、親切的語言分析「電子海洛因」的危害、網路成癮形成的原因、過程及治療措施,逐步幫助患者擺脫成癮綜合症。

(責編:嚴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城蘇州網 的精彩文章:

蘇州首例代替考試案宣判 考生「槍手」均獲刑
「國門衛士」系列報道:創新監管方式 提升通關效率

TAG:名城蘇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