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界三大謠言,你可曾深信過

建盞界三大謠言,你可曾深信過

建盞,不像青瓷、白瓷在我們生活中那麼普遍,所以在了解建盞的時候,我們除了會得到它的斑紋、器形等知識以外,還會時常聽到各種關於建盞的謠言。特此分享建盞3大謠言,幫助大家擺脫謠言,放心用建盞喝茶。

建盞有毒

有毒無毒主要從兩方面看:一個是陶瓷原料,一個是燒成方式。

真正的建盞必須是建陽水吉一帶的泥料和原礦釉為原料,加之高溫燒成(一般指1280℃-1350℃),在這樣的溫度燒制而成的,有害物質都氧化分解,穩定性和安全性優於中溫瓷和低溫瓷,建盞斑紋一次自然形成,沒有任何人工合成色釉,不是色釉彩繪,也不是二次上釉二次燒制,截至目前,建盞協會和有關部門送檢建盞樣品80多批次,無一發現存在安全問題。

很多人擔心建盞重金屬超標,其實這個問題從側面思考,就可以迎刃而解。

其一,我們的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喝的是山上的水,吃的是這片土地種植的糧食,從人類開始到現在,如果有重金屬,經過不斷的積累和延續,估計就沒有了今天這般欣欣向榮的景象了。

其二,1979年9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合攻關小組,進行建盞實驗,1981年3月向社會公布燒制出的建盞樣品,如果我們的原料存在問題,政府應該會停止實驗,並且對外宣布不適合繼續該項目。

其三,我們現在的配方,都是在科技人員研究出來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嘗試、交流、總結在嘗試、在泥、火、時間等多項多變因素中尋找那狹小的變化空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這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象徵,也是任何一個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四,我們平常去各位師傅廠里挑選出窯精品可以看到,他們一家老小喝茶喝水、接人待客、品茶聊天時用的都是自己燒制的建盞,如果有所謂化學釉,估計師傅自己心裡最有數,最不敢用的應該是師傅自己了。

建盞開片是瑕疵

建盞的開片,不是瑕疵損壞,不影響品相,甚至可能錦上添花。開片是瓷器釉面上自然形成的一種不完全開裂的現象。

第一, 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

建盞的收縮率應該有百分之20%左右,原因在於胎和釉的收縮率還有膨脹率不一樣。胎是含鐵量很高的胎的陶胎,釉是鐵鈣繫結晶釉。造成開片的基本成因大於現代白瓷。

第二, 瓷器的開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雖然瓷器在成型時大部分開片已經結束,但以後的開片的速度大為減慢,甚至長達10年之久,剛買的瓷器有開片這都是瓷器的正常開片過程。

第三:建盞的釉面是析晶釉,釉層的玻化面相對較薄,作為茶器的使用頻率較高,隨之的熱脹冷縮頻繁。開片正常!加之黑瓷開片燈照對比明顯。

除此之外,開片形成的獨特肌理效果,也被稱為「冰裂紋」。有的窯口以開片為美。

有氣孔的建盞不好用

氣孔並不是瑕疵,建盞的工藝決定了成品會產生氣孔。

建盞氣孔是高溫中胚體的鐵析出,加入的油柴讓窯爐內產生了一氧化碳,然後析出的鐵開始轉換,變成小斑,慢慢地小斑凝聚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大斑。氣孔就是析出的鐵留下的,簡單點說就是皮膚呼吸時產生的,多少都難避免,所以,建盞有氣孔屬於正常現象。

雖然建盞的氣孔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匠人們可以做到令氣孔更小、數量更少。比如玻化好的建盞,氣孔現象通常會得到改善,而且氣孔的存在,也不影響釉面的完整性和日常使用。

建盞胎內蘊含許多小氣孔,非常有利於茶湯的保溫,而且,能夠很好的軟化水質、激發茶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莫負杯中茶,不負心中人
什麼是兔毫盞?哪種兔毫盞最貴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