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有慾望的女人不會過差不多的人生!

《北京女子圖鑑》:有慾望的女人不會過差不多的人生!

我想看更大的世界,我想買一個屬於自己的LV包包。我不想過差不多的人生

昨天看完了《北京女子圖鑑》第六集。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那個青澀懵懂的模樣。那個剛出校門,夢想去大城市闖一闖見見世面的女孩。

《北京女子圖鑑》第一集兩三個鏡頭就把女主角不滿鄉村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給描述清楚了:人情社會、發展空間有限、家庭關係里互相制約斤斤計較,以及多年如一日的陳舊,表達得很清楚。

想要有更公平的競爭,只能選擇大城市。於是只剩一人來到了北京奮鬥。也就是說,該劇主角是像我一樣的漂著。只不過我是深漂。

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第一集:北京給我上的一課;第二集:懂得飯局文化才能融進北京圈子;第三集:職場菜鳥的生存法則……

憑心而論,這部劇是非常貼近現實的。

劇中涉及到了很多同類題材電視劇所迴避的場景和議題。

比如:

一部分小城市人民對體制的依戀、在追求和視野上相對而言的狹窄,以及日常生活的貧瘠與無望;

真正的北京租房生活,狹小陰暗、手機信號還極差的地下室;

還有一些「夜宴潛規則」之類的,但是這些事情儘管存在,但並不會普遍降臨在多數的北漂身上,因為多數的北漂只是像小姐姐一樣安分守己的小螻蟻,默默做著自己的事,在大城市沒有夜的燈紅酒綠下感受這個城市和奮鬥帶來的美好。

把青春交給一座城的女人

比起談論這部劇,我更想談談那些在大城市裡奮鬥的女生。

之前看到新世相討論的一個話題。

「一個女生把十年的人生交給北京,會換來什麼?」

「答案是:沒有一個人變成了當初理想中的自己。」

這句話,真的太喪了,但好像所有在紐約/東京/巴黎/上海/香港打拚的我們,卻都想在無數個沉默里狠狠地點一下頭。

為什麼要來北京/上海/深圳?

也許有很多人會問你這個問題。

剛來深圳的時候,我剛畢業。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工作,不會化妝,不會穿高跟鞋,不知道工資分稅前稅後,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

我相信大多數女孩都會經歷畢業、面試、工作,從菜鳥到職場白骨精的路子。

一般職場菜鳥連化妝水平都很菜鳥

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吸引了無數人去闖蕩。

成王敗寇,成功了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失敗了無非就是賠上自己的幾年青春。

想我自己當初來到深圳,完全是一場意外。在家鄉一個二線城市,工資2000不到,吃著家裡的,住著家裡的,還存不下一分錢。閨蜜在深圳第二個月就拿到了4000+的工資,我看著眼紅,便果斷要來深圳看看「海」。

那時候的我,不完全是為了夢想,也不完全是為了錢,只是想讓自己的眼界更大一些。

而《北京女子圖鑑》劇組最開始也採訪了在北京打拚的各色女子,對於「為什麼來到北京」這個問題,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更不一樣。

GIF

有人因為不甘於現狀,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GIF

「來到大城市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小城市已經裝不下了。」來北京30年的蘇芒姐姐如是說。

GIF

在大城市奮鬥的人,沒有一個不辛苦。冬天出門時天還沒亮,下班連煎餅果子都收攤的作息是常態。實在累了,在公交車上站著都能睡著。

在大城市越久,你就會發現人的存在感越低。而能讓自己眼神發光的存在不過「奮鬥」二字。

到深圳的第一年,過年回家搶不到票,只能左轉右轉。買票的錢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找爸媽借的錢,爸媽問我,來年還去不去。

我堅定的回答:「再給我一年時間。」

來年再回深圳,我越發覺得鬥志滿滿,因為大城市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眼界,更是夢想。

我想靠自己的雙手,打拚更大的世界。

為什麼要去大城市

比如認識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人。

初到深圳,我做媒體行業。工作了半年,我的老闆問我,你和媒體行業的其他人都吃過飯嗎?有參加過行業線下聚會嗎?或者一些沙龍會?

我低下頭。一次都沒有。

他說:「你應該利用手中的資源。這半年對你來說,成長不大。」

後來,我開始認識了新華社的記者,開始認識了很多媒體行業的人,接觸財經自媒體大咖,接觸更多我以前只是聽過名字的人

你要知道,這個城市給你的機會,也比想像的多。

在深圳,瞬息萬變,你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交流會,行業市場的矛頭也會在此最先露出,在深圳,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比想像中的近。

在各種貴人的幫助下,我越來越能發現這座城帶給我的驚喜。

再比如城市帶來的勇氣

在家鄉安頓的那個同學,當老師3年多,每天兩點一線。每天最大的事,就是學校領導要開會。

而在北京的那個閨蜜,影視策劃類的工作,最近跟著項目組去了珠穆朗瑪,她說,每一種人生都有意義,我這樣的,就是人生巔峰。

大城市的意義,不在於你找了一份多麼光鮮的工作,不在於你嫁給了高富帥生下兩個孩子,不在於你背什麼包,穿什麼衣服,賺了多少錢,又或者看上去所謂的「氣質」和老家的同學有多麼不同,

而在於,你終於在最年輕的時候見了世面,你去了曾經很嚮往的機構工作,敢於揮灑青春留下,也敢於辭職重新開始。

說實話,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

也許最後,我35歲還是回去了家鄉,但是我身上有很多年輕時見證過的「烙印」。

這就足夠。

不管生活在何處,不變的是女生對自己價值的追求

比起那個一開始背著雙肩包、穿著帆布鞋素麵朝天的陳可,那個穿著得體、妝容精緻、還有不菲存款的陳可,更符合她對自己的期待。

在深圳奮鬥了三年,我看著自己的存款越來越多,我也能憑著自己的愛好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可以不打一聲招呼就來一場海灘島的旅遊,我也可以不動聲色的買一個自己喜歡的包包。

沒有誰一蹴而就,也沒有誰順風順水。但是我拼搏過,我認真過,我努力著。

陳可的故事,不僅僅是在北京打拚的外地人的縮影,更是每一個在大城市裡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前行的女孩的投射。

最近幾年,「要不要逃離北上廣深」的話題一直都是大家的談資。但其實並不是只有大城市,才有這樣奮鬥的年輕人。

其實,如果活得有目標、有奔頭,在哪裡都能活出在北上廣的樣子,如果混吃等死讓人養,就算是在北上廣,也和在三四線城市等退休沒有區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房寶 的精彩文章:

TAG:魔房寶 |